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4页).doc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第 4 页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明了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铸造出庄严的青铜器。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气度。板书课题文明之光。二、知识点解析1、
2、彩陶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1)、欣赏彩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提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2)、学习活动仔细观察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区别,并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2、
3、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1)、欣赏青铜器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后母戎方鼎、四羊方尊等器皿,提问:这两件青铜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美术 下册 课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