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教案及讲稿 9.10.11.12(14页).doc
《生物工艺学教案及讲稿 9.10.11.12(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工艺学教案及讲稿 9.10.11.12(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工艺学教案及讲稿 9.10.11.12-第 12 页第九讲 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教学内容:4-3 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 4- 3-1 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4-3-2 培养基的优化 4-3-3 培养基设计时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目的要求:1. 掌握培养基成分选择的一些基本原则 2. 掌握和了解培养基优化中基本方法 3. 了解培养基设计时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基成分选择的一些基本原则 2、培养基的优化的常用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自学结合 内容提要及课时分配:1、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30)2、培养基的优化(50)3、培养基设计时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20)主讲教师:
2、授课班级:生物08班 授课日期: 2010.10.9 导入新课:4.3 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工业化发酵生产中,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培养基的成分对产物浓度、菌体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实验设计方法发展至今可供人们根据实验需要来选择的余地也很大。选择培养基成分,设计培养基配方,虽然有一些理论依据,但最终的确定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的。4.3.1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在考虑某一菌种对培养记得总体要求时,在成分选择时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4.3.1.1 菌体的同化能力小分子物质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大分子物质则需要相应的水解酶才能利用。由于微生物来源和种类的不同,能分泌的水
3、解酶系不一样,所以利用的的物质也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微生物的同化能力。葡萄糖是几乎所有微生物都能利用的碳源,因此在选择培养基时一般优先加以考虑。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淀粉水解糖糖化过程,得到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目前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分为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其中以双酶发制得的糖液质量最好。许多有机氮源都是很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有些微生物缺乏蛋白分解酶,不能直接分解蛋白质必须将有机氮源水解后才能被利用。4.3.1.2 代谢的阻遏和诱导在配制培养基考虑碳源和氮源时,应该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培养的目的,注意快速利用的碳(氮)源和慢速利用的碳(氮)源的相互配合。对于快速利用的碳(氮)源,当菌体利用
4、葡萄糖时产生的分解代谢产物会阻遏或抑制某些产物合成所需酶系的形成或酶的活性,即发生葡萄糖效应4.3.1.3 合适的C、N 比培养基中碳氮比对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的影响极为显著。氮源过多,菌体生长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源不足,容易引起菌体的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当还会引起菌体按比例的吸收营养物质,从而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对碳氮比的最适要求也不一样。4.3.1.4 pH的要求pH对于微生物的生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在配制培养基培养基选取营养物质时,也要考虑其代谢后对培养体系pH缓冲体系的影响,保证整
5、个发酵过程中的pH处于较为适宜的状态。4.3.2 培养基优化4.3.2.1试验设计 在工业化发酵生产中,发酵培养基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培养基的成分对产物浓度、菌体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实验设计方法发展至今可供人们根据实验需要来选择的余地也很大。 单因素法(One at a time) 单因素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培养基中其他所有组分的浓度不变,每次只研究一个组分的不同水平对发酵性能的影响。优点是简单、容易,结果很明了,培养基组分的个体效应从图表上很明显地看出来,而不需要统计分析。这种策略的主要缺点是:忽略了组分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完全丢失最适宜的条件;不能考察因素的主次关系;当考察的实验因素较
6、多时,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较长的实验周期。但由于它的容易和方便,单因素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基组分优化的最流行的选择之一。 均匀设计 (Uniform design) 均匀设计是我国数学家方开泰等独创的将数论与多元统计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这一成果已在我国许多行业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均匀设计最适合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可使试验处理数目减小到最小程度,仅等于因素水平个数。虽然均匀设计节省了大量的试验处理,但仍能反映事物变化的主要规律。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design) 正交设计就是从“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角度出发,是以拉丁方理论和群论为基础,用正交表来安排少量的试验,从多个因素
