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12(25页).doc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12(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12(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12-第 17 页毕业论文(设计)2012 届题 目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04-10 毕 业 论 文(设 计) 任 务 书班级 日期2012-04-101、论文(设计)题目: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2、论文(设计)要求:(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最好是独立完成。(2)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3)主题明确,思路清晰。(4)文献工作扎实,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论文研究领域内的成果及其最新进展。(5)格式规范,严格按系部制定的论文格式模板调整格式。(6)所有学生必
2、须在 月 日之前交论文初稿。3、论文(设计)日期: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12月10日完成日期 2012 年 4 月 10日 4、指导教师签字: 毕 业 论 文(设 计)成 绩 评 定 报 告序号评分指标具 体 要 求分数范围得 分1学习态度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作风严谨务实,按期完成规定的任务。010分2能力与质量调研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及从事其它形式的调研,能较好地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有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015分综合能力论文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见解和实用价值。025分论文(设计)质量论证、分析逻辑清晰、正确合理,020分3工作量内容充实,工作饱满,符合规
3、定字数要求。绘图(表)符合要求。0 15分4撰写质量结构严谨,文字通顺,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字迹工整,书写格式规范, 0 15分合计0100分评语:成 绩:评阅人(签名): 日 期: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答 辩 情 况自 述 情 况清 晰、完 整流 利简 练清 晰完 整完 整熟 悉内 容基 本完 整熟 悉内 容不 熟悉 内容提 出 问 题回 答 问 题正 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小组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综合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摘要:在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 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世界
4、上大约有10 %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氨主要用于农业,合成氨是氮肥工业的基础,氨本身是重要的氮素肥料,其他氮素肥料也大多是先合成氨、再加工成尿素或各种铵盐肥料,这部分约占70 %的比例,称之为“化肥氨”;同时氨也是重要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工业基础原料,这部分约占30 %的比例,称之为“工业氨”。世界合成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低能耗制氨工艺、装置单系列产量最大化三个阶段。根据合成氨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 未来合成氨的基本生产原理将不会出现原则性的改变, 其技术发展将会继续紧密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行周期, 改善经济性”的基本目标, 进一步集中在“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
5、洁生产、长周期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换热器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热量的交换和回收。变换工段中主要涉及一氧化碳的转化和能量的回收利用,列管换热器在传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耗量不及某些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适用性强,制造材料广泛等独特优点,因而,在合成氨变换工段选择列管式换热器,而本设计主要对该换热器进行相关选计算。关键词:氨,合成氨,反应热,氢气目录1绪论11.1怎样固氮11.2氨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11.2.1艰难的探索11.2.2哈伯终成正果11.3氨工业化后的发展22氨的合成32.1原料气来源32.1.1 煤气的生成32.1.2天然气制氨32.1.3重
6、质油制氨42.3氨合成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42.3.1氨合成反应的特点42.3.2氨合成铁系催化剂42.4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52.4.1压力62.4.2温度62.4.3空间速度62.4.4合成塔入口气体组成62.5合成氨工艺流程63工艺过程设计831 估算传热面积83.1.1查取物行数据83.1.2 热量衡算83.1.3 确定换热器的材料和压力等级83.1.4 流体通道的选择83.1.5 计算传热温差83.1.6 选K值,估算传热面积93.1.7 初选换热器型号93.2 计算流体阻力103.2.1 管程流体阻力103.2.2 壳程流体阻力103.3 计算传热系数,校正传热面积113.3.1 管程
