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曲面法优化蓝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毕业论文(13页).doc
《响应曲面法优化蓝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毕业论文(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响应曲面法优化蓝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毕业论文(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响应曲面法优化蓝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毕业论文-第 8 页安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响应曲面法优化蓝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学生姓名:周维清 学号: D31014005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生物工程入学时间: 2010 年 09 月导师姓名: 孔小卫、戴玲 职称/学位: 副教授导师所在单位: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响应曲面法优化蓝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作者:周维清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工程专业,230601指导教师:戴玲 孔小卫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30601摘 要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铜绿微囊藻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冻融次数、溶菌酶
2、和EDTA6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3水平的Box -Behnken 中心组合研究, 并运用Design Expert 8.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以上3个主要因素对水提蓝藻多糖得率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水提法提取蓝藻多糖的最佳工艺。 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提取因素对铜绿微囊藻多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结论:所得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53,料液比1:51,提取时间4.3h,在此条件下,预期的粗多糖得率为1.18%,实际得率为1.06%。 关键词:蓝藻;水溶性多糖;响应面分析;工艺优化 Opti
3、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algaePolysaccharide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Author: ZhouWeiqing School: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Department: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Major:2010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efei, 230601Advisor: Kong Xiaowei and DaiL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in Anhu
4、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AbstractObjective: the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algaepolysaccharide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On the basis ofextraction temperature,extraction time,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freeze thawing cycles,lysozymeand EDTA experiment of 6 single factor, choose extra
5、ction temperature,extraction time,solid to liquid ratio of 3 factors and 3 levels to conduct Study of Box-Behnken center, and analyze the test databy use DesignExpert8.0.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effect on extractionrateofpolysaccharideabout theabove 3main factors, finally,theextractioncondi
6、tions were optimizedby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and determined the optimal conditionof blue-green algae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Results: theinfluence factors on thesequenceof Microcystisaeruginosapolysaccharideextraction are as follows: extractingtemperaturesolid-liquid ratioextraction time. Conc
7、lusion: the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extraction temperature 53 ,solid-liquid ratio 1:51,extraction time 4.3h,under this condition,the crude polysaccharideexpectedrate of 1.18%,the actualrate of 1.06%.Keywords:algae;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process optimization目 录1引言1
8、1.1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背景11.2铜绿微囊藻多糖研究背景11.3响应曲面法的研究进展21.4论文研究的意义22.材料、试剂和仪器22.1材料22.2试剂32.3 仪器设备33 方法33.1蓝藻多糖提取工艺路线33.2蓝藻多糖单因素提取实验33.3蓝藻多糖提取的中心组合实验33.4 数据处理44 结果与分析44.1 单因素提取对水溶性多糖得率的影响44.1.1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44.1.2水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44.1.3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54.1.4溶菌酶浓度和EDTA对多糖得率的影响64.1.5反复冻融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64.2响应面法优化分析提取条件结果分析74.3最佳工艺条
9、件检验115 结论与展望11参考文献12致谢12响应曲面法优化蓝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1引言1.1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背景铜绿微囊藻(学名: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蓝藻门,色球藻科、微囊藻属,浮游性、暖温性藻类植物是一种出现在淡水中的蓝菌,多生长在湖泊、池塘等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会产生有害藻华,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与经济重要性,是优养化的淡水中最主要的有毒蓝菌藻华来源。 微囊藻属的特征为小型的细胞,细胞大小仅有3至8微米,且其外没有鞘包覆。原生质体的颜色是浅蓝绿色,但因细胞中具有充满空气的囊泡在光下可能呈暗色,这是光学显微镜下微囊藻的鉴别特征之一。囊泡提供微囊藻足够的浮力,使其停
10、留在有足够光线和二氧化碳提供生长的水层。群体呈球形团块状或不规则穿孔的网状团块,橄榄绿色或污绿色,幼时球形、椭圆形、中实;成熟后为中空地囊状体,随着群体地不断增长,胶被某些区域破裂或穿孔,使群体成窗格状的囊状体或不规则裂片状的网状体;群体最后破裂成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裂片;此裂片又可成为一个窗格状群体。群体胶被质地均匀,无层理,无色透明,明显,但边缘部高度水化。微囊藻形成藻华时淡水溶氧量的显著降低会导致水中动物的死亡,还能产生神经毒素脂多糖与肝毒素微囊藻素。微囊藻素是一些环状的非核糖体多肽,由脱氢丙氨酸衍生物和ADDA氨基酸等非蛋白氨基酸组成,可强烈抑制第一型与第二型蛋白质磷酸酶,对动植物都有
