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36页).doc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36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 - 36 - 页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重点: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 能的科学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3、组织(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二、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m 厚)、染色、封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
2、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2、电镜技术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本章要点: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
3、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二)分类与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2、腺上皮构成腺体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二、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
4、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分布:呼吸道5、 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皮肤表皮角化 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6、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 血液,如甲状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游离
5、面微绒毛、纤毛侧 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屏障作用,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4、中间连接:又称粘着小带。具有粘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5、桥粒:最牢固的细胞连接。牢固的机械性连接作用,使上皮耐受摩擦(皮肤、食管)6、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细胞间隙为23nm,内有许多间隔相等的连接点功能:小分子物质(1500D,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离子、信息分子
6、等)可通过,使相邻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功能同步化, 连接复合体:细胞侧面4种连接中2个或2个以上紧邻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7、基膜LM:HE染色呈粉红色(见于少数上皮)EM:由基板和网板组成.主要功能: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为半透膜, 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引导上皮细胞的移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8、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褶皱结构LM:基底纵纹EM:内褶间有与其平行的长线粒体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第三章结缔组织本章要求: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光镜)和主要功能了解:胶原纤维和
7、弹性纤维的特性;基质的分子构成和作用熟悉:组织液的概念和作用;网状组织的构成一、概述1、结缔组织的特点(1)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2)细胞外基质由基质、组织液和纤维组成,(3)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无极性,(4)广泛分布于机体内部,形态多样,构成内环境,(5)来源于间充质,(6)功能: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2、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结构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较少,血管丰富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未角化间充质细胞、脂肪细胞、白细胞纤维(3种):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细胞外基质: 基质 组织液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一)细胞1、成纤维细
8、胞LM:扁平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卵圆形。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以及多种生长因子。2、巨噬细胞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圆形或肾形。功能: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 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浆细胞LM: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于一侧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4、肥大细胞LM: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居中;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 肝素:抗凝血组胺(作用快
9、)、白三烯(作用缓慢):引发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5、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功能: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6、脂肪细胞LM:大,圆或多边形,胞质含一大脂滴(HE标本中被溶解呈大空泡状),核扁圆,偏于一侧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分泌瘦素,控制饮食7、白细胞来源于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形态:常为球形(在血液一章中讲述)功能:免疫防御(二)纤维1、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LM:粉红色,波浪状,分支交织成网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2、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LM:细丝状,分支交织成网特性:富于弹性3、网状
10、纤维分布:网状组织、基膜LM:分支多,交织成网(三)基质1、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多糖(糖胺多糖)组成功能:形成分子筛,有利组织液通过;限制细菌扩散2、纤维黏连蛋白为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黏连性糖蛋白,表面具有与多种细胞、胶原及蛋白多糖结合的部位,因此是将这三种成分有机连接的媒介.3、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血浆成分,是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第四章血液本章重点:掌握: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网织红细胞的概念;五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血小板的光镜结构、来源和功能;各类血细
11、胞的正常值;造血干细胞的概念一、概述血液的组成:血细胞(4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55% )血浆(plasma) :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血细胞 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白细胞 (4.010)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530 血小板 (100300)109/ L二、红细胞(
12、一)形态结构1、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 m;中央浅染、较薄,厚约1 m ;周缘较厚,约2 m 2、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故呈红色。#血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染色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二)血红蛋白正常值:于男性为120150gL,于女性为 110140gL Hb结合与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 Hb与CO 结合更牢固,可导致煤气中毒(三)红细胞形态可变性红细胞膜骨架: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构成(四)血型红细胞膜中有血型抗原A和/或血型抗原B,构成ABO血型抗原系统临床输血意
