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会考知识检测.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检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会考知识检测.ppt(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总星系、总星系-银河系银河系-太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月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通行星, ,它位于它位于金星金星和和火星火星轨道之间。轨道之间。距日远近适宜距日远近适宜才有才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和体质量和体积适中积适中才会形成适中的大气层。才会形成适中的大气层。2、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3 3、 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发生在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光球层, ,
2、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色球层, ,太阳风发太阳风发生在生在日冕层日冕层。 影响影响短波通讯短波通讯 、影响地、影响地球磁场、太阳风导致地球球磁场、太阳风导致地球高纬地区高纬地区大气大气出现极光现象。出现极光现象。4、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绕地轴转,绕地轴转,从北极上空看从北极上空看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顺时时针针 ;周期为;周期为恒星日恒星日,真正的自转周期,真正的自转周期 ,线速度由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南北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零,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 。 5 5、水平运动的
3、物体的偏转: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右右偏,南半球偏,南半球左左偏,赤道上偏,赤道上不不偏。纬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日期和国际日期变度越高偏转越大。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更线:向东: :一般指从一般指从东十二时区东十二时区到到西十二时区西十二时区, , 经过日界线减去一天经过日界线减去一天. .6、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1年,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7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年
4、较小 ; 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两侧递减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至日: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达最大值,达最大值,南半球南半球达最小值;达最小值;冬至日: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度达最大值,北半球北半球达最小值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两次直射。赤道在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 8 8、昼夜长短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化:夏半年夏半年(3.31-9.23) 1.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昼越长夜越
5、短越短2.2.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夜最短,北极圈内北极圈内出出现极昼现极昼 。春分日与秋分日:春分日与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昼夜等长都为都为1212小小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分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分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9 9、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幔是莫霍面至古登堡面,分上下地幔地幔是莫霍面至古登堡面,分上下地幔 。地核是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内地核是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内,外核由铁镍外核由铁镍组成。内核为固态,外核为熔融状态。组成。内核为固态,外核为熔融状态。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
6、地幔的顶部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以上) )。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生物圈是是最活跃的圈层。最活跃的圈层。 1010、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石英,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 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如花岗岩、流如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具有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存在化石层理
7、构造和存在化石两大特征。两大特征。主要有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煤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煤等。等。 111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 ,表现为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岩石圈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12、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
8、第斯山是由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碰撞造成的;落基山脉是由落基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碰撞所形成;陆地陆地板块内部张裂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地带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1313、背斜:向上弯曲、背斜:向上弯曲 早期为山岭;早期为山岭; 晚期可晚期可能成山谷能成山谷 中间老两翼新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向下弯曲向斜:向下弯曲 早期为山谷;早期为山谷; 以后可能为以后可能为山岭山岭 中间新两翼老中间新两翼老。1414
9、、背斜成谷原因、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1515、流水侵蚀如我国横断山地的、流水侵蚀如我国横断山地的“山高水深山高水深”峡谷峡谷和和黄土高原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地表形态。 流水沉积:河流水沉积:河流上游山前流上游山前冲积扇冲积扇;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开阔的;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力沉积:在干旱地区如。风力沉积:在干旱地区如沙丘沙丘。
10、缓坡发展梯田合理;围湖造田不合理。缓坡发展梯田合理;围湖造田不合理。 16、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人类活人类活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 。平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平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和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因素。1717、由于、由于热力因素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由于由于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
11、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的气压带是低压带多雨的气压带是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多雨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低压带,多雨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随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随太阳直射点在有太阳直射点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规律地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冬季南移。 1818、锋面的特点: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锋面、锋面的特点: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锋面的上方。的上方。冷锋过境前天气:冷锋过境前天气
12、:气压低,气温高,天气转晴气压低,气温高,天气转晴。冷锋过境时天气常出现冷锋过境时天气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气压高,气温低,天气转晴。气压高,气温低,天气转晴。 暖锋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暖锋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锋前锋前,多为,多为连续性降水连续性降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都是都是冷锋活动形成的冷锋活动形成的。 1919、太阳能和地球重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
13、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202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1)、暖流有)、暖流有增温增湿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2 2)、寒暖流)、寒暖流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秘鲁渔场是秘鲁渔场是补偿上升流补偿上升流 形成形成(3 3)、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可使污染范围扩大。(4 4)、顺水航行可以节省)、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时间油料、时间逆水反
