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10页).doc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第 10 页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一、*井位于构造顶部,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裂缝孔隙性气藏,该井于1984年4月28日完井,井深,油层套管7,油管21/2,井段2880.6为浅灰色白云岩,2910.2为页岩,2943.5为深灰色白云岩,井底距离原始气水界面为,完井测试时,套压15.31MPa,油压14.98MPa,产气38104m3/d,产水3/d(凝析水)为纯气藏。该井于1986年2月23日10:30开井投产,定产量25104m3/d,实际生产情况见采气曲线图。1986年4月3日开始,气井生产套压缓慢上升,油压、气量、水量下降,氯根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22
2、日9:0011:00下井下压力计了解井筒压力梯度,变化情况见井下压力计原始记录。请结合该井的采气曲线和压力计原始记录:1、计算该井压力梯度;2、分析判断气井采气参数变化的原因。*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测压时间井深(m)压力(MPa)压力梯度(MPa/100m)备注86.4.28 9:0009:2010009:40150010:00200010:20227110:40270011:0029502950遇阻答:该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上升,而油压下降,产气量、产水量下降,氯根含量不变(1)4月28日100m左右,井筒基本为纯气柱。(2)下井下压力计在井深2950m处遇阻表明油管不通畅,气井生产参数变
3、化的原因为油管下部节流所致。二、*井位于*气藏顶部,该气藏为砂岩孔隙性纯气藏,该井于1977年4月23日完井,井深,油层套管7油管21/2,衬管51195.2104m3/d,产水微。1978年2月3日10:104m3/d,产水3104m3/d。请依据该井19781990年的采气曲线特征划分生产阶段,并描述出该井各生产阶段的生产特征。答;根据该井采气曲线特征大致划分为四个生产阶段:(1)上升阶段(产层净化阶段):在此阶段,气井产量、井口压力、无阻流量随着井下渗滤条件的逐渐改善而逐步上升。(2)稳产阶段:产量基本上保持不变,仅压力下降,在曲线上表现出产量平稳而压力下降的生产过程。(3)递减阶段:随
4、差开采,当气井能量不足以克服地层的流动阻力、井筒的阻力和地面设备的阻力时,产气量明显下降,递减速度快。(4)低压低产相对稳定阶段:产量、压力都很低,递减速度大大减慢,生产相对稳定,开采时间延续很长。三、井位于*气藏的北翼2号断层附近,该气藏为碳酸盐岩孔隙裂缝性边水气藏。该井于1974年7月23日m,放空104m3/d,产水3/d。该井于1975年8月20日投产,定产25104m3/d,气井井口压力、气量、水量、氯根含量均较稳定,75年12月14日将产气量从23104m3/d加至28104m3/d,12月19日,气井生产参数发生突然变化(说见该井采气曲线图)。请利用该井采气曲线图结合完井资料,(
5、1)分析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2)划分气井生产阶段,并描述出各阶段的生产特征。答:该井位于构造北翼2号断层附近,钻井过程中放空,孔隙、裂缝发育,完井测试时,生产压差小,产气量大,是一口高渗高产气井。12月14日加气后,气井油压、产气量下降,产水量、氯根含量上升快,套、油管压差大,反映气井为断裂性水特征。因此,气井生产参数变化为气井产地层水所致,气井产地层水的原因是加大气量不合理生产。根据该井的采气曲线特征,大致将该井划分为两个生产阶段:一是1975年8月20日12月19日为无水采气阶段,主要特征为:气井生产套压、油压、气量、水量、氯根含量稳定,套、油压差小,产水量、氯根含量低。二是1975
