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文化思想的整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文化思想的整合.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脉络一、先秦一、先秦1.前轴心时代,即传说的五帝时代至西周时代 2.轴心时代,即东周诸子百家的原典时代 二、汉唐二、汉唐 1.汉代神学化经学2.东汉的古文经学思潮3.魏晋时期玄学化的经学 4.南北朝隋唐的义疏之学三、宋明三、宋明1.宋代理学2.明代心学四、清四、清 1.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2.乾嘉时期的朴学3.鸦片战争后的西学化经学先秦先秦一、前轴心时代一、前轴心时代强调血缘和姻亲关系的理念,形成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及亲亲与尊尊相统一的礼治思想。二、轴心时代二、轴心时代 百家争鸣 百家包括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农家、兵家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
2、,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和开放的特点。 儒家 孔子 仁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仁的含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有仁德的人;指给予一条生路;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完美的道德;仁政;同情, 怜悯;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强调夫妇、父子、君臣各行其职。孔子主张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的仁政 荀子的王道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
3、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 “仁”的思想演变 孔子倡“仁”、重“礼”、讲“德”孟子提倡“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 经学政治 董仲舒 “经学政治”,就是借助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圣人和经典的权威来维护现实王权政治的权威。董仲舒是儒家的著名学者,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儒学从此成为王权专制国家的官方哲学。董仲舒的贡献在于
4、: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神学化经学 古文经学思潮西汉王朝的统治者用天命鬼神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展了造神、造教运动,因此产生了“神学化的经学”。东汉时期的卫宏、贾逵、马融、许慎、郑玄等大儒倡导用六国文字书写的经学著作,古文经学因此大行于世,形成古文经学思潮。 玄学化经学 义疏之学 魏晋时期的何晏、王弼倡导玄学,玄学后来成为与儒学、文学、史学相并列的独立学科。玄学是以清谈论难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方法,是以思辨与逻辑分析为主的理性主义的思维方法。玄学家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5、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义疏之学。义疏之学就是系统的全面的疏解、串讲经典之书。唐代孔颖达奉诏撰修的五经正义是对南北朝以来的义疏之学的规范和统一。宋代理学 理学家认为,圣人是社会生活的规范者,也是人生意义的把握者。“学作圣人”便会把握到人生的意义。理学认为,人得天地的灵秀,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载义。理学家倡导人实现内在的超越。宋代理学的奠基者是程颐和程颢,他们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提出理一分殊、体用一源、格物穷理、理必有对待、存理灭欲等重要命题。 明代心学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明代最有影响的是阳明学派和蕺山学派。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
6、不借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心学的要旨在于强调人的主体性,认为为学的目标在于“作圣”,人离开“作圣”的目标,主体便无意义,而无主体意义,则世界的存在也无意义。清代的思想发展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代表人物有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乾嘉时期的朴学。乾嘉时期的学风是烦琐的考据,因此称为“朴学化的经学”。鸦片战争前后,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激于国危世衰,积极关心社会政治,吸收融合了西方的国家学说、民主思想和进化论。康有为甚至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议院、民主、平等都附会到儒家学说当中,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这一时期的经学称为
7、“西学化的经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一)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一) 管理国家和社会的礼治、德治和人治思想管理国家和社会的礼治、德治和人治思想“礼治”就是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礼” 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人治” 是一种贤人政治,相信“人格”有巨大的感召力,主张选择品德高尚的人来管理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方式是人管人,管住人就能
8、管住事,提倡官本位思想。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二)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二)哲学上的哲学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思想 “天”包含的内容: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天是人们敬畏和事奉的对象;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天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的含义: 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先秦儒家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就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三)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三)伦理上的以伦理上
9、的以“仁仁”为核心的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君臣、父子和仁、义、礼、智。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董仲舒认为: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坚持五常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四)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四)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国家统一的思想。天下为公的理念。和的思想。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大同社会的标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五)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五)待人处事的中庸主义思想待人处事的中庸主义思想 平庸、折中、调和。强调为人处世随大流,处理问题采取折中的方法,讲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存大同、求小异”,强调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凡事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恰当的状态,合理处置。看待事情有宠辱不惊、处之泰然的豁达态度,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做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达到“太平和合”境界,在“中和”中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