13、义:避免溶血(五)寿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 120 天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六)网织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在血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三、白细胞球形,胞质内有细胞核也有细胞器分类依据: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50 70%)(1)形态结构:直径1012 m,胞质:含许多细小颗粒 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为溶酶体. 特殊颗粒:浅红色,80,为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等核:呈杆状或分叶(2 5叶)(2)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
14、2、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0 1%)形态结构:直径1012 m ,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核分叶或“S”形或不规则;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类似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形态结构:直径1015 m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四种阳离子蛋白;核多2 叶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4、单核细胞(monocyte)形态结构:直径1420m ;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核呈肾形、马蹄
15、铁形或不规则;功能:在血中停留1248小时后进入结缔组织,分化成巨噬细胞5、淋巴细胞(lymphocyte)主要为小淋巴细胞形态结构:直径6-8m;胞质少,强嗜碱性,染色质块状着色深核常为圆形,一侧常有凹陷,功能:免疫防御功能四、血小板(blood platelet)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LM:双凸圆盘状,直径24 m ;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和周边透明区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造血干细胞1.概念:又称多能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祖细胞2.起源: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位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少量于外周血3.特性:强增殖潜能:反复分裂
16、,大量增殖 多向分化 自我复制,终身保持数量恒定第五章软骨和骨本章要求:掌握: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了解: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骨发生的方式熟悉:软骨的一般结构特点和分类一、软骨组成:软骨组织(软骨细、软骨基)、软骨膜(一)软骨组织: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细胞同源细胞群:28 个成熟软骨细胞聚集成群,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位于软骨中央 功能:产生软骨基质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内形成的腔隙2、软骨基质:即软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基质和纤维(纤维成分的种类因软骨类型而异)软骨囊:于HE染色切片中,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的区
17、域(二)软骨的类型(1)透明软骨纤维细且折光率与基质相同,于HE染色切片不易分辨基质:含大量水功能:强的抗压性(2)纤维软骨软骨细胞: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纤维: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基质:较少,弱嗜碱性功能:韧性强(3)弹性软骨纤维: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在软骨中部更为密集功能:较强的弹性(三)软骨的生长两种方式并存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软骨膜内骨祖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软骨加厚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软骨细胞增殖和生长产生新基质软骨由内至外扩大二、骨组成: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功能:支持,保护,造血,贮钙(一)骨组织组成:细胞(4种)、骨基质骨板: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
18、以骨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板层状结构、骨基质(骨质):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成分:胶原纤维,基质 无机成分(骨盐) :骨板: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密质骨:大量骨板紧密规则排列 松质骨:数层不规则排列的骨板2、细胞(1)骨祖细胞分布:位于骨膜中功能:为骨组织中的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2)成骨细胞分布:位于骨组织表面LM:多为矮柱状,有突起,胞质嗜碱性功能:分泌类骨质;促进类骨质钙化(3)骨细胞分布:胞体位于骨陷窝中,突起位于骨小管中形态:小、扁椭圆形,多突起,突起伸入骨小管骨陷窝:胞体所在腔隙功能:参与调节钙、磷平衡(4)破骨细胞为多个单核细胞融合形成LM:体积大,胞质嗜酸性;
19、多核功能: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使骨质吸收。有很强的溶骨、吞噬和消化能力。在骨组织内,参与骨的生长和改建。(二)长骨的结构:骨干、骨骺,表面覆盖骨膜和关节软骨;内为骨髓腔,骨髓充填其中骨干 = 密质骨 + 少量松质骨 密质骨: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间骨板.骨密质(1)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分别称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2)哈弗斯系统,又称骨单位: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哈弗斯骨板: 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三.骨发生.骨发生方式(1)膜内成骨:指在原始的结缔组织膜内直接成
20、骨。(2)软骨内成骨:是指在预先形成的软骨雏形的基础上,软骨逐步被替换为骨。软骨雏形形成骨领形成:于软骨雏形中段表面形成的薄层骨组织(骨祖细胞骨细胞)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形成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形成第六章肌组织本章重点掌握:骨骼肌纤维的光镜、超微结构;心肌纤维的光镜和超微结构特点,闰盘的概念;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肌纤维收缩的结果,了解肌丝滑动原理一、概述(一)分类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和心肌为横纹肌;骨骼肌为随意肌,心肌、平滑肌为不随意肌(二)构成:大量肌细胞,细胞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肌细胞呈细长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胶原纤维:细胞外基质的成分肌原纤维:肌细胞中的成分(有横
21、纹)肌细胞膜称肌膜肌细胞质称肌浆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1、骨骼肌LM:形态:长圆柱状结构: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相邻2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组成:1/2明带+暗带+1/2明带) *明带(I带)中央有Z线;暗带(A带)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M线EM: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1)肌原纤维:粗肌丝分布:中央固定于M 线,两端游离结构: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分布:一端固定于Z 线,一端伸入粗肌丝间,中止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学 胚胎学 重点 归纳 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