7、对流给热系数113.3.2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0113.3.3 计算传热系数113.3.4 计算传热面积124节能措施145世界合成氨工业近期进展及前景展望156总结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1绪论1.1怎样固氮氨(Ammonia),分子式NH3,1754 年由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Joseph Priestley)加热氯化铵和石灰石时发现。1784 年,法国化学家贝托雷(C.L.Berthollet)确定了氨是由氮和氢组成的。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氨的主要来源是氮化物,而氮化物的主要来源是自然界中的硝石矿产。19 世纪以来,人类步入了现代化的历程。随着农业的发展,氮肥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同
8、时随着工业的突飞猛进,炸药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1809 年,在智利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硝酸钠矿产地;但是面对人类不断膨胀的需求,自然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毕竟有限。然而全世界无论何处,大气的五分之四都是氮,如果有人能学会大规模地、廉价地把单质的氮转化为化合物的形式,那么,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而合成氨,作为固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变成了19 至20 世纪化学家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1.2氨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1.2.1艰难的探索氨的合成反应式:N2+3H2=2NH3合成氨的化学原理,写出来,不过这样一个
9、方程式;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从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成功、实现工业生产,却经历了约150 年的艰难探索。在此期间,曾有不少著名的化学家踏上了合成氨的研究之路,但他们的最终结局却都是无功而返。1795 年,曾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后来又有人在50 个大气压下试验,结果都失败了。19 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实际上就为合成氨的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1.2.2哈伯终成正果在合成氨研究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德国物理化学家F
10、哈伯(Fritz Haber)知难而进,对合成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实验,攻克了这一令人生畏的难题。由于哈伯和博施的突出贡献,他们分别获得1918、1931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其他国家根据德国发表的论文也进行了研究,并在哈伯-博施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先后开发了合成压力从低压到高压的很多其他方法(表1-1)。名称合成压力(MPa)年份开发国家哈伯-博施法20.31913德国克劳德法100.31917法国卡塞莱法70.9-80.11920意大利佛瑟法30.41921意大利蒙特赛尼斯-伍德法10.1-15.21921德国氮气工程公司法30.41921美国表1-1 氨合成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
11、初,合成氨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制氨方法。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合成氨的生产不仅促进了如高压、低温、原料气制造、气体净化、特殊金属冶炼以及催化剂研制等方面的发展,还对一些化学合成工业,如尿素、甲醇和高级醇、石油加氢精制、高压聚合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表1-2 19311932年度世界氨产量(以N 计)来源产量()比例(%)煤气副产氨水47215.3氰化法100.3合成氨法260984.41.3氨工业化后的发展自从合成氨工业化后,原料构成经历了重大的变化。煤造气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很多国家建立了合成氨厂,开始以焦炭为原料。20 年代,随着钢铁工业的兴起,出现了用焦炉气深冷分离制氢的方法
12、。焦炭、焦炉气都是煤的加工产物。为了扩大原料来源,曾对煤的直接气化进行了研究。1926 年,德国法本公司采用温克勒炉气化褐煤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焦炭、煤为原料生产的氨约占一半以上。烃类燃料造气时期早在 2030 年代,甲烷蒸汽转化制氢已研究成功。50 年代,天然气、石油资源得到大量开采,由于以甲烷为主要组分的天然气便于输送,适于加压操作,能降低氨厂投资和制氨成本,在性能较好的转化催化剂、耐高温的合金钢管相继出现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氨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接着,抗积炭的石脑油蒸汽转化催化剂研制成功,缺乏天然气的国家采用了石脑油为原料。60 年代以后,又开发了重质油部分氧化法制氢。到1965
13、 年,焦、煤在世界合成氨原料中的比例仅占5.8。从此,合成氨工业的原料构成由固体燃料转向以气、液态烃类燃料为主的时期。由于高压设备尺寸的限制,50 年代以前,最大的氨合成塔能力不超过日产200t 氨,60年代初不超过日产400t 氨。随着由汽轮机驱动的大型、高压离心式压缩机研制成功,为合成氨装置大型化提供了条件,大型合成氨厂的数目也逐年增多。合成氨厂大型化通常指规模在日产540t 以上的单系列装置。1963 和1966 年美国凯洛格公司先后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日产540t 和900t 氨的单系列装置,显示出大型装置具有投资省、成本低、占地少和劳动生产率高等显著优点。2氨的合成2.1原料气来源2.1
