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专题(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实验专题(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力学实验专题-第 13 页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v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2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实验的原理是 ;(2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 坡度(填“较小”或“较大”)。(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填“小”、“大”或“等于”),表明小车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 s。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 A便于观察 B受热均匀(2)由图乙可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3)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 态(选填固、液、固液
3、共存),此时的温度是 。(4)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及火柴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4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 (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在B点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内能;(4)由图乙可知
4、,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升温要快,其原因是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其液态时的比热容 (选填“大”、“小”或“相同”)(不考虑热量散失)。5一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 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的关系。(3)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5、”)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6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他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5)若在实验中,不能使另一颗等长的蜡烛与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 放置所致。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6、中:(1)为了使烛焰的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只需要调整高度一个元件是 。若不调整,会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选填“上”或“下”)方。(2)若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调整高度后,不改变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无像,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将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 的实像。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如图所示,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将凸透镜向蜡烛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
7、”)的像。(3)接下来,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9小明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填序号)A.22cm B.14cm C.6cm D无法确定(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3)若步骤(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
8、到清晰倒立的像;(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 (填序号),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10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丙、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9、。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丁所示,为了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11某小组同学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一个的位置,其余两个不动,可行的措施是: 。(3)如果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
10、处,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4)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 (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可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12小刚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请回答问题:(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
11、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m= g。(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 cm3,计算出金属块密度= g/cm3。(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又用弹簧测力计和密度为的金属块,测出了如图丁所示烧杯中盐水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重力为G; ,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请用G、F和表示盐水密度,则盐水= 。13测量一个陶瓷小酒杯的密度(指图中小酒杯材料的密度)小明实验步骤如下:(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酒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
12、酒杯的质量m为 g。(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1;(3)将小酒杯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所示,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2;(4)小酒杯的密度为酒杯= kg/m3。(5)小华在测量过程中,不用天平,只用量筒也测出小酒杯的密度。去掉步骤(1),在步骤(3)之前加上一个步骤:将小酒杯 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3则小酒杯的密度为酒杯= (用V1、V2、V3来表示,水的密度为水)。14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小陈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向量筒中倒入25m
13、L水;(2)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 ;(3)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在交流评估中,小陈知道了自己的实验步骤有问题,他的实验所测得的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15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表示天平平衡
14、。(2)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质量为 g,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计算得到橙子的密度。(3)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盛有水的大烧杯等器材,也巧妙测出了橙子的密度。用请弹你簧将测他力的计测测量出步橙骤子补的充重完力G整,;已知水的密度为水。橙子密度的表达式为橙= (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
15、面上 (同一/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这样做 的目的是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 离越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 运动;(4)小车在毛巾、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 (/=/)W2;(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用测力计 ,读出测力计示数。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
16、相同”)。(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3)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 W2(选填“”、“=”或“”)。(4)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 。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滑轮的作用是 ;(2)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 。(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挤压/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4)小
17、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19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实验步骤如下:(1)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个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支架上滑轮,在细线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实验选用轻质小卡片目的是 。(2)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 时,小卡片平衡,如图A所示。(3)将图A中的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如图B所示,松开手后小卡片平衡 (选填“能”或“不能”)。(4)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剪断小卡片(如图C所示),发
18、现小卡片不能保持平衡。这说明: 的力一定不平衡。(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发现当两边所挂钩码不相等时,木块也能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6)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0图1小华“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19、,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实验时,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探究过程中使用了 法。(2)在实验中 拉动弹簧测力计;若将甲图中速度增大到2v,其摩擦力大小 (“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时,小华先在竖直正立时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测量某物体重量为4.9N,那么该物体的质量为 g(g=9.8N/kg)。(4)小明认为小华的这种研究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小明经过认真思考,决定采用图2行研究,你认为该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21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
20、,弹簧测力计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6)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
21、改动,如图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22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比较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 有关,当 相同时,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3)比较 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比较三次
22、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3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仔细观察图1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实验2是想验证:当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3)如图2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 (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24某科学
23、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1)图甲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 ,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发现要拨出活塞很费力,这是因为 的作用。(2)实验时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当筒内空气全部排尽时,筒内 (填“有”或“无”)大气压。(3)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8N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已知活塞的面积是S=2.8104m2,则可求出大气压强是p= Pa。(4)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 ;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力较大,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
