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指导(8个)(12页).doc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8个)(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实验指导(8个)(12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学实验指导(8个)-第 11 页课 程 教 学 日 历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部分) 授课学期: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周次实践项目和名称学时 3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34 实验二 油镜的使用及常见细菌形态观察35实验三 细菌运动性观察及革兰氏染色3 7实验四 酵母菌、霉菌个体及菌落特征观察38实验五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39实验六 霉菌孢子数量的测定311 实验七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313 实验八 淀粉水解试验3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学会制作棉塞二、实验原理 1.培养
2、基配制的一般原则 2.高压蒸汽灭菌原理 强调温度而非压力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氯化钠,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马铃薯,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 用具:试管,三角瓶,铁架台,烧杯,量杯,玻璃棒,锅,天平,药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纱布,线绳,高压灭菌锅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称量 溶解 定容 调PH 分装 加塞 包扎 灭菌 摆斜面 无菌检查 注意强调1.琼脂等药品添加注意事项(牛肉膏,高氏一号,PDA) 2.分装时的注意事项并示范 3.灭菌 加水 装料 加盖 排气 升压 保压 降压 无菌检查五、实验演示 1.培养基分装方法 2.棉塞的制作 3.试管斜面的搁
3、置六、作业与思考 实验报告分组: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500ml 40斜面 余三角瓶 高氏一号培养基 1500ml 30斜面 余三角瓶 PDA培养基 2000ml 60斜面 余三角瓶 淀粉水解培养基 1000ml 8斜面 余三角瓶 同时灭无菌水待用 “多多益善”实验二 油镜的使用及常见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方法。2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荧光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1油镜的使用原理图1-2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油镜的放大倍数高而透镜很小,自标本片透过的光线,因玻片和空气的折光率不同(玻璃n=1.52,空气n=1.0
4、),部分光线经载玻片进入空气后发生折射,不能进入接物镜,致使射入光线较少,物象不清晰。在油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光率相近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亮度增强,物象清晰(见图1-2)。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1示教片:各种球菌、杆菌、弧菌、荚膜、鞭毛、芽胞的示教片。2器材及其他: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香柏油、脱油剂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各种球菌、杆菌、弧菌等)观察要点:注意细菌的染色性、相对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2特殊结构的观察(荚膜、芽胞、鞭毛)观察要点:注意这些特殊结构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菌体中的位置,均
5、有助于细菌的鉴定。(二)、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光学显微镜是观察细菌形态最常用的一种仪器,其构造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镜头转换器、调焦装置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物镜、接目镜、反光镜、聚光器、光圈等(见图1-1)。图1-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接物镜有低倍镜、高倍镜、油镜三种,放大倍数依次增高,其识别方法为:(1)低倍镜:镜头标志为10或10/0.25,镜头最短,其上常刻有黄色环圈。(2)高倍镜:镜头标志为40或40/0.65,镜头较长,其上常刻有蓝色环圈。(3)油镜:镜头标志为100或 100/1.30,镜头最长,其上常刻有白色环圈,
6、或“oil”字样。 2使用方法(1)采光:使用显微镜时必须端坐,将显微镜放在胸前适当位置。将低倍镜转到中央并对准下面的聚光器,打开光圈,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集中于聚光器(以灯光为光源时,使用凹面反光镜,以自然光为光源时用平面反光镜)。根据所观察的标本,通过升降聚光器和缩放光圈以获得最佳光度。当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时,应适当缩小光圈,下降聚光器;当用油镜观察时,光线宜强,应把光圈完全打开,并将聚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2)低倍镜调焦:将欲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和推进器固定,将待检部位移至视野正中央,上升载物台至不能升高为止。用左眼观察接目镜,缓慢调节粗调节器,使载物台下降,待看到模糊的图像时
7、,再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为止。(3)油镜的使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并调至清晰之后,转开物镜头,在玻片的标本上滴加1滴香柏油,将油镜头转换至中央,缓慢调节粗调节器,使镜头浸入油中,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从侧面观察),边观察接目镜边轻轻转动粗调节器(此时只能上升镜头,不能下降,防止压坏玻片及损坏物镜),待看到模糊物象时改调细调节器,直至找到清晰物象。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呈“弓”形移动,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防漏检。观察时应将两只眼睛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用于绘图或记录。标本观察完毕后,先将物镜头移开,再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下降,取下载玻片,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香柏油擦净
8、。4注意事项(1)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在搬放时应右手紧握镜臂,左手稳托镜座,平端在胸前,轻拿轻放。(2)显微镜放到实验台上时,先放镜座的一端,再将镜座全部放稳,切不可使镜座全面同时与台面接触,这样震动过大,透镜和微调节器的装置易损坏。(3)避免强酸、强碱、氯仿、乙醚、酒精等化学药品与显微镜接触,避免日光直射,显微镜须经常保持清洁,勿使油污和灰尘附着。(4)接目镜和接物镜不要随便卸下,必须抽取接目镜时,须将镜筒上口用布遮盖,避免灰尘落入镜筒内。更换接物镜时,卸下后应倒置在清洁的台面上,并随即装入木箱的置放接物镜的管内。(5)细调节器是显微镜最精细而脆弱的部分,不要向一个方向连续转动数周,应轻微
9、地来回旋转。(6)镜头必须保持清洁,油镜使用完后应立即用擦镜纸拭去香柏油。若油镜镜头上的油迹未擦干净,应先将1:1醇醚混合液或二甲苯滴在擦镜纸上擦拭镜头,再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残留的醇醚混合液或二甲苯擦净。(7)显微镜擦净后,取下标本片,下降聚光器,再将物镜转成“品”字形,送至显微镜室放入镜箱内。五、作业与思考 1.实验报告实验三 细菌运动性观察及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制作水浸片观察细菌运动性(压滴法) 2.掌握革兰氏染色步骤 3.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 1.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8-24小时)各6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实验 指导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