14、.1 煤气的生成原料气主要有两部分:氮气、氢气。 氮气主要是从空气中提取。氢气是从半水煤气中提取的,以煤为原料,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水蒸气或富养空气-水蒸气混合气,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及甲烷等混合气体的过程。在气化过程中所使用的空气、水蒸气或富养空气-水蒸气混合气等称为汽化剂。这种生成的混合气称为煤气。煤气的成分取决于燃料和汽化剂的种类以及进行汽化的条件。根据所用汽化剂的不同,工业煤气可分为下列四种。(1)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汽化剂制取的煤气,又称为吹风气。(2)水煤气:以水蒸气(或水蒸气与氧的混合气)为汽化剂制取的煤气。(3)混合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水
15、蒸气为汽化剂制取的煤气,一般作燃料用。(4)半水煤气:是混合煤气中组成符合(H2+CO)/N2=3.13.2的一个特例。可用蒸气与适量的空气或蒸气与适量的富养空气为汽化剂制得,也可用水煤气与吹风混合配制。本设计采用半水煤气,半水煤气经过净化后得到纯净的氢气,再配制适量的氮气,成为合成氨的原料气。2.1.2天然气制氨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2
16、.1.3重质油制氨重质油包括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过程比天然气蒸气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油气化,氮作为氨合成原料外,液态氮还用作脱除一氧化碳、甲烷及氩的洗涤剂。2.3氨合成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2.3.1氨合成反应的特点 氨的合成是氨厂最后一道工序,任务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混合气直接合成成氨。然后将所产的气氨从未合成为氨的混合气体中冷凝分离出来,得到产品液氨,分离氨后的氢氮气体循环使用。氨合成的化学反应式如下:1/2 N2 + 3/2 H2 = NH3这一化学反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7、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也分解成氢气和氮气,前者称为正反应,厅者称为逆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在生成氨的同时放出热量反应热与温度、压力有关该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从反应式可以看出,由1.5个分子的氢和0.5个分子的氮,反应后生成1分子的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积减少。反应需要有催化剂:实践证明,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氨的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在300-500的条件下,氨合成反应需要若干年才能达到平衡。但在适当催化剂的作用下,减少了氢氮气化合时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2.3.2氨合成铁系催化剂在工业催化过程中,氨的合成是研究得最多,最深入的典型过程之
18、一。近年来合成氨工业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催化剂质量的提高而取得的,氨合成中的工艺条件也大都取决于所选用催化剂的性质。可见,催化剂的作用事十分重要的。通过研究发现,对氨合成反应具有活性的一系列金属中,以铁为主体,并添加有促进剂的铁系催化剂,价廉易得,活性良好,使用寿命长。因而铁系催化剂获得了广泛应用。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目前认为,合成氨反应的一种可能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接着是化学吸附的
19、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上述反应途径可简单地表示为: + N2FexN+H吸 +H吸FexNH2FexNH2 H吸FexNH3xFe+NH3铁系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和Fe2O3并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氧化物A12O3、K2O、Cao等为促进剂(又称助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金属铁,而不是铁的氧化物。因此,使用前在一定的温度下,用氢氮混合气使其还原,即使氧化铁被还原为具有活性的型纯铁。催化剂还原反应为:Fe2O3+4H2=3Fe+4H2O H149.9(kJmo1-1)加入A12O3的作用:它能与氧化铁生成
20、 A12O3晶体,其晶体结构与Fe2O3相同。当催化剂被氢氯混合气还原时,氧化铁被还原为型纯铁,而A12O3不被还原,它覆盖在-Fe品粒的表面,防止活性铁的微晶在还原时及以后的使用中进一步长大。这样。-Fe的品粒间就出现了空隙,形成纵横交错的微型孔道结构,大大地增加了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了活性。加入的作用与A12O3有相似之处。在还原过程中,也能防止活性铁的微晶进一步长大。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催化剂对硫化物的抗毒能力,并保护催化剂在高温下不致因晶体破坏而降低活性,故可延长催化剂寿命。加入Cao的作用:为了降低熔融物的熔点和粘度,并使A12O3易于分散在Fe2O3中,还可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氨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成氨 合成 工段 工艺 12 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