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脑出血(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5--脑出血(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例5-脑出血-第 8 页病例5-脑出血一、简要病史:患者祁某,男性,39岁家庭情况:育有一子一女职业:农民饮食:普食经济情况:城镇医保,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既往史 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输血史,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等传染史, 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原因:主因入院前3小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咖啡色胃内容物,入院前2小时意识障碍,来我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后以“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收入我科住院治疗,平车送入为进一步诊治于2017年1月22日22:49收住我科住院治疗,平车送入诊断:左侧基底节区脑
2、出血、原发性高血压3级、应激性溃疡病情摘要:(一)一般检查T:36.5 P:80次/分 R:20次/分 Bp:200/140mmHg 患者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胸壁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4-6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二)神经系统体征患者深昏迷状态、双眼球居中位,双侧瞳孔左:右=2::2mm,光反应迟钝(+),颈亢(+),痛刺激左侧肢体屈曲,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不动,肌力0级,双侧双侧巴氏征(+)检查及化验: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急查血常规、大
3、血生化、凝血四项,肝炎标记物、HIV抗体、梅毒抗体、血型鉴定、心电图,备皮、留置尿管等。治疗:入院入院后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氧气吸入、静脉予脱水、降压药物,同时予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2g,于23:05由护士护送去手术室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气管切开术,(术后昏迷状态,头部接三根引流管分别是脑室、血肿腔及皮瓣下引流管)于6:30手术结束转入Icu进一步给予呼吸、生命支持术后第八天()患者家属要求转回我科,科住院会诊后转回我科继续治疗,患者昏迷状态;气管切开状态,双瞳孔不等大,左:右=2:3m
4、m,光反应(+),颈亢(+),痛刺激左侧肢体定位,右侧肢体伸直,双侧巴氏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头部伤口无菌敷料覆盖,脑室引流管2根,引流通畅,予脱水、降压、健脑、保护胃黏膜、促醒、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术后第九天()患者引流管已留置9天。闭管24小时,患者无明显不适,在无菌条件下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确认管端完整,伤口换药,无菌辅料覆盖并固定。继续予降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十二天()患者神志恍惚,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3mm,光反应(+),气管切开状态,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更换金属气管套管,痰培养回报:肺炎克雷菌,对头孢他啶敏感,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予床
5、旁隔离。术后第十六天()患者神志恍惚,气管切开状态,头部伤口换药,间断拆线术后第十九天()患者神志恍惚,气管切开状态,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及脑室内脑血肿明显吸收、胸部CT示两肺高密度影明显吸收,试堵气管套管。术后第十九天()患者神志恍惚,气管套管试堵中,无喘憋,拔除气管套管,封闭气管切开伤口,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第35天()患者神志清楚,感觉性失语,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3mm,光反应(+),左侧肢体从嘱活动,右侧肢体痛刺激屈曲,双侧双侧巴氏征(+),继续之前治疗。转归:术后第52天患者神志清楚,不语,精神差,双眼球居中位,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3mm,光反应(+),左侧肢体
6、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1级,双侧双侧巴氏征(+),头部伤口、气管期开处伤口甲级愈合,自动出院。二、问题:(一)根据出血部位,脑出血分哪几型?1基底节区出血2 脑叶出血3 脑干出血4 小脑出血5 脑室出血(二)什么是基底节脑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三)基底节出血症状及体征有哪些?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壳核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主要表现为(三偏)对
7、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丘脑出血: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 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四) 简述意识障碍分级?意识障碍分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1)嗜睡:为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持续的 处于睡眠状态,但能被重复的刺激所唤醒,。并能回答一些简单的提问,一旦刺激停止,患者又入睡。(2)昏睡:患者需要极强的刺激才能唤醒,患者对痛刺激仍然有逃避反应,但已无语言反应,仅发出咕哝声或说出一些毫不相干的字、词。刺激停止时,患者又立刻沉睡。(3)浅昏迷:浅昏迷患者不能被外界唤醒,但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仍然存在,压眶使患者有逃避反应。(