14、之。逆水反之。2121、植物依次经历了陆上、植物依次经历了陆上孢子孢子植植物时代、物时代、裸子裸子植物时代及植物时代及被子被子植植物时代物时代;动物依次经历了;动物依次经历了海生无脊椎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动物时代、鱼类鱼类时代、时代、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时代、时代、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时代、时代、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时代及时代及人类人类时代。古生时代。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恐龙灭绝了恐龙灭绝了) )。 2222、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成土母质是土壤
15、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素的最初来源。气候:温暖湿润的条件气候:温暖湿润的条件有机质少,风化壳厚有机质少,风化壳厚。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过程中最活跃最活跃的因素。的因素。地形:地形:陡坡难以形成深厚土壤陡坡难以形成深厚土壤,阳坡光热足,水分少阳坡光热足,水分少。2323、(、(1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热量,(含南北(含南北) )低纬、高纬地区最为典型。低纬、高纬地区最为典型。(2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干湿度地带分
16、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水分,(含,(含东西东西) ),以亚洲大陆中纬地区最为典型。,以亚洲大陆中纬地区最为典型。(3 3)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干湿状)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干湿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阳坡比阴坡高阳坡比阴坡高,垂直垂直带谱复杂(多):纬度低,海拔高带谱复杂(多):纬度低,海拔高(4 4)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地形、气候。)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地形、气候。 森林(降水量大于森林(降水量大于400400);草原(降水量);草原(降水量200-200-400400),荒漠(),荒漠(降水量降水量小于小于200200)2424、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
17、、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可分为城市城市和和乡村乡村两大类型。两大类型。 平原地区平原地区 村落的规模一般较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大,多呈,多呈团聚型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比较多。聚居的人口比较多。山地和丘陵规模一般较山地和丘陵规模一般较小小,空间分布相对,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较少。聚居的人口比较少。 2525、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密度大密度大,呈,呈网状网状,成本低,成本低 。山地、丘陵密度小多呈山地、丘陵密度小多呈“之之”字形字形,成本高,成本高 。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生态破坏等问
18、题。 2626、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湿、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近现代全球平均地以湿润期为主。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北半球中高纬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和热带地区地区和热带地区降水增加降水增加亚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了地区降水减少了,雪盖和,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冰川面积减少。2727、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第一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第一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布格局。第二加剧了自然灾害。第二加剧了自然灾害。第三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
19、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第三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的生存环境而灭绝。第四对主要生产领域第四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更显著。第五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第五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厄尔尼诺、干旱、热浪、厄尔尼诺、干旱、热浪、洪涝等洪涝等) )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828、前煤炭时期:人类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前煤炭时期:人类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此时被称为能源的能源。此时被称为能源的“木柴时代木柴时代”。 煤炭时期:以煤炭时期:以蒸汽
20、机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 ,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摸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摸开发和利用。后煤炭时期:随着后煤炭时期:随着内燃机内燃机的问世的问世 , , 世界能源进世界能源进人人“石油时代石油时代”。 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煤炭为主为主, ,但煤和但煤和石油的生产比例下降石油的生产比例下降, ,天然气、水电的生产和消费天然气、水电的生产和消费比例上升比例上升, ,尤其是尤其是石油石油的消费比例的消费比例增加增加很快。很快。 2929、(、(1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
21、环境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大,在一依赖程度很大,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2)(2)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和的储存状况和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布局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布局的重要因素。(3 3)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后天性资源(人才科技、网络信息等)(人才科技、网络信息等)地位迅速上升。地位迅速上升。3030、自然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分为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
22、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生物灾害(蝗灾、鼠灾),海洋灾害(海啸)海洋灾害(海啸)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洪涝和干旱. . 5 5月月华南华南雨季;雨季;6、7月月江淮江淮梅雨;梅雨;7、8月月华北华北和东北和东北雨季,长江雨季,长江伏旱伏旱;8、9月月东南沿海台风东南沿海台风。 3131、 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严重,调节洪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严重,调节洪水能力
23、减弱;水能力减弱;水系: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水系:河道弯曲,排水不畅。323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归根到底取决于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高高-高高-低低“模式模式( (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前)“高高-低低-高高“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等问题现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等问题“低低-低低-低低“模式主要分布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出模式主要分布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现人口老龄化、兵源
24、不足和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兵源不足和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等问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高-低低-高高”型向型向“三低三低”型过渡。型过渡。( (出生率出生率以以2.52.5分高低,自然增长率分高低,自然增长率以以1.01.0分高低)分高低)3333、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区别在于“最适宜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和和“最大人口数量最大人口数量”显然显然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要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要大于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的特点: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25、 343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注意其中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与和消费水平。注意其中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反比其余成正比。人口合理容量呈反比其余成正比。 3535、由、由农村到城市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1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会考 知识 检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