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87446(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教学设计87446(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课教学设计87446-第 4 页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甘肃省华亭县西华初中 张 伟一、 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问题(第二课时)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与之前学习的数轴、绝对值这些知识点综合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从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交流与合作中,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
2、生初步了解对比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实际生活中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的理解题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教学难点:题意的理解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解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并且在本节课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因此复习时间应比较少,并且七年级的学生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所以应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进
3、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六、教学方法(一)情境体验:通过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会到课堂中去,产生共鸣,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加深其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发现法: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学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引导发现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通过合作讨论,使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4、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形成合作的意识,产生合作的愿望。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交流等,灵活的应用旧知识去发现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八、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学习目标:1、能从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2、在解题中,了解对比和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3、体会实际生活中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习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学习难点:了解对比和类
5、比学习的思想方法(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重庆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7,-9,+7,-15,-3,+11,-6,-8,+5,+16(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再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2)养护过程中,最远处离出发点有多远?(3)若汽车耗油量为0.5L/km,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交流,逐题解决困惑,并把共性问题梳理出来,以便老师讲解时参与质疑互动,并解决。(四)尝试运用,板演展示学生上黑板完成解题过程,展示解题过程,供大家交流,探讨。(五)师生互动,梳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辨别,针对重难点与学生互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并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和格式,梳理解题方法。(六)巩固训练,能力提高基于以上讲解,学生完成下列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1、 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检修供电线路。向南记为正,向北记为负。某天他们自A地出发。所走路程(单位:千米)为:+22,-3,+4,-2,-8,+17,-2,+12,+7,-5;问:最后他们是否回到出发点?若没有,则在A地的什么地方?距离A地多远?他们最远离出发点多远?若每千米耗油0.06升,则今天共耗油多少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