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而不同的理解(3页).doc





《对和而不同的理解(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和而不同的理解(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和而不同的理解-第 3 页对”和而不同”的理解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事物或矛盾的发展起着重大或决定的作用。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矛盾斗争的特点和形式也不同。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与“同一性”相对。中国哲学史上,一般常用“反”、“交”、“争”、“仇”、“分”等概念来表述对应面的矛盾性转化和谐。欧洲哲学史上,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反复体会这句话,我很佩
2、服孔老先生的睿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场合下,这句话都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当今日常职业生活中,人们对“和而不同”的理解为:“对上不盲目附和,能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
3、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看了这么多智慧的解释,我想“和而不同”大概就是“求同存异”的意思。“和”是目的,“不同”是方法。“不同”为的是更“和”。把这个理念放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它也有着丰富的内涵。教育的总目标为“和”,学校的老师都有着相同的教育目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便是教师的“和”,也是教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和而不同 理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