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ppt
《临床药物治疗学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物治疗学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ppt(1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八章(第五讲)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前 言 肿瘤药物治疗概述 肺癌 胃癌,前 言,肿瘤简介,肿瘤概念,是指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Tumor)与癌症(Cancer),肿瘤(Tumor) 希腊语称tymbos(坟墓),拉丁语称tumere(肿胀) 分为良性肿瘤(不致死)和恶性肿瘤(致死),癌症(Cancer) 均为恶性肿瘤。Cancer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Hippocrates ,原意是爪样突起、横行侵犯的螃蟹 上皮来源癌(carcinoma),经淋巴道转移 间皮来源肉瘤(sarcoma),经血液循环扩散,白
2、血病(leukemia) 死亡率(约700万人/年;中国约100/10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老年病并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挑战”,恶性肿瘤的主要特点: 无法控制的细胞生长(接触抑制失效) 局部组织侵润 远程转移,肿瘤外形和生长方式图,恶性肿瘤的病因学,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 物理致癌 病毒致癌 遗传因素 肿瘤多阶段发生模型 遗传综合征与肿瘤 白血球减少症的Fancon综合症 隐性遗传病 是白血病诱发率很高的一种血液病 除伴随有矮小症、小头症、智力发育低下以外,还具有耳畸形、听觉差、桡骨或拇指骨异常、皮肤色素沉积、心脏畸形等异常症状。,临床表现 不同种类,表现迥异 诊断 手段繁多,但基础
3、仍是医生的临床查体所见,恶性肿瘤治疗的形式,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 化学治疗(化疗) 辅助化疗(术后) 新辅助化疗(术前) 免疫治疗(生物治疗) 姑息化疗(palliative) 基因治疗 联合治疗(combined),局部疗法,系统疗法 局部疗法,恶性肿瘤药物治疗简史,1865年,Lissauer亚砷酸盐白血病 1941年,耶鲁大学Goodman 本品仅有少数与蛋白质结合,能被胞苷脱氨酸在肝脏、肾、血液和其他组织中快速、完全的代谢,只有不到10%的原药与代谢物从尿中排泄;它的总清除率为29.292.2L/(h.m2)与性别、年龄有关(个体差异为52.2%)。,注意事项: 对本药过敏的患者
4、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与其他抗癌药配伍进行联合或者序贯化疗时,应考虑对骨髓抑制作用的蓄积。滴注药物时间的延长和增加用药频率可增大药物的毒性,需密切观察,包括实验室的监测。本品可引起轻度困倦,患者在用药期间应禁止驾驶和操纵机器。,适 应 证: 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膀胱癌、乳腺癌及其他实体肿瘤。 用法用量: 成人使用本品推荐剂量为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1次/周,连续3周,随后休息1周,每4周重复1次,依据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应减少剂量。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也能对品很好耐受,不需要调整剂量。,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出现贫血、白细
5、胞降低和血小板减少。胃肠道;约2/3的患者出现肝脏转氨酶异常,多为轻度、非进行性损害;约1/3的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反应,20%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肾脏:约1/2的患者出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有部分病例出现不明原因的肾衰。过敏:约25%的患者出现皮诊,10%的患者出现瘙痒,少于1%患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其他:约20%的患者有类似于流感的表现;水肿/周围性水肿的发生率约30%;脱发、嗜睡、腹泻、口腔毒性及便秘发生率则分别为13%,10%,8%,7%和6%。,制剂: 粉针剂:200mg/瓶,lg/瓶,胞嘧啶类,3、甲氨蝶呤:Methotrexate,氨甲蝶呤,MTX 分子式:C20H22N8O5 分
6、子量:454.45 化学名:L-(+)-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基)谷氨酸。 性 状: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不溶于水,溶于稀盐 酸,易溶于稀碱溶液。 结构式:,药理作用: 四氢叶酸是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重要辅酶,本品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此外,本品也有对胸腺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但抑制RNA与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则较弱,本品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G1/S期的细
