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课因有型而精彩(6页).doc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课因有型而精彩(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课因有型而精彩(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阅读课因有型而精彩-第 6 页初中语文阅读课因“有型”而精彩内容提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思潮不断地涌现,“生本教育”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教育应重在借鉴,重在博采众长,绝不能“跟风”,绝不能“一刀切”。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对初中语文的阅读课型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研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质疑解惑课、美文赏析课、咬文嚼字课、活动激趣课等几种课型进行实践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键词:生本教育 课型随着新课标的解读及素质教育的倡导,很多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我们也想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让学生“乐学”,让教师“爱教”。我们在外出学习,观察其他学校的
2、教学改革时,将他们的教学与我们本校的加以比较,从而借鉴性的吸收。我们在观摩其他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时,发现教学改革是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些教学行为的偏颇:因过分追求体现新理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盲目跟“风”,而缺失了自己教学个性的展现。特别是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材本身丧失了自身的特色,使“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一化、雷同化,丧失了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叶圣陶曾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王荣生教授也一再强调: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上,能否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及课文内容,开设几种不同的课型?基于初中生好奇心特别强,特别
3、喜欢求新的心理特点,如果只是单一的“线型”模式,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厌倦。如果能开设不同的课型,让他们掌握这一类型的学习方法,同时,上课时,教师又通过不同的方法与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会大增。巴班斯基早说过:“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王荣生教授也说:“在我们看来,单从教学方法而论教学方法、而论教学艺术、而论教学风格,很可能我们永远也找不到那些要推广的、应该推广的、可以推广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教学方法,就不仅仅是对一种研究方法的主张,它体现了我们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认识,也意味着我们对教学理念的落实有与众不同的见解。”那什么是课型呢?
4、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标准不同,课型也有别。我们所实践的相关课型,是根据教材安排体系的特点及文本本身的特色,就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相应的心理特点而展开的。课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以下就是笔者在不断地实践与思考中总结出的四种课型:一、质疑解惑课。1、原有状况:一些经典篇目,由于时代背景的关系,再加上文本所蕴含的道理很深刻,学生阅读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鲁迅的文章,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比
5、较费力,初中课本中选入的鲁迅的作品也不少,像风筝、雪、孔乙己等,学生很难读懂文字背后的内蕴所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一般都采用“讲授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把文本的一些道理“灌输“给学生,学生更多的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态: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是昏昏欲睡。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死记得居多,自己感悟得偏少。能否基于学生的阅读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把我们的解读硬塞给学生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而我们探索的“质疑课”就是受“阅读期待”的启发而提出的。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
6、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我们想能否通过“质疑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愿望。2、一般流程:“质疑解惑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在“原生态阅读”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质疑。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学生提出质疑之后,教师收集问题,整合之后,把最有价值的问题或是有争议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进行探讨。这种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的问题最能激起初中学生的好胜心,这样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由于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
7、差异,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这样会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在讨论与争辩中会有不断的智慧火花闪现。而此时,教师只是一个“生命的牧者”,只是言简意赅的点拨、启发或追问。3、教学课例: 在上故乡时,我自己在读文章的时候都感觉问题较多。我就想:老师读起来有难度的地方,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更费力。于是,我就让学生在“空白阅读”状态下开始自主阅读。当学生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文本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以下是学生(一个班45人)读了故乡之后的一些主问题:(1)文中的杨二嫂是怎样的人?(陈玲龙、孙沙沙)(2)为什么知道她是杨二嫂还
8、叫她圆规?(牟婷婷、李昆磊等3人)(3)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就会害怕起来?(陈玲龙、孙沙沙等4人)(4)怎样理解“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句话?(张扬、何梦等3人)(5)“四面的高墙”指什么?(徐伟民、罗晶、潘莹莹、池婷婷等5人)(6)第58段中为什么我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却又吐不出口去?(阮宇航、尤香富、陈敏捷等5人)(7)闰土叫作者“老爷”,作者为什么似乎打了个寒噤?(张小明、池丽芬等3人)(8)第87段为什么说我会觉得我的希望茫远?(谢好勇、罗晶)(9)为什么闰土的愿望切近,作者的愿望茫远?(潘莹莹、池丽芬)(10)“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陈倩倩、任洁琪娜、叶健等6人)(
9、11)为什么当作者离开故乡时,却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许津铭、李倩倩等4)(12)为什么母亲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吴敏松、任洁琪娜等4人) 看了学生的问题之后,我大吃一惊。我们总以为学生提的问题会很幼稚,没想到学生提的一些问题很多涉及了文章的关键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的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想教给学生的内容“塞”给学生,其实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偏离了学生的真实状态。真正的教学是教给学生真正想学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认真,课堂也才能更高效。李镇西老师讲课有个习惯,让学生“读出问题”。桥梁专家茅以升教学的时候,不是凭学生答对多少给分,而是凭学生提出问题的难度给分。所提问题难度小给少分,难
10、度大给多分,把老师难住的给满分。这是因为“学贵有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我们很多课堂都不让学生质疑,还何谈以学定教?我们不了解学生的阅读的真实状态,不了解他们的“真面目”,教学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当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之后,我们进行了归类总结,而把同学们提到的比较集中而又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先自主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则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同学们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会特别感兴趣,他们讨论起来也特别有兴致,讨论的氛围也特别激烈。而此时,教师不是一个演讲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合作者。大家都积极地思考,有了意见充分地表达,甚至引起争议。而难题就使同学们“沉下去”
11、深思,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突破了一个个重点,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产生了精神的愉悦,产生了一种成就感,而这是一种新的学习动力。二、美文赏析课。1、原有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有很多语言凝练、思想内蕴丰厚的诗词,也是超越时代的。我们教师在分析这些文章时,由于重在文本的赏析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学生的内在感受。一些很优美的散文、小说,一些富有意境的诗词,被我们教师一讲解,反而变得索然无味了。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教学 论文 阅读 精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