8、4)深昏迷:患者无任何自主反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均消失(五)何谓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有哪些?1、颅内高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平卧位的颅内压力位0.7-2.0kpa,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200mmH20)时称颅内高压。2、临床表现:(1)头痛:头痛常为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剧,夜间、清晨较重,咳嗽或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加重。(2)呕吐:是因迷走神经核团或迷走神经根受刺激所引起,典型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3)视乳头水肿:系因颅内高压引起眼底静脉回流受阻之故,可出现视力减退或失明。(4)其他症状:意识障碍、外展神经麻痹、癫痫发作、血压升高、呼吸
9、深慢、脉搏缓慢。儿童常有头围增大、颅缝分离、头皮静脉怒张、前囟门隆起、张力增高等。亦可有体温升(六)简述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正常肌力。 (七)脑室外引流如何护理?1、正确设置引流高度。管路标识清楚,脑室外引流管应置于(患者平卧位以耳屏为基线,侧卧位以正中矢状线为基线 )高出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2、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受压、脱落,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引流管脱出,妥善固定
10、,加床档,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四肢,严格交接班。3、 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颜色、性状、量。若短期内引出大量血性脑脊液,提示脑室内出血,引流液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说明有感染存在,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紧急处理4、严格无菌操作,伤口敷料被血液、渗出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无菌纱布。5、早期禁忌引流过快,必要时适当挂高引流袋,以免导致低颅压性头痛、呕吐,同时颅内压较高情况下骤然减压可导致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甚至发生脑疝。6、防止引流过量,24小时总引流量不超过500毫升7、不可上提或抬高引流袋,搬移病人或拔管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引起颅内感染。8、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9、及时拔管,术后3-4
11、日拔管,一般不超过一周。拔管前夹闭引流管24-48小时,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若有立即报告医生开放引流管,无可拔除引流管。(八)气管切开患者观察要点有哪些?(1)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2) 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3) 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4) 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九)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注意事项有哪些?(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最后吸囊上分泌物。(2)严格掌握两个
12、冲洗灌的使用方法,避免二者混用,无菌冲洗灌每4h更换一次,吸痰后冲洗灌应保持清洁状态,24h更换一次,防止感染。(3)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患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4)插入吸痰管时不可有负压,以免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5)吸痰压力成人维持在0.02-0.04MPa,婴幼儿应在0.008-0.013MPa,即(6)每次吸痰时间15s,最多不超过3次,停2-3min后再重复吸。(7)吸引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如患者憋气、剧烈咳嗽时,应立即拔除吸痰管,以防窒息。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前防患者缺氧,后防肺不张。(8)贮液瓶内痰液不得超过2/3,应及时倾(十)耐药
13、菌患者管理措施有哪些?1、立即下“床旁隔离”医嘱。2、隔离病人:(1)有条件住单间;无条件同类患者住一起,避免与有开放伤口、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住在一起。(2)床间距大于1.1米。(3)减少人员进出。(4)床头悬挂隔离标识及快速手消毒凝胶、病历夹子粘贴耐药菌标识3、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手卫生的管理。(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做好个人防护:有可能造成污染时注意穿隔离衣、戴手套及护目镜等。(5)注意患者周围坏境及物表的消毒。(6)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7)临床症状好转、治愈或标本检测阴性解除隔离。(8)做好家属宣教工作。(9)做好患者终末消毒工作。4、保护易感人群。(十一)如何预防脑出血的复发?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尽量避免长期过度紧张。2、心情要舒畅,多从事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3、保持情绪稳定,心胸要宽阔,遇事要做好心理调节。4、维持血压稳定。高血压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在理想的水平。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掌握血压变化情况。5、饮食要清淡,少食高脂肪、高糖食物,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饮酒。6、保持大便通畅。7、控制食盐入量,每日控制在6g以下。长期多食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易出现脑出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