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引导语(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正念引导语(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念引导语(10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正念引导语-第 8 页20分钟正念静坐一、观呼吸1.以舒适的坐姿坐下,背部挺直而不僵硬、姿势要庄严而舒适身体不能僵硬,让身体姿势反映自己的活在当下和觉醒。如果是在椅子上就坐,请将双脚平放在地板上,双腿不要交叉。轻柔地闭上双眼。2.将觉察带到你的身体感觉上,集中注意力去体会身体与地板或椅子接触时,那个部位的触感和压力感。花一两分钟去觉察一下这些感觉,就像身体扫描中练习的那样。3.现在将觉察聚焦于身体感觉的变化,随着呼吸的进入或呼出,去感受下腹部(肚脐周围)的感觉。(如果你是第一次进行这个练习,可以将手放在下腹部,这样就可以觉察到手掌碰触到的下腹部的感觉变化。让自己的意识进入该部位的身体感觉,即
2、使在手移开以后,也能够继续聚焦于下腹部的身体感觉。)4.用心去体会吸气时腹部轻微升起的感觉,以及呼气时腹壁的紧缩感。在气体吸入和呼出身体的整个过程中,将意识集中于下腹部。你也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吸入和呼出间那个短暂的停顿,或者是上次呼出与下次吸入间的停顿上。5.无需有意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只是简单地让它吸进、呼出。试着用同样放松的态度去对待其他体验。你不需要去纠正什么,也不需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状态。只是去体验你的体验,除此之外不需要做什么。6.迟早(一般都会很快出现),你的心智会从呼吸时下腹部的感觉变化,游离到各种思维、规划、白日梦、心猿意马,等等。这没什么大不了这正是心智的习惯行为。这既不是错误也不是
3、失败。当你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聚焦于呼吸,可以温和地恭喜自己你又一次觉察到了自己的经验,留意到是什么让你分心了(“哈,思维在这里”),然后再温和地将觉察带回来,继续聚焦于下腹部的身体感觉变化,恢复对吸气、呼气保持觉察的意向。二、开放觉察2.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安住于对呼吸的觉察时,可以将这种意识有意识地拓展到全身的身体知觉上。继续在背景中保持意识,觉察呼吸时下腹部的运动,但觉察的重点集中于对身体整体感觉的体验,以及身体感觉的变化模式。或许你能感觉到呼吸在全身流动,就好像你的全身都在呼吸一样。3.在身体和呼吸的广阔觉察内,将注意力聚焦于身体和地板、椅子、垫子或冥想凳所接触的部位,或者脚、膝盖与地板
4、接触的部位,去觉察那里所产生的身体知觉接触感、压力感等;你的臀部与接触物体的感知;你的双手放在大腿或其他身体部位时的感知。试着用注意力把持着所有的这些感觉、将身体整体的呼吸的感觉抱持在广阔的觉察之中。4.你的心智会反复游离到呼吸和身体知觉之外这是自然的、预料之中的,这不是什么错误或者失败。无论何时,只要发现自己的意识离开当前呼吸和身体感知,你都可以恭喜自己:你又“觉察”到了。轻柔地觉察心智之所在(有人发现把“思考”看得轻一些,对心智回归当下很有帮助),然后,尽量宽容地将注意力重新带回到身体整体的呼吸中。5.就这样,保持单纯,柔和地参与到身体的感知中来,自然地从此刻走向下一刻。6.当你坐着的时候
5、,一些感觉可能会很强烈,例如背部、膝盖或肩膀的疼痛。你会发现注意力反复地从身体整体的呼吸觉知中离开,陷入这些感觉中。你这时可以尝试改换姿势,或者是保持不动,将注意力聚焦于这些感觉疼痛的部位。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么带着轻柔的注意力去探索这些感觉的细节:这些感觉带来了什么样的体会?它们具体在哪个部位?它们是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或者是否会从身体某个部位转换到另一个部位?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只是去感受它们,而不是思考它们。你可以用呼吸将意识带到那个部位,吸气时“进入”那些部位,就像身体扫描练习中那样;呼气时“离开”那些感觉,随着呼吸的离开变得轻柔开放。7.无论何时,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身体的疼痛感“带离”当下,
6、或者是以其他方式离开当下,你都要提醒自己,你可以随时与此时此地重新联结,重新将觉察聚焦到此刻的呼吸运动上来,或者是身体的整体知觉上来。当你这样重新汇聚心神之后,就可以允许觉察再次扩展开,将身体感觉也抱持在其中了。8.当你坐在这里一呼一吸时,去培育一种一刻接一刻的觉察,请记得呼吸是你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获取的,它能帮助你安定下来,感到平衡,在每一刻都全然地接纳自己。正念静坐:对呼吸、身体、声音、想法的正念与无拣择觉察1.进行正念呼吸和身体伸展练习,具体如前面章节(第99-100页),直到自己感觉可以一定程度地安定下来。2.将意识聚焦从身体知觉转移到听觉。将注意力聚焦于双耳,然后允许觉察打开,接受自
7、己听到的各种声音。3.没有必要去寻找声音来源,或者去聆听特定的声音。相反,尽可能地,只是简单地敞开觉察即可,去接受任何方向传来的各种声音近处的声音,远处的声音,前面的、后面的、旁边的、上面或下面的声音。向周围的完整的声音空间敞开。留意到明显的声音、不那么明显的声音、声音之间的空隙和声音背后的寂静。4.试着单纯地在知觉层面觉察声音本身。当你发现自己对声音进行思考时,重新去直接意识声音的知觉本质属性(音调模式、音色、音量、持续时间等),而非思考声音的含义或者内涵。5.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注意力离开了声音,那么温和地留意心智去了哪里,然后将觉察重新调整、回到声音上来,一刻接一刻地观察它们升起又消失。6.
8、正念聆听是非常有意义的练习,它可以扩展我们的觉察,带入一种更开放的品质。正念聆听练习不一定要与对身体或思维的正念练习一同进行。7.准备好以后,放下对声音的觉察,重新集中注意力,去关注自已对心智事件的想法。就像正念聆听时,你会将注意力聚焦于任何声音,去觉察这些声音升起、发展和离开的过程。现在,用同样的方式,将注意力聚焦于心智中升起的想法觉察想法如何升起,以及它们从心智空间经过和消失的过程。没有必要去控制想法的去留。只是让念头自然地升起,就像正念聆听时只是觉察声音的升起和消失一样。8.有一些人觉得这个技巧有用,就像电影院的投影仪一样,想法也是类似地出现在屏幕上。你坐下来,看着屏幕,等待想法或者图像
9、的出现。如果它出现了,你就将注意力放在“屏幕”上,然后让它自然地来来去去。类似的技巧比如,把想法看作云朵或者鸟儿,在广阔无恨的天空飘过或者飞过,也可以将想法看作溪流上飘动的树叶,漂浮在水流上。9.如果有一些想法带来了强烈的情绪或感觉,无论是愉悦的还是不悦的,试着留意到它们的情绪能量和强度,允许它们如其所是的存在。10.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心智变得不太专注,或者变得散乱,或者只是反复陷入思维和想象的剧情之中,那么你可着去觉察它们如何影响你的身体。通常,当我们不喜欢所发生的事情时,我们的面部、肩膀、躯体会出现收缩或紧绷感,或者是一种想“推开”这些想法和感受的感觉。看看自己是否能够觉察到这些紧张的身体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引导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