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 -(13页).doc





《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 -(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 -(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 13 页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摘要:热管技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此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充分的发展。本文通过综合现有的资料,简要介绍了热管发展的历程,热管的分类和工作原理,热管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举例。希望读者对于其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识。关键词:热管技术 发展 原理 研究现状 应用Abstract: Heat pipe technologyappeared in 1960s,and thereafterhas been widely studiedandfully development.By integrating the existingdata, I br
2、iefly introduced thehistory ofdevelopment of heat pipe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I also introduced the classification and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heat pipe,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pipe.I hopethereadersto have a 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 of it.一、 发展历程回顾:1964年,世界上第一支热管诞生于美国
3、的洛斯阿拉莫斯(Los A lamos)科学实验室;1967年该实验室首次将一支实验用水热管送上了地球卫星轨道;1968年热管第一次用于测地卫星GEOS-,用来控制仪器的温度。除空间技术外,在这一时期热管开始相继为电子工业所采用,用来冷却电子管、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板等电子元件,并应用于机械、电机部件的冷却。20 世纪70年代热管应用于医用手术刀,随后应用的新领域是能源工程。国外用于余热回收和空调的热管换热器已部分商品化。并开展了热管技术在太阳能和地热利用方面的研究。1972年我国研制出第一根热管,它是以钠为工质的,接着研制了以氨、水、导热油为工质的热管。1974年以后,热管在节约能源和新能源
4、开发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人们逐渐开始用热管组成换热器来回收废热,并将其用于工业以节约能源。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最为显著。1980年美国Q-Dot公司生产了使用热管收集废热的锅炉,日本帝人工程公司也成功地用热管做成锅炉给水预热器,解决了排烟的露点腐蚀问题。之后,各国的热管换热器研制工作迅猛展开,回转式、分离式等新的结构型式相继出现,并日趋工业化、大型化。Cotter在1984年较完整地提出了微型热管的理论,为微型热管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毛细泵回路CPL(Capillarypumpedloops)和回路热管系统LHP(Loopheatpipesystems)以其灵活的额结
5、构、广泛的应用面,以及小温差下的高传热效率,引起了整个热管界的普遍关注,成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热点。70年代以来,热管技术飞速发展,各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司及厂矿均在这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国际间、地区间及各国自身的热管技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197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热管会议后,1976年在意大利的波伦亚(Bologna)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热管会议,1978年在美国加尼福利亚州(PaloAlto)召开了第三届国际热管会议,此后1981年在英国伦敦(London),1984年在日本筑波(Tuskuba),1987在法国格林贝尔(Grenoble),19
