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体育论文: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论文: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第 10 页市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作为首批浙江省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体育课程改革已近三年,为了了解近三年来的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围绕体育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影响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实验区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喜忧参半。2、小学师资欠缺,且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意识淡薄,这会制约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纵向发展。3、调查表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评价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最为困惑的两个问题。4、小学体育课程的培训
2、工作并不令人满意。5、通过R型因子分析,目前制约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7种,按先后依次为培训工作、教学观念、认知态度、教育环境、教学环境、领导关注、校园文化和自身知识面。针对影响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希望能为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影响因素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二年多时间内,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变化,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和束缚,加之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没能很好的领会,因此,新体育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果这些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使小学体育课程
3、改革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所预期的目的。为此,很有必要对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作一番较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课程改革朝着预期的目标行进。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全市小学在职体育教师中的344位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村 镇 城镇 12年 310年 10年以上 本科及 专 中 高级 中级 初级小 小 小学 教龄 教龄 教龄 以上 科 专 职称 职称 职称 127 105 112 41 157 146 92 191 61 1 267 76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
4、量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书籍,详细查阅了近十年来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文献和书籍,认真地研究了2001年以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方面的论文100余篇。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有关新课程标准的最新信息和资料。1.2.2 访谈法对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主要是围绕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以及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等方面展开的。在访谈技巧上,尽量考虑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如紧张、疑虑等,及时调整访谈内容,以尽可能保证访谈的自然和顺畅,以达到较高的可信度。1.2.3 问卷调查法1.2.3.1 问卷设计问卷分两
5、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封闭和开放式问题,以了解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第二部分采用利克特量表法,对影响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按照5级评分法赋予分值,采用R型因子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影响本市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1.2.3.2 问卷调查时间本问卷调查时间为2006年23月。1.2.3.3 问卷回收率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96.92%,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为97.73%。1.2.3.4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本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了专家判断法。20位专家中,中学一级教师(或小学高级老师)6人,中学高级教师(或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或大学副教授及以上)14人。其中,只有一位专家对问卷
6、持否定态度,其余19位专家基本肯定了该问卷,得出内容效度系数为0.90。问卷信度检验结果是ALPHA系数为0.9296。1.3 数理统计法现状调查主要采用常规统计法,课程实施影响因素部分利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小学体育课程实现现状与分析2.1.1 师资现状与分析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队伍素质,优良的师资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表2 师资现状 学历结构% 工作年限% 职称结构% 发表论文% 本 专 中 1-2 3-10 10 高 中 初 未 1 2 3篇 没科 科 专 以上 级 级 级 定 篇 篇 以上
7、有26.7 55.5 17.7 11.9 45.6 42.4 0.03 77.6 21.5 0.06 18.5 28.1 20.5 32.8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中,高学历达82.2%,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有88%,职称中,小学一级以上的比例占77.63%。但是,高学历与高职称的背后,我们仍旧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科研的意识是相当的淡薄,课程改革至今,没有写过一篇论文的教师占总调查人数的32.8%,且论文的质量与档次相当的低下。2.1.2 体育场地、器材情况与分析体育教师的教学舞台是体育场地和器材,如果体育课没有场地和器材的保障,课程的实施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裕的场地器材是实施小学体育课
8、程改革的物质保证。表3 体育场地器材情况体育器材情况% 田径场地%很充足 基本满足 短缺 非常短缺 400M 300M 250M 200M 不规则 无 11.3 49.2 25.8 13.7 2.4 7.3 38.7 23.4 2.2 8.1从表3可以看出,只有11.3%教师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器材相当充足,49.2%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体育器材基本能满足自己上课的需要,而有25.8%和13.7%教师认为体育器材难以满足自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需求。同样,体育场地的缺乏也是制约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调查情况来看,有10.3%的教师认为学校基本上没有上体育课的场地。以上两个方面,较充
9、分的反映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相当的低下。学校体育设施资源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物质保证,有了这些必需的硬件设施才能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场地器材的缺乏应引起高度的重视。2.1.3 认为“实施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情况分析从表4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小学体育课程实施中,教师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课程实施指导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6.3%和34.5%,而师生思想观念需要转变、缺少领导支持等因素只占22.6%和4.0%。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课程的实施指导,并不只是课程实施前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跟踪指导过
10、程,这是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措施。2.1.4 教学目标选择现状与分析教学目标的选择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将直接影响到一堂体育课的效果。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课程实施中,教师普遍重视对学生健康意识、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方面的做法。教学目标选择现状调查结果采用排序统计法,计算公式为。其中,a为排序等级分值; n为选择某等级的人数;N为总人数(后文中涉及到排序问题统计均采用该法)。其统计结果见表5。表5 教学目标排序统计表教 学 目 标W排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0.2021培养学生终
11、身体育意识0.1252增强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意识0.116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0.0944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概念,提高运动技术水平0.0745使学生掌握并会运用几种体育锻炼方法0.0366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0.02072.1.5 教学内容选择情况与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供了达成目标,而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给操作者带来了选择的开放性。但是,在“开放”环境下让一线教师“放开”手脚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往往产生一种“无从着手”的感觉。表6 教学内容选择排序统计表教 学 内 容W排序根据学生身心特点0.2811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0.2722根据学校具备的教学器材0.