6、年12月19日1976年1月15日。为带水生产阶段,其生产特征为:油压、气量下降快、稳定快,产水量、氯根含量上升快、稳定快,套油管压差大,垂管中流体阻力大。四、*井位于*气藏西南翼,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孔隙裂缝性气藏。该井于1985年3月24日完井,井深,油层套管7,油管21/2,衬管52830.2,井底距离原始气水界面104m3/d,产水量3/d(地层水)。该井于1986年3月28日10:104m3/d,产水量3/d,气井井口压力、气量基本稳定。1989年4月17日开始,气井生产参数发生明显变化(采气曲线)4月30日10:0012:00下井下压力计实测井筒井压力梯度了解井筒压力,变化情
7、况见井下压力计测压原始记录。(1)根据该井井下压力计测压数据计算油管中流体压力梯度;(2)根据该井采气曲线和压力梯度分析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测压时间井深(m)压力(MPa)压力梯度(MPa/100m)备注86.4.30 10:00010:2010000.10010:40150011:00200011:20240011:40270012:002920答:该井4月17日以后,生产数据中套压缓慢上升,油压、气量、水量下降,4月30日下井下压力计实测油管中流体压力梯度、井深2400m100升 MPa/100以上,反映该井井深2400以下的油管中有积液存在,说明该井在4月1
8、7日发生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井筒(油管)积液所致。五、*井位于*气藏南翼,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裂缝孔隙气藏。该井于1983年6月17日完钻,井深,井底距原始气水界面为104m3/d,产水3/d(凝析水、纯气井)。1985年9月18日8:30开井生产,定产量24104m3/d,产水3/d,氯根含量、产水产气及井口压力发生缓慢变化,7月中旬气井生产参数基本稳定,具有明显的水锥型出水的基本特征(详见该井采气曲线图)。请利用采气曲线将该井3月2日7月31日,划出三个出水阶段,并描述出各出水阶段的生产特征。答:该井采气曲线反映该井为水锥形出水气井,依据其特征大致分为1986年3月2日4月10日为出水征兆
9、阶段,此阶段特征为:氯根上升,气井产量、产水量、压力稳定。1986年4月10日5月20日为出水显示阶段,其特征为:氯根含量、产水量均有上升,井口压力、产气量、产水量、氯根含量均有较大波动。1986年5月207月3日为气井出水阶段(或气井出水产能递减阶段),此阶段气井井口压力,产量下降,水量上升,套油压差增大,各生产参数于7月20日以后基本趋于稳定。六、*井位于构造长轴北段偏东翼,临近号断层,产气层位:P132,岩性;石灰岩、钻井中在P132层曾放空,漏失泥浆70m3,岩芯分析,储层基质孔隙度2%,渗透率10-3um2。完井测试6小时,稳定0.5小时,Pcf16.0MPa,qg:70104m3/
10、d,不产地层水。一点法计算绝对无阻流量200104m3/d,井口最大关井压力31.0MPa,原始地层压力:43.0MPa。该井为一单裂缝系统,含气面积及气水关系不清楚。投产后先定产30104m3/d生产两个月,之后定井口压力生产1个月,然后关井复压3个月,井口最高关井压力23.0MPa,尚未稳定,其生产及关井动态特征如图所示。请根据气井静、动态资料分析判断:(1)气井生产及关井动态特性;(2)储集层类型;(3)单井控制储量大小。*井第一次关井压力恢复曲线答:(1)气井生产特征为初始产量、压力高、生产压差小,但稳定性差,压力、产量递减速度快,压力恢复速度也较慢。定产30104m3/d生产阶段,井
11、口套压由30 MPa下降到20MPa,下降10MPa,平均降6MPa,压力月递减为16.7%。定井口油压18MPa生产阶段,井口产量由30下降至10104m3/d,月降20104m3/d,产量月递减率平均高达66.7%。关井压力恢复速度很慢,关井3个月尚未稳定,最高关井压力为23.0MPa,较投产前井口最大关井压力31.0MPa低8.0MPa。(2)储层岩芯分析基质中和K均很低,不具备储渗条件,但该井孔洞,裂缝十分发育,表现在:气井位于断层附近,钻井中有放空和大量井漏现象,测试产量高、无阻流量大(一点法)压力恢复曲线初始段平缓,综合分析认为,该井储层属裂缝洞穴型。(3)气井压力恢复曲线呈凹型,