6、90年在前苏联明斯克(Minsk),1992年在中国北京,1995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1997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1999年在日本东京(Tokyo)分别召开了第四至十一届国际热管会议。除此之外,中日双方从1985年至1994年分别召开了四届双边及多边热管技术研讨会,199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Melboume)召开的多边会议正式发展为国际热管技术研讨会。热管自1964年正式在美国发明问世 ,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新的传热元件,已不年轻,但作为一项传热技术,则仍处于幼儿时期。目前关于热管的理论研究逐渐受到冷遇,而应用技术的研究正不断上升,同时
7、新的应用专利也不断出现。热管应用的重点由航天转移到地面,由工业化应用扩展到民用产品。目前国际发展最快的热管技术为微型热管技术,微型热管的管径通常只有12mm,且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 , 用于冷却电子装置的芯片、笔记本计算机的CPU、大功率晶体管、可控硅整流器、复印机内发热元件、电路控制板和印刷电路板(PCB)。这些热管的市场目前被日本及美国3家大公司所垄断。美国的热管换热器应用近两年呈上升趋势,主要应用于家用空调。值得注意的是热管元件及热管换热器产品的标准系列正在不断完善,这将给大规模推广应用带来极大方便。我国的热管技术开发研究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目标,即为工业化服务,因此重点在于开发碳钢-水热管
8、换热器。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热管技术工业化应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气-气热管换热器、热管蒸汽发生器等热管节能产品已广泛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动力及陶瓷等工业领域。1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热管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也将不断拓宽。新能源的开发,电子装置芯片冷却、笔记本电脑CPU冷却以及大功率晶体管、可控硅元件、电路控制板等的冷却,化工、动力、冶金、玻璃、轻工、陶瓷等领域的高效传热传质设备的开发,都将促进热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 热管技术的原理21 基本结构热管一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管壳、吸液管(管芯)、与工作介质。管壳一般采用不锈钢、铜、碳钢等金属材料作为主要材料,构成一种封闭式的结构。
9、它要能够很大的压力,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吸液管紧贴管壁,是冷凝液体回流的装置,通常由孔多毛细的结构材料构成。工作介质存在于热管的内部空腔,是工作状态下传递热量的物质,一般为甲醇、丙醇、水、氨等,不包括管内可能存在的空气或者其他杂物。工作介质在工作时处于液相与气相两种状态,一般在热管处于真空状态时被填充进去。2. 2 基本原理按照工作原理与介质的不同,热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物理热管和化学热管,我们传热学研究的主要是物理热管。下面我将对两种热管的工作原理作基本的介绍。A)物理热管物理热管主要是利用工作介质的物理相变(蒸发、凝结)来传递热量。如图2.1所示,热管一端为蒸发段,中间一段为绝热段(
10、即与外界无热交换),另一端为冷凝段。处于液相的工作介质在蒸发段吸收热量,并迅速气化,经绝热段到达凝结段。凝结段处的温度较低,可以使气相的工作介质在此处发生凝结换热,并迅速液化。液化后的工作介质沿吸液管流回到蒸发段(毛细作用)。因为管芯的作用,所以蒸发段和冷凝段的位置可以随意布置,不一定必须蒸发段在下,冷凝段在上。图2.1 毛细管式热管示意图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 以上是毛细管式热管的工作原理,还有一种热管叫重力式热管,又叫两相热虹吸管。它是热能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热管,可以不用管芯,而是利用凝结段液态工质自身重力沿热管内壁下流到蒸发段。主要的工作过程历经下面四个方面:1)热量被吸
11、收在蒸发段。2)流体沸腾汽相。3)热释放从筒上部环境;蒸汽冷凝液相。4)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的筒体下部(蒸发段)。由于内部没有吸液管,所以工作介质液态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只能从管上方流向下方,而不能从管的下方流向上方,如此就保证了传热的单向性。重力式热管在许多大的工程中都有所应用,其中最著名的是用于提高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基稳定性。2.1 重力式热管示意图重力式热管是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稳定路基最常用的措施之一。其最早在俄罗斯及我国东北的输电设备上进行试用,因为这种热管的特点是内部没有吸液芯,这就使得其单向导热性,即热量只能沿重力相反方向传递,而沿重力方向的导热能力很差2。在青藏铁路沿途,将热管的将热管
12、的一部分插入地下作为蒸发段,上部露在环境中,作为冷凝段。冬天,环境温度低于冻土层温度,地下的热量加热插入地下的热管,使其内部的工作介质汽化,在蒸汽压的作用下向上部冷凝段流动;在冷凝段,由于温度比较低,蒸汽遇冷凝结,凝结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蒸发段,进行下一个循环。如此不断工作,将地下的热量带走。而夏天,环境温度比较高,由于热管内部没有吸液芯,工作介质不能从下面流到蒸发段,所以此时的热量只能依靠管壁的热传导。正是由于热虹吸管的这个特点,在冬天它可以使地下的永冻层变厚,加固了冻土,减小了以冻土为路基的铁路在运行时的下沉。在冻土层,没有应用热管时,其内部的冷冻和融化完全依靠冻土本身的传导,在冬天冻土得
