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页).doc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 9 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学方案(设计)课 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方惠杰(12级化教3班,20122401169)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1章节第二章第二节l 学生情况(分析)1、 学生的一般特征高一学生思想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重在引导和启发思考。这个阶段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高,而且喜欢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都比较完善,他们对老师的授课方式要求较高,所以,我们一般选择比较生动且容易接受的方式,拒绝刻板和乏味古董式的教学方式。2、学生的初始能力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学习了
2、酸碱的概念,且学过物质的分类,具备了对化合物的判断能力。初中时书写过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掌握了一定的书写规则,所以在引入电离方程式时比较简单。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会辨别并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已经懂得离子的概念及其书写方式。除此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也已初步培养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实验现象原因的能力。但是对高中知识处于初学阶段,基础较薄弱,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3、 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较高的学习意识。但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要注重学以致用。l 教学内容 (分析处理)1、教材内容的学
3、习思路: 已经学过的物质的分类通过对初中已有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实验现象,解释导电原因导出电离概念举例(Na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明电离过程,引入电离方程式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推出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和联系。2、 教学要点:一、电离1、概念:物质在中或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2、电离条件:在中或下。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2、非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常见的非电解质
4、: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大部分有机物(蔗糖、乙醇),NH3。3、理解、判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注意事项:(1)条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2)种类: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实质:本身能否电离。电解质能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例如CO2 SO2、)(4)导电: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铜),电解质不一定可以导电,只有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即电解质并不是在所有状态下都能导电。)(5)无关:与溶解度无关。电解质的溶解度不一定大(
5、如BaSO4)。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概念: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2、书写步骤:(1)写:写出强电解质化学式(2)拆:将强电解质拆分为阴阳离子,并写出其符号(3)查:检查电离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3、书写规则:(1)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 (2)原子团不能拆开写。(3)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四、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2、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3、盐:
6、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3、 教学重点:电离的概念;酸碱盐的定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4、 教学难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l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解质的概念。2.让学生学会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3.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导电的原因和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简单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4.从电离的角度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导电性实验中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引出电离的概念。2.向学生示范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书写一般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3.从电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酸碱 水溶液 中的 电离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