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理学,名词解释(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学,名词解释-第 10 页四、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5、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6、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
2、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7、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它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的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8、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9、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11、生物节律: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12、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13、感受性:是指人
3、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1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15、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16、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差异。17、最小可觉差:是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18、明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19、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一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2
4、0、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21、主观轮廓:是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22、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人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23、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4、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5、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5、的现象。26、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27、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8、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根据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29、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30、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器官的第一直接印象。31、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其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储存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保持的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名词解释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