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外国诗歌二首2》教案(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外国诗歌二首2》教案(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外国诗歌二首2》教案(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外国诗歌二首2教案外国诗歌二首课 型新授课设 计 人贾瑞霞总 节 时29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及对关键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重点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握重点诗句,理解诗歌的情感。难点找到合适点,进行比较阅读。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教学资源第二课时课前演讲一、朗读诗歌。二、学生讨论。 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要求:发言之前,先说自己从哪些或哪个方面进行比较,然后
2、具体阐述。)三、教师总结。 首先表扬鼓励,再说老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不是答案,是交流) 。1情感比较。 同以自然为写作对象,但惠特曼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它向上的原始的活力);而叶赛宁表达的是对人类无视自然生物的谴责,和对动物的真挚同情、热爱(也有人认为是对现实社会的委婉讽刺)。 (让学生思考这点区别,并从诗歌中找到相关的诗句体会、说明。)2意象比较。 在惠特曼笔下,那株橡树中融合了诗人自我的形象与追求“令我想到我自己”。而狗的歌,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对母狗的深切同情(有人认为母狗与人类的关系,是影射社会中人与人的对立关系)。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经历主要分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
3、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3写作手法比较。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运用反复与象征。如:描写橡树的“孤独”与“快乐”的诗句,运用了反复,强调了橡树的特征。这株橡树,从整首诗来看,它是诗人个人经历的象征,更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精神乐观、执著 狗的歌中诗人善用对比的方法而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母狗真挚的爱与人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插人景物描写,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四、结语。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对比点,我们还可以和诗人其他的诗歌进行对比,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鲜明地感受到作品的风格、思想感情我们曾说,这两位诗人都是“土地”诗人,不仅仅因为他们在诗歌中用炽热的诗句赞美自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以深厚的、宏阔的大地感,歌咏一种力量,一种大爱的情怀。希望课后同学们能读一读他们的诗歌,用诗人的情怀去生活,去关注世界。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2.课外选择一首诗和课文中一首诗进行对比阅读赏析。板 书 设 计比较阅读情感比较意象比较写作手法比较课 后 反 思-第 - 1 - 页课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9课 外国诗歌二首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外国诗歌二首2教案3页 年级 语文 下册 外国 诗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