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暖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页).doc
《养殖暖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暖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养殖暖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 页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凉州区养殖暖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项目建设背景凉州区地处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核心地区,全区总人口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非农业人口23万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66亿立方米;耕地146万亩,集中了全流域人口的45%、水资源总量的55%、耕地总面积的28%、,是全流域人口最多、密度最高、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重点区域和省上确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10个试点县区之一。 自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采取关井压田、水权水价改革、搭建日光
2、温室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以发展生态型经济、构建节水型社会为重点,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要途径,坚持治理与发展并重,以发展促进治理,以治理推动发展,加快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等低耗水、高效益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2007年全区新建标准化养殖暖棚痤707座,暖棚面积11.76 万平方米,养殖畜禽26.4万头(只),其中新建生态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34个,修建标准化养殖暖棚174栋,4.2万平方米,养殖畜禽4.2万头(只),养殖暖棚建设对加快流域综合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切实改善凉州区生态与环境恶化状况,缓解区域农业用水矛盾,控制农业灌溉规模,加快石羊河流域
3、综合治理步伐,依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规划发展思路及治理目标,拟建本项目,以实现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全区亩均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640立方米,为全国1500立方米的43。由于灌溉面积过大,复(套)种比例过高,灌水技术相对落后,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加之,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等影响,致使农业用水效率偏低,耗用水量过大,使农业用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85以上,通过实施养殖暖棚建设项目可缓解我区农田严峻的用水矛盾。(二)有效利用压缩农田2007年度重点治理项目实施后,凉州区已关闭机井170眼,压减耕地1.6万多亩。依
4、据关井压田目标,未来2年,凉州区要关闭农用机井100眼(其中:2008年80眼、2009年20眼);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凉州区压缩农田灌溉面积19.35万亩,除2007年已压减的1.6万亩外,未来3年凉州区减少农田灌溉配水面积18万亩(其中:2008年7万亩、2009年6万亩、2010年5万亩)。到2010年全区将压缩农田19.6万亩,为防止压缩土地沙化,在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防护林建设、轮歇耕作等措施的同时,可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进行养殖暖棚建设,在发挥土地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加农业经济收入。(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规划要求,全区农田灌溉规模将按流域水量分配进行调整, 凉州区农业产业
5、结构急需调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业已成为农村致富的主导产业,尤其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农民养殖热情高涨。养殖暖棚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灌溉规模,使水资源处在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节水效益显著养殖业与种植业相比节水效益十分明显,每头育肥牛平均日需水50升,一个育肥周期(按5个月计)耗水7.5方,头均纯收入750元,每方水效益100元;每只育肥羊平均日需饮水4升,一个育肥周期(5个月)需耗水0.6方,只均纯收入100元,每方水效益167元;每头育肥猪平均日耗水15升(包括排污),一个育肥周期(4个月)耗水近1.8方,头
6、均纯收入300元,每方水效益170元;每只肉鸡整个饲养周期需饮水0.01方,只均纯收入3元,每方水效益300元。每亩小麦用水460方,亩均纯收入500元,每方水效益1元。即:牛、羊、猪、鸡头(只)均水效益约是小麦的100、167、170、300倍,养殖用水效率显著。三、 项目建设点基本情况及建设条件项目建设点:凉州区。(一)地理位置及其资源1、地理位置: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地处东经10159351012340,北纬372315-381254。属甘肃省武威市管辖,东接武威市古浪县,西邻金昌市永昌县,南靠武威市天祝县,北连武威市民勤县,东西长122公里,南北宽90公里,总面积508
7、1.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75万公顷。有发源于祁连山的西营、杂木、黄羊、金塔四大水系。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光热资源充足,林、田、渠、路配套。2、行政区划:凉州区现有38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5个,乡23个,全区有行政村448个,3873个村民小组,18.96万农户,总人口101万。3、地形地貌:凉州区境内地形复杂,主要有西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绿洲平原,东北部有开阔的砾质和沙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组成。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4、交通通讯:凉州区是甘肃省的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兰新铁路横穿全境,312国道、省道与乡镇道路,路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区内信息网络覆盖,城市电话用户普及率95%以上
8、,农村普及率31.4%以上,交通、通讯顺畅便捷。5、水文、气候资源:凉州区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境内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14403263米, 日照时数2968小时,年均气温8,无霜期150天,降雨量101.6,蒸发量1981.1,太阳辐射量133-13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百分率62-68%。气候的总特点是:1)光热资源丰富。2)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垂直差异较明显,年平均气温平川区为7-8,山区为5。3)热量资源不足,农时上呈现出一年两熟不足,一熟有余的特点。年极端最高气温38,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7。川区牧草4月初返青,10月初枯黄,停止生长,生长期可达200天。4)降水主要发生在7、8、9
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5)农作物的主要灾害是伏旱(发生率27%)、冻害、沙尘暴、干热风。6、农作物秸秆丰富:凉州区粮食作物稳产高产,每年可提供饲料36万吨以上,年产玉米秸秆96.5万吨;年产麦秸54.5万吨;甜菜叶及各类农作物秧蔓17.8万吨;酒厂、糖厂、食品厂等企业年产糟渣类13.7万吨,合计182.5万吨。(二)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与特色农业现状:全区辖38个乡镇,44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8万人,非农人口23万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7.2%,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裕。粮食稳产高产,畜牧、蔬菜、制种、葡萄是凉州区的四大支柱产业。畜牧业以农区畜牧业为
10、主,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发展草食畜奠定了良好基础。2、工业水平:凉州区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有机械制造、纺织化工、建筑建材、皮革加工、食品加工、酿酒、淀粉加工等十多个行业、上千种产品。拥有集贸、蔬菜、花卉、劳动力等综合专业市场50多个,目前,全区主要工业企业有皇台集团公司、荣华公司、全圣纸业公司、森泰等一批工业企业。3、第三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凉州区商贸运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中介服务、市政服务、信息咨询、房地产、教育、科技文化、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4、畜牧业发展现状:凉州区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依靠科技兴牧,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努力提高畜产品品质
11、,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区牛、猪、羊存栏量分别达33.4万头、60.5万头、62.2万只,分别较2006增长7.2%、2.1%、0.5%;出栏量分别达12万头、80.6万头、38.3万只,分别较2006年增长4.3%、.8%、5.2%。鸡饲养量689万只,较2006年增长1.3%。肉产量7.8万吨,蛋产量1.56万吨,奶产量1.98万吨,分别较2006年增长6.1%、5.4%、6.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020.1元,较2006年增加186.7元。(三)技术力量雄厚,服务体系建全凉州区境内有甘肃省畜牧工程学院、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多年来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暖棚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