11、毒性,对肝脏的毒性很强,也和全脂炎有关。在理想的环境下铜绿微囊藻可以持续产生对肝有害的微囊藻素,其为饮用水污染的来源之一,且这种毒素对热的抗性高,甚至以活性碳吸附、加入氯或臭氧消毒也无法完全消除,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为了减轻毒素需要在净水上花费的额外成本,和发生有害藻华的河湖需暂时封闭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伤害。也有研究显示铜绿微囊藻可以产生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这种物质主要在食品添加剂中被用作为抗氧化剂,在工业上也具有许多用途。1.2铜绿微囊藻多糖研究背景铜绿微囊藻胞内存在着大量酸性杂多糖,胞外的胶被中含有大量黏液层多糖富含大量的糖醛酸,也属于酸性杂多糖,酸性杂多糖大多具有很强的抗病毒功效,有研究认
12、为天然药的酸性多糖能屏蔽H I V病毒和乙肝病毒对细胞的结合位点具有抑制病毒侵染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医药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除此之外微囊藻多糖还能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抗凝血降血脂,抗突变等多种功效,而决定其生物活性和功能就是它复杂的构效关系、溶解度、粘度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铜绿微囊藻多糖是一种由单糖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不同单糖残基、主链连接方式和侧链基团,形成了链内和链间氢键的不同结构层次,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构象、不同分子量和功能的复杂的多糖结构。多糖结构层次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结构主要体现在主链和支链的性质上,前者如糖基的组成、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等,后者如
13、分支的有无、类型、位置及长短等;二级结构指多糖的主链间以氢键结合的各种聚合体;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糖单位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有序而粗大的构像,即多糖的三、四级高级结构。其初级和高级都直接决定多糖的生物活性。多糖结构复杂、多样,结构的研究特别是高级结构的研究难度大,目前,微囊藻多糖结构研究多局限于一级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多糖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糖苷键的类型等,高级结构的研究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但科学家们都在往这方面的不断摸索和努力。1.3响应曲面法的研究进展响应曲面法(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众多过程的优化控制,它是一种优化生物过程的
14、统计学试验设计,建立连续变量曲面模型对影响生物过程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评价,确定最佳水平范围。响应曲面法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利用较少的试验数量和时间快速有效地确定试验中多因素系统的最佳条件,所需要的试验组数相对较少,可节省人力物力,已经成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生物过程优化中。本试验采用热水法提取铜绿微囊藻中的多糖,选定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主要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通过Design Expert 8.0 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铜绿微囊藻多糖水提法提取的最佳条件。响应曲面设计参考步骤如下:1确定实验的指标(变量);2确定因素水平编码,参照有关的正交表进行实验编号;3进行实验;4计算分析
15、,得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5作图,分析最终结果。1.4论文研究的意义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失控引起的水华爆发常常成为一种生态灾难。如何有效地利用微囊藻资源,使其变废为宝是必须正视的问题,铜绿微囊藻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早已成为资源开发的热点。铜绿微囊藻无论在胞内还是胞外都能分离得到富含糖醛酸和硫酸基团的酸性多糖,展现出铜绿微囊藻作为蓝藻酸性多糖提取的丰富资源的可贵前景。本实验旨在研究铜绿微囊藻多糖的提取优化条件,为微囊藻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研究、分离纯化奠定基础,也为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理药效研究作铺垫,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为资源整合和利用做出贡献。2.材料、试剂和仪器2
16、.1材料铜绿微囊藻,在巢湖采集,经在安徽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冷冻冻融后,成为可利用的藻浆。2.2试剂(1)无水乙醇:上海振业化工有限公司(2)正丁醇: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3)三氯甲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2.3 仪器设备(1)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3)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4)TDL-5M台式大容量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5)旋转蒸发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6)TD5A-WS台式低速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7)冷冻干燥机:德国CHRIST生产(9)冰箱:荣事达(10)烘箱:上海精宏实验设
17、备有限公司3 方法3.1蓝藻多糖提取工艺路线蓝藻藻浆热水法浸提多糖离心后过滤去残渣收集上清液上清液浓缩至8-10ml浓缩液加5倍体积乙醇沉淀(隔夜沉淀)离心去上清液留沉淀沉淀加水后抽干乙醇至溶液8ml左右冷冻干燥粗多糖称重计算粗多糖得率分别测定不同温度,时间,料液比,冻融次数,溶菌酶浓度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3.2蓝藻多糖单因素提取实验分别以不同的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冻融次数及溶菌酶浓度做单因素试验, 考察各单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3.3蓝藻多糖提取的中心组合实验根据Box -Benhnken 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中心组合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响
18、应面分析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如表1所示。具体试验设计方案见表2。表1中心组合设计的因素与水平表Table1. Variables and levels in the design of the center combination experiment变量 代码 编码水平 -1 0 1提取温度/A40 60 80提取时间/hB34 5料液比/ml/gC4050 60对提取温度A、提取时间B和液料比C作变换如下:A=(T 60)/20,B=(t 4)/1,C=(z 50)/10,(T、t、z 分别为试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液料比)。以A、B、C 为自变量, 以 2次试验所得多糖
19、提取率的平均值为响应值(R1)。3.4 数据处理每组实验均设定二个平行实验,结果求平均值,然后运用Design Expert 8.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4 结果与分析4.1 单因素提取对水溶性多糖得率的影响4.1.1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以30 mL /g 的料液比,分别于40、50、60、70、80、90 下提取4 h,并以95%的乙醇沉淀,醇沉比为15。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的提取率逐渐增加,且增幅明显,当温度增到70左右后增幅变小,80时多糖的提取率最高,之后随着温度的增加,多糖提取率逐渐减小。这里考虑到蓝藻多糖还有很多后续研究,为了保持多糖结构不被严重破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响应 曲面 优化 蓝藻 多糖 提取 工艺 研究 毕业论文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