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ppt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五 章,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2,第一节 人口规模预测,回归分析法 增长率推算法 劳动平衡法 环境容量法 区位法 类比法 百岁图法 生态足迹法,3,一、回归分析法,1、年份与人口规模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该方法要求人口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 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变化缓和的城市。,4,一、回归分析法,2、工农业总产值与人口规模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自变量一般是与人口规模关系密切、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如产值、就业等。 该方法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业城市、海港城市。,5,二、增长率推算法,根据城
2、市或区域未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的控制数值,预测人口规模。预测公式为:,6,三、劳动平衡法,用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及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来确定人口规模。 可以用公式:P=J/A 式中:P规划期末人口 J规划基本人口 A基本人口百分比 基本人口百分比=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的百分比) 本法方适用于将有较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比较具体落实、人口统计资料比较齐全的中小城市和新兴工业区。,7,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由两部分组成: 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 城市的非基本活动
3、部分:为本城市需要服务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基本/非基本比率(B/N):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8,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趋发展,该城市则势不可挡的要发展;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同时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则该城市无可挽回地要趋向衰落; 当城市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活动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B/N是理解一切城市成长发展机制的钥匙。,9,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
4、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基本部分的发展。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 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称作为“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 某城市基本活动的职工数确定后,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非基本部分职工和城市总人口。,10,11,四、环境容量法,根据环境条件来确定城市允许发展的最大规模。 有些城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如水资源短缺、地形条件恶劣、开发城市用地困难、断裂带穿越城市、地震威胁
5、大、有严重的地方病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目前的技术条件所能解决的,或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增加的经济效益低于扩充环境容量所需的成本,经济上不可行。,12,五、区位法,根据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来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析预测。 “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该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模式区域的城市。,13,六、类比法,选择发展条件,现状规模和性质相似的城市进行比较,从已知的城市人口规模来推算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 此方法只适用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校
6、核,不适合于预测。,14,七、百岁图法(人口分组生存模型法),本方法根据已掌握的年龄构成及妇女的生育情况,并且考虑机械增长情况预测未来人口规模。,15,八、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法,1、基本概念 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E.R.William和其博士生M.Wackermagel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指标。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生态足迹分析和生态承载力分析。,16,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为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口、某一区域的持续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即为每个人提供可
7、支配的食品营养物质、水、能源、资源、住房、交通工具、各类消费品以及处理废弃物所需占有的土地及海洋面积。 生态足迹是对城市人口的自然需求的一种地理度量方法。简单来说,生态足迹是指能支持一个给定城市消费水平和能消化城市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地表面积总和。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体,它是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各类自然资源提供的统一度量的基础。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以分为6大类: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化石能源和水域。 生态承载力则是一个区域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17,2、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可以计算; 二是
8、这些资源和废弃物可以换算成生产这些资源和同化这些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18,3、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思路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占用的大小,从供给角度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大小,通过这两者之间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当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说明区域发展是可持续的,而当区域的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的时候,则可能是区域从其他地区输入资源、在其他区域处置废弃物,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说明区域发展在空间或时间上是不可持续的。,19,4、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步骤 (1)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值 一是划分消费项目。一般将消费项目划分为生物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
9、足迹。 二是计算区域第n年消费总量,计算公式为:消费=产出+进口-出口,或者是根据人均消费量进行推测。 三是计算第i项的人均年消费量(Ci)。其方法是用年消费量除以城市人口而得到。 (2)计算为了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3)计算生态需求足迹 (4)计算生态供给足迹 (5)计算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等于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之间的差值。,20,生物生态足迹可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林产品、水果、木材等五大类,按此各类下有一些细分类,农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猪肉、牛羊肉。 生物资源生产面积折算的具体计算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以及 城市化 水平 预测 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