12、1683教师自己创编或改造一些富有情趣、益于健康的内容0.1574根据本地区的季节情况0.0675根据本校传统特色项目0.0556从表6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教师将“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根据学生具备的教学器材”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这与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相关。同时,也说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教学的“人文性”。2.1.6 教学方法选择现状与分析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是实现课时教学目标的必备条件。为达成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是目前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
13、教师们的首选,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示范等。的确,从某种程度上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将原有的传统做法一并抛弃,而是用“扬弃”的观点来进行课程改革的。“对某些教学内容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排列第二位,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将游戏作为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吻合,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可否认,从教师的选择结果来看,不太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方法选用,“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主进行练习”和“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体会某一动作”排在第5位和第6位。表7 教学方法选择排序统计表教 学 方 法W排序教师教学中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
14、了解所学动作技术0.2591对某些教学内容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0.1962利用分组教学形式,让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0.0793对某一技战术练习,老师不做过多的讲解、示范,而是让学生在实战中自己进行探索0.0704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主进行练习0.0345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体会某一动作0.02862.1.7 分组教学形式的现状与分析合理的分组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也能较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从调查情况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合作分组”、“帮教型分组”和“随机分组”。这与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合作、帮教、随机,
15、均能突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从而较有效地达成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从表8中,“兴趣分组”仅列第4位,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程度不高,在分组教学形式上的选择面有些狭窄。表8 分组教学形式选择情况排序统计表分组教学形式W排序合作分组0.2771帮教型分组0.2002随机分组0.1713友情分组0.1604兴趣分组0.1145异质分组0.0406同质分组0.03572.1.8 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的现状与分析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实施中操作的一个难点。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到目前为止,对学生评价方式仅停留在理论的探索上,能为一线教师实践操作提供的具体方法并不多,也不全面。从表9
16、选择情况中,目前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仍注重“教师评价”,而普遍忽视“同学之间评价”和“学生自评”。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方式有较大的出入,说明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评价行为需进一步的跟进。表9 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选择情况排序统计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W排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0.2451根据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评价0.1302教师评价0.1243同学之间互评0.0954学生自评0.07352.2 影响本市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2.2.1 公共因素个数的确定依据本市
17、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记分结果,对21个变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到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等数据。根据“凯泽法”取特征值大于1的7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0.224%(见表10),基本上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量。表10 各因子的特征值及变量贡献率(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因子 特征根 变量贡献率 累计贡献度 因子 特征根 变量贡献率 累计贡献度1 3.307 15.746 15.746 8 .983 4.681 64.9052 3.111 14.813 30.559 9 .898 4.276 69.1803 1.438 6.850 37.408 10
18、.841 4.004 73.1844 1.348 6.421 43.829 11 .822 3.914 77.0985 1.237 5.889 49.718 12 .759 3.615 80.7136 1.119 5.330 55.048 13 .721 3.432 84.1457 1.087 5.176 60.224 14 .597 2.841 86.986 15 .537 2.557 89.543 16 .488 2.322 91.865 17 .434 2.069 93.933 18 .378 1.801 95.734 19 .351 1.669 97.404 20 .285 1.35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论文 小学 体育 课程 实施 现状 调查 影响 因素 分析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