7、胞也有延缓作用,对G1期细胞的作用较弱。,药代动力学: 用量小于30mg/m2时,口服吸收良好,1小时5小时血药浓度达最高峰,肌内注射后达峰时间为0.5小时1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0%,本品透过血脑屏障的量甚微,但鞘内注射后则有相当量可达全身循环。部分经肝细胞代谢转化为谷氨酸盐,部分通过胃肠道细菌代谢。主要经肾(约4090%)排泄,大多以原形药排出体外;约10%通过胆汁排泄,T EQ 1/2为1小时;T1/2为二室型:初期为23小时;终末期为810小时。少量甲氨喋呤及其代谢产物可以结合型形式贮存于肾脏和肝脏等组织中,可长达数月,在有胸腔或腹腔积液情况下,本品的清除速度明显减缓;清除率个体差
8、别极大,老年患者更甚。,适应症: 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 2、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睾丸癌; 3、头颈部癌、支气管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 4、高剂量用于骨肉病,鞘内注射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膜白血病以及恶性淋巴瘤的神经侵犯,本品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用法用量: 注射液: 1、本品用注射用水2毫升溶解,可供静脉、肌内、动脉、鞘内注射; 2、用于急性白血病: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1030mg,每周12 次;儿童每日2030mg/m2,每周一次,或视骨髓情况而定。 3、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或恶性葡萄胎:
9、每日1020mg , 亦可溶于 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510次 为一疗程。总量80mg100mg。 4、用于脑膜白血病: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每次一般6mg/m2,成人常 用于512mg,最大不12mg,一日1次,5天为一疗程。用于 预防脑膜白血病时,每日1015mg,一日1次,每隔68周一次。 5、用于实体瘤 (1)静脉一般20mg/m2/次; (2)亦可介入治疗; (3)高剂量并叶酸治疗某些肿瘤,方案根据肿瘤由医师判定,如骨肉瘤等。 片剂: 口服成人一次510mg,一日1次,每周12次,一疗程安全量50 100mg。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一次1520
10、mg/m2,每周 一次。,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包括口腔炎、口唇溃疡、咽喉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食欲减退常见,偶见伪膜性或出血性肠炎等; 2、肝功能损害,包括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等增高; 3、大剂量应用时,由于本品和其它代谢产物沉积在肾小管而致高尿酸血症肾病,此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尿少、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 4、长期用药可引起咳嗽、气短、肺炎或肺纤维化; 5、骨髓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尤以应用大剂量或长期口服小剂量后,引起明显骨髓抑制,贫血和血小板下降而致皮肤或内脏出血; 6、脱发、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后者有时为对本品的过敏反
11、应; 7、在白细胞低下时可并发感染; 8、鞘内注射后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眩晕、头痛、意识障碍,甚至嗜睡或抽搐等。,禁忌症: 已知对本品高度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的致突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较烷化剂为轻,但长期服用后,有潜在的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危险; 2、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虽也较烷化剂类抗癌药为小,但确可导致闭经和精子减少或缺乏,尤其是长期应用较大剂量后。但一般多不严重,有时呈不可逆性; 3、全身极度衰竭、恶液质或并发感染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本品,周围血象如白细胞低于3500/mm3或血小板低于50000/mm3时不宜用; 4、有肾病史或发现肾功能异常时,禁用大剂量甲氨喋呤疗法,
12、未准备好解救药四氢叶酸钙(CF),未充分进行液体补充或碱化尿液时,也不能用大剂量甲氨喋呤疗法; 5、大剂量甲氨蝶呤疗法易致严重副反应,须经住院并可能随时监测其血药浓度时才能谨慎使用。滴注时不宜超过6小时,太慢易增加肾脏毒性。大剂量注射本品26小时后,可肌肉注射甲酰四氢叶酸钙36mg,每6小时1次,注射14次,可减轻或预防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1)乙醇和其他对肝脏有损害药物,如与本品同用,可增加肝脏的毒性; (2)由于用本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对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相应增加别嘌呤醇等药剂量; (3)本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甚至引起肝脏凝血因子的缺少或(和)血小板减少症,同此与其
