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文学重点(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重点(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学重点-第 9 页古代文学重点考试内容:一、 名词解释(15分,共3题)二、 填空(15分,共15题)三、 单选(10分,共10题)四、 简答题(30分,共3题)五、 论述题(30分,共2题)一、远古神话类【填空或单选】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日除害、嫦娥奔月 中国文学四大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上古神话的发展途径:(1)、神话的历史化史家、思想家的自觉或不自觉行为 (2)、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二、诗经【填空或简答】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
2、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2、诗经编订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诗经编订的三种说法:献诗、采诗、删诗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献诗说: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首发此说。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4、诗之六艺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编辑的方式,这大概是久已有之的分类法。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风:各地不同的音乐
3、“风”本是乐曲的统称。国风即各地区的民歌地方风土之音。一共有15组,但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民歌,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雅: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对于“雅”的认识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中央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诗经“夏”相通,夏是周
4、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贵族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作用是“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赋比兴的内涵:“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即叙述或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
5、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5、农事诗的代表作品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耜等。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 。七月反映了幽地某个
6、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三、先秦叙事散文1、发展殷甲骨卜辞商周铜器铭文尚书【尚书盘庚是第一篇记言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2、左传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记叙了鲁国从鲁隐公到鲁哀公的历史国语作者左丘明,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战国策邮西汉刘向编校,杂记东周、西周、秦、
7、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3、国语是第一部国别史 尚书是第一部史书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是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四、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是语录体 老子是韵散结合体孟子是对话体 庄子是寓言体2、论语的文学特点: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但语录体并不是论语的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孟子的散文特点:一、长
8、于辩论。 二、巧用逻辑推理。利用对话体的论辩问的特点,巧妙设问。 三、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气势浩然的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点。同时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的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绝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五、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五、屈原离骚1、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2、香草美人传统美人的意象一般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让一方面指品德的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香草美人作为诗歌的象
9、征手法,是屈原创造的。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并非抽象的,而是具体渗透并表现在诗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上。通过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诗人的人格立体化了。六、秦汉文学1、枚乘代表作七发古文苑 扬雄代表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王褒洞箫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2、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叙描,人物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
10、特征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展现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使事件和人物均有血有肉,完整活泼。3、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昭明文选】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思内涵。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无时无处不引起人们普遍的共鸣。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长久漂泊他乡,又无所成就,游
11、子的思乡深情令他们寝寐难安。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古诗十九首把思亲的情感聚焦在妻子身上。古诗十九首另一个重要主题,是表现游子士人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及其人生的某些观念。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有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更感受到了人生短暂、飘忽如寄。 作品燕赵多佳人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等七、两汉乐府诗1、乐府是什么 “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设置长官管理音乐之事,古已有之。到晋、宋之际,人们把乐府演唱的歌诗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2、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八、建安风骨1、三曹七子及其代表作: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gn)、阮瑀(
12、y)、应玚(yng)、刘桢【王粲是七子之冠冕】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度关山对酒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杂诗 曹植赠白马王彪七哀杂诗远游篇孔融杂诗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散文) 陈琳饮马长城窟为袁绍檄豫州文(军中文书)王粲七哀诗从军诗 徐幹室思诗情诗答刘桢诗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斗鸡诗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别诗2、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燕歌行3、曹丕曹植文学成就(1)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曹植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他的作品,今存九十多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赠答酬
13、酢、抒情述志,无不发之于诗。他的作品之中,既有采桑美女、名都少年,也有征夫思妇、壮士仙人;有立业之志,也有忧生之叹;有秋兰长坂、朱华绿池,也有震雷时雨、高树悲风。曹植用他的诗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感情。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华丽绮焕且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即所谓华丽壮大,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曹植诗歌“壮大”,是指他诗歌雄健豪放的特点。这一方面由于他生活在战争年代,成长于戎马倥偬之中,加之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对他言传身教潜移默
14、化的影响熏陶,和他个人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杰出才能,使他的胸襟气宇较为宽广。因此即使在后期受到猜忌压抑,发自胸臆的也是一种英雄失路的慷慨悲凉之气,而非小儿女恩怨尔汝的细语呻吟。另一方面在艺术表现上,由于他多选择广大的意象、大幅度的动作和巨大的数目,也使他的诗歌有一种豪放壮大之美。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上。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的质的飞跃。曹植诗歌艺术成就还表现为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其诗作中不仅出现律句,还出现了律联。曹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2)曹丕的艺术成就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
15、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前此的七言,或为杂言诗中之部分句子,或如张衡四愁诗首句夹有“兮”字,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后经南朝鲍照改为隔句押韵后,为唐代歌行体的兴盛打下了基础。4、典论论文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曹丕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在这种风气中为生的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