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江红(秋瑾)(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满江红(秋瑾)-第 5 页满江红1秋瑾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小住京华2,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四面歌残终破楚4,八年5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6,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7!算平生肝胆8,不因人热9。俗子胸襟10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11,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2! 1 秋瑾(1875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东渡后改名瑾,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 曾东渡日本留学,积极
2、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春,到绍兴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这首词作于1903年秋词人寓居北京期间。词中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激越愤慨之情,充溢词间。 2京华:指北京。 3秋容如拭:秋季的天空,明净得就象用布刚擦过一样。 4 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里用“四面楚歌”典故,感叹列强侵略,清廷腐败,中国前途危险;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下句意谓八年来远离故土,只能空想故乡浙江的风味。
3、 5八年风味:词人从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此词,恰为八年。 6苦将侬、强派作娥眉: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苦,恨、遗撼。侬,我。强派,强行指定。蛾眉:指女子。 7烈:刚烈。 8肝胆:指真诚的心。 9不因人热:不靠人。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其他版本亦作“因人常热” ,意思是因别人而热,表明自己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知己。 10俗子胸襟:庸俗之辈的胸怀。 11莽红尘:指尘世。莽:草木深邃的地方。红尘:人世间。 12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
4、青衫湿。”白居易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自伤沦落而泪湿青衫,秋瑾于此感叹无知音而落泪。一 背诵课文。简要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 梳理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八年风味徒思浙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3、何处觅知音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中考指向标积累运用1.解释下面句中画横线词语的意思,并给加点的字注音。(1)为篱下,黄花开遍(2)秋容如拭(3)八年风味徒思浙(4)苦将
5、侬,强派作蛾眉(5)算平生肝胆(6)莽红尘,何处觅知音(1)秋瑾,近代,原名秋闺瑾,字璇卿,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后就义于绍兴轩亭口。(2)词中“,”点明写作的具体地点和时间。(3)词中表现中秋景色明丽、静谧洁净特有境界的句子是:“,”。(4)词人对现实,国难使她忧患于心,家愁又使她孤寂无奈,因而情绪低沉,思念故乡的句子是:“, ”。(5)词中表现自己身为女子,不能救民于水火的郁闷之情的句子是:“,”。(6)词中表现作者英雄失路,无人赏识的落寞、
6、茫然中又蕴涵着“高处不胜寒”的悲怆情怀的句子是:“, ”。(7)词中“,”句子和琵琶行中江州司马尚能从琵琶女的弹奏中发现知音类比,抒发自己知音难觅的悲叹。阅读鉴赏3.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4.“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找出词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拓展延伸平生肝胆付蛾眉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赏读殷晏梅近代以来,随着传统伦理价值体系的不断摧毁,长期潜伏于“历史地表”(借用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下的女性主体意识,也有了“浮出”的可能。作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的女诗人秋瑾即站在时代前列,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着时代变异的讯息,展现出社会重大变革时
7、期传统女性试图重构自我的心路历程。光绪二十九年(19o3 年),秋瑾随夫迁居北京,得以接触更多进步思想,视野渐阔。主体意识的萌发与现实生存的艰难,使其陷入深深的人生焦虑,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词作,以抒胸中郁塞寥落之气: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之音?青衫湿!上阕遵循中国传统文学中近乎类型化的意向对应性原则,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开首“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8、,即点明具体地点和时间。 “小住”喻居住时间短暂,“早又是”则将时光匆匆,岁月流逝的感慨溢于笔端。既是中秋佳节,景致自然怡人: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高远碧空,篱笆墙下,淡黄的野花随风摇曳,凸显出中秋静谧洁净的特有境界。然而就是这样明丽的秋色,词人却无意缱绻:祖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外侮侵凌,内容腐败”(秋瑾如此江山),忧患之情萦系于心;离家八年,无以为归,思归之意切之于肤。“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 项羽本纪),一度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却终难力挽狂澜,自刎乌江。作为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犹能于失败中保持自我慷慨悲壮的英雄本色,然软弱腐败的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如此江山)
9、束手无策,一退再退,其窘态实在可悲可叹!再加词人与丈夫王廷钧感情不睦,特别是“小住京华”后二人冲突激化,更激起其对浙中少女生活的怀念。 “徒思浙”,对故乡思而不得归的无奈中,恰深藏着词人对现实生存状况的深深不满与孤寂无奈的情怀。国难家愁使其情绪转而低沉,“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为女子,不能救民于水火,不能挣脱传统婚姻的牢笼,面对良辰美景,只能徒增烦恼,一个“苦”字,尽显词人郁闷之情。下阕起笔笔锋陡转,“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无异于当时妇女主体意识觉醒的宣言书;它脱尽上阕的愁苦相,在铿锵有力的自白中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其中“列”,“烈”两字的鲜明对照,更是词人力
10、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这种豪爽磊落的个性,使其具有更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与救亡意识。“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本出自东观汉记: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原指梁鸿为人孤傲,洁身自好。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然而,环顾周遭,祖国“酣眠如故”(如此江山),夫妻琴瑟难奏,雄心壮志难酬,曲高和寡,无人能解,便纵有豪情万种,“俗子胸襟谁识我?”由激越跌入落拓之境,英雄失路,无人赏识的落寞
11、中蕴涵着词人四顾茫然,“高处不胜寒”的悲怆情怀,这种情怀与上阕的慷慨豪健形成高反差的情感跌宕,从而共同构成词人孤傲的心理归程。千种柔情,万般无奈,却无以倾诉,感慨之余,词人只能在“莽红尘,何处觅之音”的呐喊中独立寒秋,潸然泪下。 “青衫湿”借用白居易故事,衬托出词人心灵底层寂寞孤独之情。江州司马尚能从琵琶女的弹奏中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而自己满腔热血,却只能自悲自叹,此情此景又怎不让人心瘁神伤,黯然伤魂!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将一个“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女词人形象活画出来,发人沉思。秋瑾“小住京华”在社会解放运动尚处困难阶段,传统氛围依然浓郁的社会环境中,发出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后要求冲破囿于家庭牢笼而不得共鸣的深沉呐喊。故而,“小住京华”与其说是秋瑾词作的代表作,毋宁说是当时妇女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在此意义上,这首词作不啻为沉积千年历史河流中一朵愤激的浪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