13、他抗凝药慎同用; (4)与保泰松和磺胺类药物同用后,因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可能会引起本品血清浓度的增高而导致毒性反应的出现; (5)口服卡那霉素可增加口服本品的吸收,而口服新霉素钠可减少其吸收; (6)与弱有机酸和水杨酸盐等同用,可抑制本品的肾排泄而导致血清药浓度增高,继而毒性增加,应酌情减少用量; (7)氨苯蝶啶、乙胺嘧啶等药物均有抗叶酸作用,如与本品同用可增加其毒副作用; (8)与氟尿嘧啶同用,或先用氟尿嘧啶后用本品均可产生拮抗作用,如先用本品,46小时后再用氟尿嘧啶则可产生协同作用。本品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合用也可导致减效,如用后者10日后用本品,或于本品用药后24小时内给左旋门冬酰胺酶,则
14、可增效而减少对胃肠道和骨髓的毒副作用。有报道如在用本品前24小时或10分钟后用阿糖胞苷,可增加本品的抗癌活性。本品与放疗或其他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宜谨慎。,规格: 注射液:5mg 片 剂:2.5mg 贮藏: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抗叶酸化合物,(三)、抗癌抗生素,蒽环类 多柔比星 柔红霉素 米托蒽醌:副作用较少 其他 丝裂霉素 博来霉素,1.多柔比星:阿霉素、羟柔红霉素、羟正定霉素 Doxorubicin 分子式:C27H29NO11HCI 分子量:579.99。 性 状:为橙红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易溶于水,能与葡 萄糖氯化钠输液配伍 ;也能与某些抗肿瘤药物合并应用。 化学名:10-(3-氨基
15、-2,3,6,-三去氧-L来苏已吡喃 基)-氧-7,8,9,10-四氢-6,8,11-三羟基-8(羟乙酰基)-1- 甲氧基-5,12-萘二酮的盐酸盐。 结构式:,2.丝裂霉素:自力霉素, Mitomycin,MMC 分子式:C15H18N4O5 分子量:334.34 性 状:为深紫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酸、碱及日光下均不稳定。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在pH为69时较稳定。 化学名:5氨基3氨基甲酰氧甲基2甲氧基2,3二氢4,7吲哚醌骈(1,2)吡咯烷骈(9,10)氮丙啶。 结构式:,药理作用: 从结构上看具有苯醌、乌拉坦及乙烯亚胺基三种有效基团。在细胞内通过还原酶活化后,起作用,可使DNA解聚,同时
16、阻断DNA的复制。高浓度时对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亦有抑制作用。本品分子上的烷化基因可与DNA链中鸟嘌呤N7结合,形成链间交叉连结,它亦可与胞嘧啶碱基结合,与其它碱基的结合较少;主要作用于晚G1期和早S期。在酸性和乏氧条件下也有作用。耐药主要由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以致细胞内浓度下降;降解加快和所谓的突变-选择机制。 药代动力学: 本品主要在肝脏中生物转化,不能通过血脑屏障。T1/2分别为510分钟及50分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胃癌、肺癌、乳腺癌,也适用于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卵巢癌及癌性腔内积液。 用法用量: 1. 静脉注射:每次68mg,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静脉注
17、射,每周一次。也可1020mg一次,每68周重复治疗。 2. 动脉注射:剂量与静脉注射同。 3. 腔内注射:每次68mg。 4. 联合化疗:FAM(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主要用于胃肠道肿瘤。,不良反应: 1. 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毒性,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常发生于用药后2842日,一般在4256日恢复。 2. 恶心、呕吐发生于给药后12小时,呕吐在34内停止,而恶心可持续23日。 3. 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疼痛、坏死和溃疡。 4. 少见的副作用有间质性肺炎、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等。 5. 心脏:本品与阿霉素同时应用可增加心脏毒性,建议阿霉素总量
18、限制在按体表面积450mg/m2以下。,注意事项: 丝裂霉素应在有经验的肿瘤化疗医师指导下使用。 1. 用药期间应密切随访血常规及血小板、血尿素氮、肌酐。 2. 在应用丝裂霉素后数月仍应随访血常规及肾功能,特别是接受总量大于60mg的患者,易发生溶血性贫血。 3. 长期应用抑制卵巢及睾丸功能,造成闭经和精子缺乏。 4. 本品局部刺激严重,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可致局部红肿疼痛,以致坏死溃疡。 5. 丝裂霉素一般经静脉给药,也可经动脉注射或腔内注射给药,但不可作肌肉或皮下注射。 6. 应避免注射于静脉外,如静脉注射时有烧灼感或刺痛,应立即停止注射。 7. 由于丝裂霉素有延迟性及累积性骨髓抑制,一般较
19、大剂量应用时两疗程之间间隔应超过6周。 8. 静注时药液漏至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以1普鲁卡因注射液局封。,禁忌: 1. 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禁用。 2. 用药期间禁用活病毒疫苗接种和避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癌及致畸性,在妊娠初期的3个月应避免应用,哺乳期不应用丝裂霉素。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损害,丝裂霉素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丝裂霉素与阿霉素同时应用可增加心脏毒性,建议阿霉 素的总量限制在按体表面积450mg/m2以下。,规格:粉针 (1)2mg (2)10m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四)、植物
