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第 4 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郑丙林 【内容摘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鼓励他们从课本出发去寻求更具广度和深度,更具思想情感和审美高度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对象,使他们进入读书的最高的境界。【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习惯 诵读 发问 做笔记 自主 【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个好习惯,能够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可以坏掉一个人。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
2、“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人民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与坚持自学五个方面的习惯,其中以阅读的习惯训练难度最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在课堂诵读中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兴趣。 诵读即“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符号”,是学生有效感知文本、迈出阅读体验的第一步。 诵读要求学生调动起心、耳、眼、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情趣,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因此,诵读与其说是用声读课文,不如说是用心去感悟语言,用心与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在语文
3、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活动中体验。 在执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我想如果从文章赞颂生命、力量的主题入手,会因内容过于空洞而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朗读,通过朗诵让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及其所附带的感情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大脑,才能将语言符号化成具体可感的想象,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增加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体验。在听泛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如: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角色,明确了各自的朗读内容,并提出要求,采用类似合唱团表演的方式进行
4、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真正掌握知识。 二、让学生在怀疑发问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怀疑,提出质疑,如“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为什么要这样”等问题,学生这种提问的习惯,实际上也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学生墨守成规,不喜欢学生提出与老师及书本相悖的意见,这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讲到菲利普一家吃牡蛎这一情节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菲利普全家并不喜欢吃牡蛎。我并没有制止他,而是接着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不喜欢,那他们为什么要那么
5、郑重的去吃牡蛎呢?我这一发问,也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一学生答道:他们喜欢的是那一种吃法。又一学生答道:他们是喜欢有钱人的那种姿态,想显示自己的富贵就装。我又接着发问:对啊。想装出一副有钱人的派头出来,这其实就是在盼于勒啊。文中有一句话:“父亲”说“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老师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搞得这么客气,这句话中的“我请你们”可不可以删掉?一学生答:不可以删掉,这是“父亲”在刻意模仿绅士,借机表现绅士风度,展现他虚伪的性格特点。我又问:家里又没什么钱,还表现什么呢?没必要吧?一生答:但是他们认为自己马上就有钱了,所以就装出一种富贵人的姿态。又一生接着答道:是的,他们这么绅士,其实都是因为
6、有一个想象中的有钱的叔叔等在那里。这所有的细节,足以说明全家对于于勒真是翘首以盼,真是望眼欲穿!客观的说,有希望才有盼头!有盼头,再苦也是美好的!我又问:但是有一件事,一件让全家人真正感到苦涩而心酸的事情终以来了!快速读课文,能告诉老师是一件什么是吗?学生因有了浓厚的兴趣,都大声的读起课文来。从这个课例中我感受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真正培养学生怀疑发问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在学生我要读书的热情中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在语文课堂中要养成边阅读边做笔记的好习惯。 陆放翁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有不少学生读书不爱做笔记,尽管书读了不少,由于没有阅
7、读的好习惯,头脑仍然空荡荡的,作文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好的词语和材料,这是为什么?关键是没有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要真正的走进文本,除针对问题找出答案外,还要及时把对课文的所思所感所悟记下来,让自己的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四、寻找课外提升的激荡点,在课堂与课外知识的联系中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意思是说阅读教学还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应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心灵
8、激荡的感受生活,涉猎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与作家的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生活处处有语文,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有了强烈的生活敏感,善于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这样就每时每刻有人在教你语文了。鲁迅先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一段色泽明丽的百草园景色的描写。作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体验的对比中,深深地感受到百草园才是他童年时代的真正乐园,因而在他眼中的百草园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那些司空见惯的平常之物,像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都像金子一样发散出耀眼的光芒,甚至连不足提及的“泥墙根一带”都产生了令人向往的魅力。鲁迅先生之所以能
9、将这些平常之物写的情趣盎然,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受。我就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于是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学生要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鼓励他们从课本出发去寻求更具广度和深度,更具思想情感和审美高度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对象,使他们进入读书的最高的境界。 五、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刚开始时,放手让学生自
10、读、自悟、自得。在课堂上阅读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具体任务是:在自读的基础上,了解作品的具体内容,整体感知作品,弄清作品的写作思路,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勾画好词佳句,在重点理解的地方加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并能提出疑问,准备交流。学生在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交流。可以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的困惑,共同研讨。还可以交流自己的随笔,或者朗读作品中的好词佳句、经典段落。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如:精彩片段赏析、佳作展示图、心灵展示园、小小展示台等。然后进入深化阅读阶段,根据作品内容的多少 、深浅程度以及课时分配的情况来定,如果作品过深或过长,自学
11、时间用时过多,可从第二课时开始。此环节,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之后,我根据阅读重点提出问题或针对学生质疑之后整理出来的某一问题,让学生直奔重点段进一步自读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再品味。在细读中仍要注重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内容或哪些方面来突出重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这一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篇、章节进行感悟交流,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写作指导与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即把自读、讨论、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一步步把阅读引向深入。最后一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训练。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收集优美的句段,进行材料储备;借助范例,适时的进行模仿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技能,为写作打好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教研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安徽省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郑丙林 2010、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