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收集深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收集深刻复习.ppt(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1.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 。,滤纸条变红
2、,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NH3或NH3H2O)易挥发,浓氨水(NH3H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 浓氨水(NH3H2O)易分解,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
3、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试纸由紫色变红色,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2.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到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回答相
4、关问题。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_。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析是_。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中进行。 为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_。,塑料瓶被压瘪,注射器中剩余溶液“自动”进入塑料瓶中,反应容器密闭,生成物全部留在瓶
5、内,也没有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密闭容器,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3. 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有: 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色物质。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汞变成红色物质(
6、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量。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的空气相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 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 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体现了他对 规律的重要认识。,火焰中的燃素在加热过程能透过容器与汞结合形成红色物质,导致质量增加了,不支持,因为从实骏知汞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于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氧气,质量守恒,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
7、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1
8、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Cu2O(Cu4C、Cu2C等),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
9、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A,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气密性,不能,放,试管中进入空气,铜被氧化,5.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 _。 【制备研究】
10、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 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弹簧夹,_;再次称量装置C。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
11、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NaN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3 3N2 (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1)2NaN2=2Na+3N2 (2)红色石蕊试纸 (3)除去空气中的CO2 缓缓放入空气 3 生成NaN2的同时有NaOH生成,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 (4)不变 (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 (6)降低气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 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7)A (8)9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