13、不到充分的冷冻,冻土层的温度只有-23,当夏天温度高于0时,很容易融化。而在放置热管后,冻土层的冷冻过程变成了二维的导热过程,其内部增加了一个近乎等温度冷源,可以把从地面到地下5 -6m 近热管壁土层的温度变成-20,强化了冻土层的冷冻过程。而在夏天又不会明显增加融化过程,这样冬天形成的冻土层在夏天的厚度和硬度就比没有热管时要大得多,从而加固了路基(如图所示)。图2.3 热管加固冻土路基原理示意图B)化学热管1-反应蒸发段(器) 2-反应冷凝段(器) 3-绝热导液段(管) 4-绝热导汽段(管) 5-热源 6- 热汇图2.4 化学反应传热原理图如图所示为化学反应传热的基本原理图,化学反应应为正向
14、吸热逆向放热的可逆化学反应。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必须保证以下几点:(1)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且正逆反应都具有相当大的速度;(2)在工作温度、压力条件下反应物A、B应处于液相状态,生成物G、R应处于汽相状态。即反应物A、B的沸点要比生成物G、R的沸点高;(3)反应热足够大,至少应和相变热有相同数量级。(4)生成物G、R的物理性质应接近或相同。4当化学反应满足上述的条件时,就可以保证在工作状态下A、B始终处于液态,G、R始终处于气态。蒸发段吸热后,A、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G、R,所产生的气相工质在系统压差的作用下,由绝热导气管输送到反应冷凝段。由于反应是可逆的,所以在冷凝段,G、R发生化学反应生
15、成A、B,并且放出相应的热量。如此一个循环,完成热量的传递与转移。2.4 化学热管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为化学热管的示意图。我们看出其基本架构同物理热管是相同的。但是对其中的工质和蒸发段与冷凝端的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一个有效的化学热管的热力学体系需要选择相匹配的热源温度和热阱温度。例如,对于1000K和1300K之间的热源温度,甲烷重态流体焓变化值。5图2.5 不含固相蓄热反应的标准焙变数据三、 热管技术的重要特点与常规热管换热技术相比,热管换热器技术之所以能不断受到工程界欢迎,是因其具有如下重要特点:l 热管换热设备与常规换热设备相比,具有更安全、可靠、可长期连续运行的优点。这一特点对连续
16、性生产的工程,如化工、冶金、动力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常规换热设备一般都是间壁换热,冷热液体分别在器壁的两侧流过,如管壁和器壁之间发生泄露,则将造成停产损失。而由热管组成的换热设备,则是二次间壁换热,即热流要通过热管的蒸发段管壁和冷凝段管壁才能传到冷液体,而热管一般不可能在蒸发段和冷凝段同时破坏,所以大大增强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l 热管管壁的壁温可以调整,这在低温余热回收或热交换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可以通过适当的热流变换把热管管壁温度调整在低温流体的露点以上,从而可防止露点腐蚀,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例如在锅炉尾部的热管空气预热器,由于能调整管壁温度,不仅能防止烟气结露,而且子也避免了烟灰在管壁
17、上粘结,保证锅炉的长期运行,并提高了锅炉效率。l 冷热段结构和位置布置灵活。由热管组成的换热设备的受热部分和放热部分结构设计和位置非常灵活,可适应于各种复杂的场合。由于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因此特别适合于工程改造及地面空间狭小和设备拥挤的场合,且维修工作量小。四、 热管换热器的分类由多支热管元件组成的换热设备叫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可从下述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冷源、热源的换热机理分类: 对流对流型 气型 热管换热器 液型 热管换热器 汽型 热管换热器 4液液型 热管换热器 辐射对流型 水(汽)型热管换热器水(汽)型 热管换热器 导热对流型 1.移动床式热管换热器 2.冻土
18、蓄冷式热管换热器 按温度范围及相应介质分类 : 1.高温热管换热器:汞热管换热器;钠热管换热器等。高温热管是指工作温度在700K以上的热管,用银做工质的最高工作温度能达到3000K。高温热管的工质均是液态金属。汞可在500900K内使用,并具有很好的热力性能。汞在常温下是液态,所以比其他金属容易充装,但汞有毒且又不能很好地湿润吸液芯,所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温度再高一些,常用的工质有铯、钾、纳、锂等。高温热管的传热能力比中低温热管大得多,径向热阻比中低温热管小得多,所能达到的最大径向热流密度也要高得多。2.中温热管换热器:萘热管换热器;水热管换热器等。中温热管是指工作温度在200700K范围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 -13页 热管 技术 发展 概况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