24、值 。(均填“偏大”“偏小”“不变”)25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1所示。(1)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搬到高山上,测得水银柱的高度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若在管的A处扎一个孔,此时 (选填“有”或“没有”)水银从A处流出,原因是 。(3)某同学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图2为实验装置示意图。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管内装满水,打开K2,管内水面静止后水面高度为h1,则测得大气压强值为 (g=10N/kg,)。(4)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列举一个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例:用针筒吸药液时,大气压把药液
25、压到针筒里。26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 测量石块的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 ,该原理将得到验证。(3)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27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 m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
26、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 p乙(选填“”、“=”或“”)28小强用测力计等器材测量一块石灰石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补充完整。(1)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该石灰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 N;(2)将该石灰石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石灰石所受的浮力F浮= N;(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算出该石灰石的体积V= m3;(4)根据密度公式算出该石灰石的密度= kg/m3。29俊权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B、C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2)比较 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
27、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比较 两幅图可说明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4)在E图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 N,F图中盐水的密度为 kg/m330小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所选择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完全相同的若干个钩码、铁架台、相同的烧杯。(1)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2)要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应比较 两组实验;(3)比较 c、d 可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比较 d、e 可知,钩码上、下表面的压强差 (选填“相等”、“d 大”或“e 大”);【拓展】(1)钩码的密度为 kg/m3(g 取
28、10N/kg,水=1.0103kg/m3);(2)将 c 图中的水换成密度为 1.2103kg/m3的浓盐水,但钩码的位置保持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3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物体A、B质量不变)。(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或“B”)的动能。(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所示通过 来反映的,这种探究方法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5)实
29、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不同高出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在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时,速度越大动能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6)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 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32某 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求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处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静止下 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
30、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h3(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3)比较A、C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选填:“有关”或“无关”)。(5)小球在下落过程陷入沙面之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3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31、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 。(2)某同学做了图乙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明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3)如果乙图左右两侧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 端会下降。(4)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 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4
32、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钩码的重力G/N钩码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120.051.00.1566.7240.051.70.1578.4360.050.15(1)实验中,提升钩码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2)表格中处的数据应为 ,处的数据应为 ;(3)分析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4)若将滑轮组换另一种绕绳方法,提升相同的物体时,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5在“测量
3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物体重力/N提升高度/m拉力/N绳端移动的距离/m机械效率 1 3 0.1 2.0 0.3 50% 2 6 0.1 0.3(1)实验中要沿 方向,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升高。(2)表格中处数据为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示数为 N,表格中处数据应为 %。(3)根据实验次数1、2初步得到结论: 。(4)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6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序号动滑轮重G动/
34、N物重G/N钩码上升高度h/cm动力F/N动力作用点m移动距离s/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51100.73047.620.52101.13060.630.5410230(1)在实验过程中,应 拉弹簧测力计;(2)笫三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其中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 ,其它额外功 。造成额外功大小变化的原因是 。(4)小芳对上述三个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
35、? 。为什么? 。37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前他有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1)实验中,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 运动。(2)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两次对比实验数据。次数物体物重G/N拉升高度h/cm拉力F/N拉动距离s/cm机械效率/%1木块681.2080502小车6100.75100第2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进行这两次对比实验是为了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 的关系。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N。(3)小明利用该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长50cm的木板搭成倾角不同的斜面,用弹
36、簧测力计把5N的物块从斜面底端拉至顶端的过程中,额外功W额外随斜面的水平长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长度)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W额外与L成 比。当斜面的水平长度L=0.4m时,拉力做的总功为 J。若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匀速拉动木板上的物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2018年05月04日初中物理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1v=;小;40.0;0.3;大;2v=;较小;小;变速;337.5;3B;晶体;固液共存;80;秒表;4热胀冷缩;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晶体;固液共存;不变;小于;小;5距离;大小;物体;相等;垂直;不能;虚;6便于比较物与
37、像的大小关系;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60;不变;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垂直;7凸透镜;上方;右;放大;8点燃;照相机;放大;远离;9B;右;凸;A;放大镜;10大小;不能;不变;10.0;放大;下;11同一高度上;透镜向右移动或向左移蜡烛;缩小;不能;上;上;减小;12右;27;10;2.7;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缓慢浸没入盐水中;1362;3.1103;漂浮;1415cm3;右;10.52103;偏大;15162;偏大;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橙子的重力G;将橙子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水;16同一;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远;匀速直线;=;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
38、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7同一;相同;小;远;=;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8不考虑;改变力的方向;所挂钩码的个数;旋转;测力计未校零;19卡片重力可忽略;相等;不能;不在同一物体上;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任意方向;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20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控制变量;匀速直线;不变;500;更便于操作和读数;21必须;等于;丁;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错误;控制变量法;不一定;22高度差;不漏气;密度;深度;液体密度;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相等;23高度差;不漏气;深度;深度;液体
39、密度;a;2420ml;大气压;无;1105;偏小;偏大;25750;变低;没有;A处上方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小于750mmHg,而外界大气压比较大,A处水银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到顶部;105Pa;在墙壁上挂吸盘,大气压把吸盘紧紧压在墙壁上;26弹簧测力计;重力;F2F3=F4F1;A;27=;283;2;2104;1.5103;29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CF;CD;1;1.2103;300.4;d、e;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相等;2.5103;0.52;31速度;A;B移动的距离s;转换法;高度;相同;越大;相同;32球陷入沙面的深度;当所处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所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无关;动;33左;方便测量力臂;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左;2.25;变大;34匀速;2.4;83.3%;提起物体的重力;不变;35竖直;匀速;3.2;62.5;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不变;36匀速;0.4;0.6;66.7%;变大;不变;变大;摩擦力;不对;机械效率和物重有关,不能将提升不同重物的机械效率求平均值;37匀速;80;粗糙程度;0.6;正;2.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