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pptx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pptx(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v第五章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稿v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取证方法及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编制方法与审核等内容。v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概念、种类及特性,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格式内容和范围,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v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v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案例设问及启发式教学。运用案例设问及启发式教学。本章计划课时本章计划课时:3课时。课时。v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获取和形成
2、的重要审计文件,二者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v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最重要依据,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v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就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进行归类、整理的过程。第一节 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作用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作用(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人员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
3、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依据会计记录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审计人员应当测试会计记录以获取审计证据。如果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人员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v1、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手册、会议记录、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v2、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v3、审计人员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审计人员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v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4、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同。如果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v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为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二)审计证据的作用1、审计意见和结论必须以审计证据为基础。 审计人员必须用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被审计事项的事实和性质,并据此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2、审计证据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 审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经常性地查阅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和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以此来判断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督促审计人员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并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及工作效率。 二、审计证据
5、的种类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v按证据外表形式分,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按证据外表形式分,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v按证据的来源分,可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v按证据提供的证明逻辑分,可分为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v按证据的重要性分,可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v按证据与被审计事项的关系分,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本节主要讲述按其外形特征分类的审计证据。(一)实物证据v 实物证据是通过实地观察或清查盘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 v例如,可以通过实地的监督盘点来对库存现金的数额进行验证;也可以通过实地的观察和清点来确定各种
6、存货和固定资产是否确实存在。 v由于实物证据是审计人员通过亲自观察或者在其监督下得到的第一手证据,所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v但是实物证据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实物资产的存在并不完全能证实被审计单位对其拥有所有权,年终盘点的存货可能包括其他企业寄售或委托加工的部分。因此对于取得实物因此对于取得实物证据的账面资产,还应就其所有权归属及其证据的账面资产,还应就其所有权归属及其价值情况另行审计。价值情况另行审计。(二)书面证据(二)书面证据v书面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得的以文件记录形式(包含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表现的审计证据。v它主要包括与审计有关的各种原始凭证、会计记录(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各种明细
7、表)、各种会议记录和文件、各种合同、通知书、报告书及函件等。v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要大量地获取和利用书面证据,因此,书面证据是审计证据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审计意见的发表主要依靠大量的书面证据支持。故书面证据也被称为基本证据。v书面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两类。 v1、外部证据、外部证据v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个人编制的书面证据,一般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外部证据包括三类v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个人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审计人员的外部证据。v如应收账款函证回函、被审计单位律师与其他独立的专家关于被审计单位资产所有权和或有负债的证明函件、保险公司、寄售企业
8、、证券经纪人的证明等。 v此类证据不仅由完全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外界组织或个人提供,而且未经被审计单位有关职员之手,从而排除了伪造、更改凭证或业务记录的可能性,因而其证明力最强。v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个人编制,但为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审计人员的书面证据。v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应收票据、顾客订货单、有关的契约、合同等。v由于此类证据已经被审计单位职员之手,在评价其可靠性时,审计人员应考虑被涂改或伪造的难易程度及其已被涂改的可能性。当获取的书面证据有被涂改或伪造的痕迹时,审计人员应予以高度警觉。尽管如此,在一般情况下,此类外部证据仍是较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证据更具证明力的一种书面证据。v3、
9、审计人员自行编制的审计证据。v如审计人员所做的各种计算表、趋势分析表等,这类证据在评价其可靠性时,也高于内部证据。 2、内部证据、内部证据v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它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被审计单位声明书和其他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文件。v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 v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等),则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v即使只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的书面证据也即使只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的书面证据也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好坏而异。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好坏而异。 若内部证据(如收料单与发料单)经过
10、了被审计单位不同部门的审核、签章,且所有凭据预先都有连续编号并按号依次处理,则这些内部证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相反,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审计人员就不能过分地信赖其内部控制的书面证据。v内部流转的书面证据主要包括:内部流转的书面证据主要包括:v(1)会计记录。)会计记录。 v(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v(3)其他书面文件。)其他书面文件。 (三)口头证据(三)口头证据v口头证据是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提问做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一类证据。v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会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询问会计记录、文件的存放地点,采用特别会计政策和方
11、法的理由,收回逾期应收账款的可能性等。 v一般而言,口头证据本身并不足以证明事情的真相,但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通过口头证据发掘出一些重要的线索,从而有利于对某些需审核的情况做进一步调查,以搜集到更为可靠的证据。 v例如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后,可以询问应收账款负责人收回逾期应收账款可能性的意见。如果其意见与审计人员自行估计的坏账损失基本一致,则这一口头证据就可成为证实审计人员有关坏账损失判断的重要证据。v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对各种重要的口头证据尽快做成记录,并注明是何人、何时、在何种情况下所做的口头陈述,必要时还应获得被询问者的签名确认。v不同人员对同一问题所做的口头陈述相同时,不同人
12、员对同一问题所做的口头陈述相同时,口头证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口头证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在一般情况下,口头证据往往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四)环境证据(四)环境证据v环境证据也称状况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包括:v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 如果被审计单位有着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可如果被审计单位有着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可增加其会计资料的可信赖程度。增加其会计资料的可信赖程度。 v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越高,则其所提供的证据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越小。 v3、被审计单位各种管理条
13、件和管理水平、被审计单位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良好的管理条件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其所提供的证据的可靠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v4、有关行业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有关行业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v环境证据一般不属于基本证据,但它可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所处的环境,是审计人员进行判断所必须掌握的资料。 v尽管上述各种证据可用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审计目标,但是对每一具体账户及其相关的认定来说,审计人员则应选择能以最低成本实应选择能以最低成本实现全部审计目标的证据现全部审计目标的证据,力求做到证据收集既有效又经济。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三、审计证据的特性v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
14、证据第六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v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v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又称为足够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 v它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审计人员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审计人员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主要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v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越大,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多的测试工作,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
15、水平范围内。 v但审计证据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为了使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率、有效益的审计,审计人员通常把足够数量审计证据的范围降低到最低限度。 v审计人员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v(1)审计风险;v(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v(3)审计证据的质量;v(4)审计人员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v(5)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v1、适当性的含义、适当性的含义v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v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
16、能够切合审计的具体目标;v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v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v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审计人员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v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要相应增加。 v2、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v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审计目标而言的。v任何审计证据都可能与审计目标相关,只是有的相关性强,有的相关性弱。v相关性强的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直
17、接相关,说服力较强;相关性弱的审计证据则与审计目标的联系较为间接,说服力较差。 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应考虑:v(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例如检查期后应收账款收回的记录和文件可以提供有关存在和计价的审计证据,但是不一定与期末截止是否适当相关。v(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和应收账款的期后收款情况,以获取与坏账准备计价有关的审计证据。v(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例如有关存货实物存在的审计证据并不能够替代与存货计价相关的审计证据。
18、3、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v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它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的原则:v(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v(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v(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v(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v(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评价审计证据的特别考虑(三)评价审计证据的特
19、别考虑v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v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审计人员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审计人员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但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控制的有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控制的有效性。效性。v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v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审计人员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例如在审计收入项目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价格信息的准确性以
20、及销售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v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v如果针对某项认定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够相互印证,与该项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v如果针对某项认定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v4、对取证成本的考虑、对取证成本的考虑v审计人员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的理由。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v(一)审计程序的目
21、的(一)审计程序的目的v 按审计程序的目的可将审计人员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 v1、风险评估程序。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v风险评估程序为审计人员确定重要性水平、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v但其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v2、控制测试。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v(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
22、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v(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v实施控制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v3、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v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 证据 审计工作 底稿 编制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