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鉴(完整版)(1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荣枯鉴(完整版)(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枯鉴(完整版)(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荣枯鉴(完整版)-第 16 页荣枯鉴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一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一交一 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
2、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节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
3、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后唐愍帝)继位时仍然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
4、威胜(治一邓一 州,今河南一邓一 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一由 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出任宰相。郭威病死,由郭威的内侄和养子柴荣(后周世宗)继位。冯道因反
5、对且讥讽世宗柴荣亲征攻打北汉,惹恼了世宗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山陵使,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圆通 卷一原文: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译文】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原文: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译文】道理的阻碍与通畅,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些。原文: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译文】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名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体;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有过错的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
6、不同。原文: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译文】君子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称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原文: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译文】名誉都是虚的,利益能诱一惑人,但都是人难以抗拒的。原文: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译文】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成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原文: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译文
7、】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什么会去加害于小人呢?闻达 卷二原文: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译文】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原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译文】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上层领导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名誉;小人喜欢取悦上层领导,对下层百姓的邪恶不会惩罚。原文: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译文】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常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正直
8、的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诚;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品质,下层百姓就会抛弃他。原文: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译文】上层领导的怀疑是灾祸的根由,下层百姓的遗弃会毁坏名誉,荣华富贵的人都难免被称呼为小人,就是因为要巩固实际利益而舍去好的名誉。原文: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译文】富裕与尊贵的产生是有普遍的规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实际需要为主;灾祸与福禄并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关键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原文: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无羁无一耻,荣之义也【译文】以实际需要为主就不会受虚名所束缚,观察判断不以奸诈的行为作为耻辱的标准;既
9、没有羁绊又没有耻辱,这是能够荣华富贵的内在含义。原文: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译文】想追求名誉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好职位不可能有好名声;想升官的人就不要考虑名誉,道德高尚不可能会荣华富贵(矛与盾的关系)。原文: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译文】君子谈论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击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解厄 卷三原文: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一身 ,忧己者安命【译文】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则祸患会很强烈的。为国家操劳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为自己操劳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原文: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译文】灾祸是每个人都不
10、想要的,然而有些灾祸是自找的;灾祸是每个人都讨厌,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碰上。原文: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译文】君子不会去做坏事,但祸患却接连不断;小人不贤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却不会停止。原文: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译文】让上层领导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难做到;但与下层百姓不结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谈论。原文: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译文】上层领导有麻烦时,不用辩护自己承担罪责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层百姓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抢先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可以免去责任。原文:君子不党 ,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 ,其利人助也【译文】君子不爱拉帮结伙,
11、遇到灾祸而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人。原文: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译文】道和义缺失却没有什么惩罚,遇到灾祸时没有解决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却没有能力改变,而有的小人却可能被谅解。交结 卷四原文: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译文】真正智慧的人不会拒绝贤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与恶两种人都要用。原文: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译文】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当成敌人,朋友和敌人都是常常互相转化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原文: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荣枯 完整版 1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