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4页).doc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第 4 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五力分析模型(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的实践运用一直存在许多争论,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该模型更多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1、制定战略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
2、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市场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来增大容量。因此,要将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有效地用于实践操作,以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三项假设就会使操作者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头绪万千。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进入壁垒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指出,进入壁垒可以理解为打算进入某一产业的企业而非已有企业所必须承担的一种额外的生产成本。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可以说,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影响该行业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
3、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接反映。形成壁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规模经济,客户忠诚度,资本金投入,转换成本,必要资本量及埋没费用,产品差别,绝对费用,政策法律,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等等。举例分析一、行政性垄断壁垒以电信业为例,2000年9月25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该条例共制定了8项重要管理制度: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制度、电信网间互联调节制度、电信资费管理制度、电信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电信服务质量监督制度、电信建设管理制度、电信设备进网制度和电信安全保障制度。该条例虽然首次允许私营企业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电信增值业务,但又规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
4、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国有股权股份不少于 51%。该条例不仅规定了电信业进入的门槛,还规定了电信资费的价格。这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行政型行业垄断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很大。据估计,一张IP电话卡即使对折出售,电信部门还能赚到15倍的利润。中国电信IP电话国内长途实际成本仅为0.08元,实收0.3元;国际长途实际成本为0.6元,但按 4.8元收取。这种高利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会吸引很多的其他低利润行业的企业转到电信行业中来,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相同。由于国家对该行业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其形成了较高的行业行政壁垒,使其他企业和社会力量难以进入这一领域进行公平竞争,结果必然会造成产品质次价高,并限制行业的发
5、展,对整个服务业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二、规模经济壁垒规模经济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变量,规模经济的产量与市场需求的相对规模决定了一个市场所能容纳的厂商数量。规模经济越大,则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下,能容纳的厂商就越少,市场的集中度就越高。测量产业市场壁垒高低的规模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规模与市场总规模的比例、必要资本量、产业和企业专利特许数量、销售金额占经济总成本的比重等。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提出了利用经济规模障碍高低来测量产业进入壁垒的方法:规模障碍系数d=(最优规模/市场容量)100%植草益提出的测量标准是:当d=10%25%时,该产业为高度规模经济障碍;当d=5%9%时,该产业为较高规模经济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波特 分析 模型 缺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