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知识点(6页).doc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知识点(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知识点(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知识点-第 6 页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冯骥才,选自维也纳情感。全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借文字,抒发了自己对异域风情的赞美。全文写了森林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的特点。作者用丰富的材料向我们证实:美好的环境、和谐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创建。2、移步换景:是游记的常用写法,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3、楼兰的忧郁作者梅洁,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我国西部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并对之表现出了极大的忧郁。楼兰的悲剧指的是(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楼兰古国被沙漠湮没了。)这个悲剧是因为(人们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的。4、和楼兰有关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
2、昌龄的从军行。5、鸟是树的花朵是一篇散文,作者吴忌。文章突出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文章向我们揭示了鸟是树的花朵,树是鸟的天堂。鸟因树而生动,树因鸟而美丽。同时向我们揭示花花鸟鸟,树树草草都是我们身边的美,只要有美的心情,处处就是美景。6、“鸟是树的花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鸟是树的花朵”是一个奇妙的比喻。不仅揭示了鸟和花朵的形态、色彩相似,更形象生动的赞美了鸟儿们为冬天增添了一份生机、一抹色彩,一种美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与赞美。7、“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这种拟人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在一年四季中给人类带来美丽和欢乐的由衷的赞美与感激。8、本文写鸟,为什么开头
3、却描写冬天的树?文章开头写冬天的树,落光了叶子的树显得寂寞、沉闷,实则为后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借此突出鸟给树带来的活力,带来的美丽。9、为什么说“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呢”?因为树枝上的鸟不仅有花一样美丽的形象,还再造了冬天的生机。10、我和大猩猩握了手作者戴安福茜。抓住我和大猩猩在交往交流中的动作词句来感受大猩猩的可爱,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对研究工作的热爱,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11、一个人和一幅画作者丁肃清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独自在荒山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辛和精神上的孤苦,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故事。12、老人生活上的艰辛从两方面体现:一是我和老人的对话,直接让我们
4、知道老人吃的是又黑又硬的窝头,住的是一间石头砌成,冬天冷,夏天蝎蜇的房子;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老人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间接写老人的艰苦劳作。13、老人精神上的孤独是通过老人的语言和画在石屋外墙上的粉笔画而传递给我们的。那幅画中的“两个小人儿”更让我们的强烈的感受到老人的孤独,表达出老人希望有人陪他、和他一起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14、一个(勤劳、善良、淳朴、执着、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一幅( )的画。文中对老人外貌描写的语句。通过(黑油油、密集、像两块石头、血痕)等词语体会出老人(艰苦的生活、辛勤的劳作)。15、早晨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了充满生机的早晨。高尔基的主要作品童年、
5、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16、一天的诞生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因为:太阳的升起;所有的事物都能在阳光下尽情得到各自的享受;还因为“美丽的东西永远是美丽的,即使在它凋谢的时候;我们所爱的东西我们永远爱着,即使在我们死去的时候”作者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美丽,除了早晨的愉快与生机,还有永恒。世界因美丽而永恒,因爱而永恒。17、葵花之最作者毕淑敏,选自她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18、“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这里的“最高”一方面指海拔最高,这棵葵花依
6、然在生命的禁区傲然开放,另一方面实说这棵葵花的精神是最让人敬仰的。结尾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这高原上不向严寒屈服,不向狂风低头,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的葵花正是边防战士的象征。他们默默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承受着恶劣环境的考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勇往直前、乐观向上。她们是盛开在昆仑雪山上的青春之花,英雄之花。19、三人行是王愿坚的一篇短篇小说。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描写了三维受伤的战士互相救助,艰难前进的一段情景。“三人”指:指导员王吉文、通讯员小周和黄元庆。全文以“行”为线索,在故事中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救助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20、文章结尾处“南飞的
7、雁群”正是革命战团结友爱、共同前进、永不分离的象征。21、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他,改变它。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这则故事中(闵其苗之不长)一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苗则槁矣)则交代了故事的结局。2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讽刺了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23、还有人活着吗作者张丽钧,以倒叙的方式,记
8、叙了唐山大地震时三个感人故事,表现了遇难者对生命的渴望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赞扬了救援人员为抢救他人,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高贵品质。24、农谚:瑞雪兆丰年;枣芽发,种棉花;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25、指导人生的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26、关于读书学习的谚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27、歇后语:打开天窗说亮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泼出去的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冀教版 语文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