20、碱,长春碱类 长春新碱、长春碱、长春瑞滨 鬼臼毒素衍生物 依托泊苷、替尼泊苷 紫杉醇类 紫杉醇、紫杉特尔 托泊替康、伊立替康,1、长春新碱: Vincristine 分子式:C46H56NO10 分子量:923.04 性 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疏松状或无定形固体,有引湿性,遇光或热易变黄。 结构式:,药理作用: 长春新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靶点是微管,主要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而影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还可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RNA多聚酶的活力,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长春新碱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大于长春花碱且抗瘤谱广。
21、除对长春花碱敏感的瘤株有效外,对小鼠Ridgeway成骨肉瘤、Mecca淋巴肉瘤、X-5563骨髓瘤等也有作用。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和长春地辛三者间无交叉耐药现象,长春新碱神经毒性在三者中最强。,药代动力学: 静注长春新碱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神经细胞内浓度较高,很少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30120。蛋白结合率75。在成人,t12小于5分钟,t12为50155分钟,末梢消除相t12长达85小时。在肝内代谢,在胆汁中浓度最高,主要随胆汁排出,粪便排泄70,尿中排泄516。长春新碱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癌组织,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适应症: 急性白血病,尤其是儿童急性白
22、血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 恶性淋巴瘤。 生殖细胞肿瘤。 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乳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用法用量: 成人剂量12mg(或1.4mg/m2)最大不大于2mg,年龄大于65岁者,最大每次1mg。儿童75gkg或2.0mg/m2, 每周1次静脉注射或冲入。联合化疗是连用2周为一周期。,不良反应: 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系统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神经毒性等,与累积量有关。足趾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周神经炎。腹痛、便秘,麻痹性肠梗阻偶见。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脑神经也可受到破环,并产生相应症状。
23、神经毒性常发生于40岁以上者,儿童的耐受性好于成人,恶性淋巴瘤病人出现神经毒性的倾向高于其他肿瘤病人。 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较轻。 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药液不能外漏,否则可引起局部坏死。 可见脱发,偶见血压的改变。,注意事项: 仅用于静脉注射,漏于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蜂窝织炎。一旦漏出或可疑外漏,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予相应处理(参考氮芥外漏的处理)。 防止药液溅入眼内,一旦发生应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以后应用地塞米松眼膏保护)。 冲入静脉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肝功能异常时减量使用。,药物相互作用: 1吡咯系列抗真菌剂(伊曲康唑),增加肌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发现有副作用,应进行减量、暂停或停药
24、等适当处理。伊曲康唑有阻碍肝细胞色素P-450 3A的作用,长春新碱通过肝细胞染色素P-450 3A代谢,合用可使长春新碱代谢受抑制。 2与苯妥英钠合用,降低苯妥英钠吸收,或使代谢亢进。 3与含铂的抗亚、恶性肿瘤剂合用,可能增强第8对脑神经障碍。 4与L-天冬酰胺酶合用,可能增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障碍。为将毒性控制到最小,可将硫酸长春新碱在L-天冬酰胺酶给药前12-24小时以前使用。,规格: 粉针剂 , 1mg 贮藏: 遮光,密闭,在冷处保存。,长春碱类,1、长春碱: Vinblastine 分子式:C46H58N4O9H2SO4 分子量:909.06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疏松状或无定形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药物 治疗学 恶性肿瘤 治疗 医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