12、生产中压力、产量递减有规律,不产地层水,储集层为裂缝隙洞穴型,分析气井压力,产量不稳定,不是地层水推进或泥浆污堵影响,而是该井裂缝系统控制储量较小的反映。七、根据下述资料和图件分析*井压裂酸化工作是否有效果(1)生产参数及试井分析A、B值参数时间套压(MPa)油压(MPa)产气量(104m3/d)产水量(m3/d)试 井 分 析摩擦阻力系数A惯性阻力系数B酸化前2620酸化后2625(2)酸化施工综合曲线图(3)压力恢复试井曲线图答:1、酸化施工综合曲线上明显可见,t1时刻泵压开始突降,排量和吸指同时上升,反映地层有压开的显示。到t2时刻后泵压、排量和吸指趋于相对稳定,地层吸收指数较高,反映井
13、底附近堵塞已基本解除,地层渗透性能得到改善。2、酸化后压力恢复曲线直线段斜率明显比酸化前变小且试井分析A、B值都大大下降,都反映井底附近和稍远地带地层渗透性变好,流动阻力减小。3、生产参数对比,在井口套压相同条件下,酸化后日产气量较酸化前增加8.2万方,增幅2.5倍。综上所述,本次压裂酸化增产效果明显,近井地带产层污堵被解除,地层渗透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八、*井产层为TC41TC33岩性为白云岩、灰岩,孔隙裂缝储层,钻井中曾在产层段漏失泥浆53m3,完井后,中型解堵酸化一次(40m3104m3/d,稳定1:00。该井投产即进行稳定试井1次,随后定产3035104m3/d,生产半年后关井复压稳定后
14、,又进行第二次稳定试井,两次测试产量相同,由小到大进行测试,两次测试资料整理作二项式指示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图件分析该井投产半年后,井下渗透条件有何变化?答:该井完钻试测和第1次稳定试井均表现出测点稳定程度差的现象,这是钻井和酸化进入产层的泥浆和残酸液末排完,生产中聚集井和进入井筒干扰所致。经过半年的大产量(3035104m3/d)生产,分析井底附近和井筒中泥浆和残酸已基本排出到地面。第二次稳定试井二项式指示曲线明显落在第一次,且各测点线性关系好,指示线斜率变小,这是产层得到净化渗透条件变好的反映。九、*井为一纯气井,产层C2,岩性白云岩,裂缝孔隙性储层,该井投产后以10104m
15、3/d,试生产压力、气量、水量均较稳定,生产三个月后进行了第一次关井复压,并作关井压力恢复试井和试定试井各一次,获取测压成果如下: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气井类型(产量和产层渗透性)目前地层压力:PR二项式产气方程:PR2PWf22答:该井为裂缝孔隙性储层,压力恢复速度快,经1小时即基本达到稳定曲线形状为“厂”字型,稳定试井二项式指示曲线平缓,各测点稳定程度好,线性关系好,这些都是储层渗透性较高的反映。利用二项式产气方程,计算该井绝对无阻流量(QAOF)为1028.69104m3/d属高产气井,因此该气井可定为同产高渗型气井。一十、由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气藏的类型是什么? 2)、投产初期哪口井产量
16、低?为什么?3)、哪口井产量下降快?为什么? 4)、在气田开采中对这两口井应采取什么措施?答:1)、由图1、图2知该井为边水断层封闭单斜气藏。2)、由图3知投产初期1号井因污染严重,比2号井产量低。3)、由于2号井离气水边界近,投产后是水早产量下降快。4)、由于1号井井下污染严重,所以应进行气层改造,解除井底附近污染,提高气层渗透性。对2号井应控制一定压差生产,防止气井过早见水及水淹。一十一、根据下列曲线说明气井产量下降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气藏的驱动类型?答:1、指示曲线表明,由于截距和斜率都变大,说明气井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井底污染严重程度增加及气体在地层中的渗透率下降所致。2、两条流入动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井 生产 动态 分析 改图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