7、中分析出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它们对实验的影响规律,从而找出较优的工艺条件。正交实验不能在给出的整个区域上找到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一个明确的函数表达式即回归方程,从而无法找到整个区域上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响应值的最优值。而且对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仍需要做大量的试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4.3.2.2 正交实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的的实质就是选择适当的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分析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确定评价指标;(2)挑选因素,确定水平;(3)选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4)明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到结果;(5)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6)进行验证实验
8、,作进一部分析。正交实验分析方法:直接对比法直接对比法就是对试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直接对比。直接对比法虽然对试验结果给出了一定的说明,但是这个说明是定性的,而且不能肯定地告诉我们最佳的成分组合。显然这种分析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能令人满意。直观分析法 直观分析法是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所谓极差就是平均效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有了,就可以找到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因素水平组合。4.3.2.3响应曲面分析法 响应曲面法是一种有效的统计技术,它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最优组合问题。通过对RSM的研究表明,研究工作者和产品生产者可以在更广泛的
9、范围内考虑因素的组合,以及对响应值的预测,而均比一次次的单因素分析方法更有效。现在利用SAS软件可以很轻松地进行响应面分析。 实验分析具体见教材P1144.3.2.4 培养及设计在发酵过程优化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分批发酵(流加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应当分为两个阶段,而且个阶段的控制重点应当有所侧重。第一阶段:控制菌体的生长,在菌体生长阶段找出影响产物分泌酶系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控制使菌体长好后处于最佳的产物合成阶段;第二阶段:控制产物的合成,在产物形成阶段找出影响反应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控制,使产物的形成速度处于最佳或底物的消耗最经济。4.3.3 培养基设计时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4.3.3.1
10、 原材料及设备的预处理4.3.3.2 原材料的质量4.3.3.3 发酵特征的影响4.3.3.4 灭菌第十讲 灭菌教学内容:5 灭菌 5-1 灭菌的方法 5-2 培养基的湿热灭菌 目的要求:1. 掌握灭菌的几种方法 2. 培养基的湿热灭菌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基的分批灭菌 2、培养基的连续灭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内容提要及课时分配:1、掌握灭菌的几种方法(20)2、培养基的湿热灭菌分批灭菌(30)3、培养基的湿热灭菌连续灭菌(20)作业:1.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有哪些?2.分批灭菌与连续灭菌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主讲教师: 授课班级:生物08班 授课日期: 2010.10
11、.12 导入新课:5. 灭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发生染菌后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由于杂菌的污染,使生物化学反应的基质或产物消耗,造成产率的下降;由于杂菌所产生的某些代谢反应,或染菌后发酵液的某些理化性质的改变,是产物的提取变得困难,造成收得率降低或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的杂菌可能会分解产物而使生产失败;污染的杂菌大量繁殖,会改变反映介质的pH值,从而使得生物化学反应发生异常变化;发生噬菌体污染,微生物细胞被大量裂解而使生产失败。5.1灭菌的方法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物料或设备中一切有生命物质的过程,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应用的范围有:培养基灭菌;气体除菌;设备机管道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
12、有以下几种。5.1.1化学试剂灭菌法:甲醛、乙醇或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适用范围:环境、皮肤及器械的表面消毒5.1.2.射线灭菌法:电磁波、紫外线或放射性物质;适用范围:无菌室、接种箱5.1.3.干热灭菌法:常用烘箱,灭菌条件:160下保温1h ,适用范围:金属或玻璃器皿5.1.4.湿热灭菌法:利用饱和蒸汽灭菌,条件:121,30min ;适用范围:生产设备及培养基灭菌5.1.5.过滤除菌法: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 5.2 培养基的湿热灭菌湿热灭菌原理: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很容易使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 灭菌条件:121,30m
13、in。 灭菌不利方面:同时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产生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物质5.2.1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与理论灭菌时间 生物热死动力学(对数残存定律) dN/dt =- kN N:活菌体个数(个), t : 灭菌时间(min),k:比死亡速率常数(min-1)dN/dt: 菌受热死亡速率(个/min),Ln N/N0 = - k t N= N0 e- k t 以菌的残留数Ln N/ N0的对数与时间t 作图,得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 k.(P122 图5-1)反应速率常数k。 k与菌种的特性有关:相同温度下,微生物越耐热, k值越小;相同温度下,微生物越不耐热,k值越大。k与灭菌温度有关:
14、选择即能达到灭菌要求,又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的温度。微生物种类:不同的微生物k值不同。初始菌量:在保持N值不变的前提下,t 与初始菌量N0的对数成正比。培养基成份:油脂、蛋白质增加微生物的耐热性。传热与混合状况:影响受热均匀度。培养基中固体颗粒的存在影响热穿透。蒸汽中空气的存在降低蒸汽分压和灭菌温度。pH:酸性pH下可加快微生物热死速率 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止: 消除高温有害影响的措施:(1)采用特殊加热灭菌法(连续灭菌方法)(2)对易破坏的含糖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先将糖液与其他成分分别灭菌后再合并;(3)对含Ca2+或Fe3+的培养基与磷酸盐先作分别灭菌,然后再混合,就不易形成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工艺学教案及讲稿 9.10.11.1214页 生物 工艺学 教案 讲稿 9.10 11.12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