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ppt-敦煌壁画.ppt
《优秀ppt-敦煌壁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ppt-敦煌壁画.ppt(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敦煌壁画,沙漠中的艺术长廊,浅说敦煌,敦煌古称“沙洲”。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并处于河西走廊的西端,自古就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虽然在敦煌石窟中对建筑只起一个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对雕塑起一个补充和陪衬的作用,但却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巨大,数量最多,艺术技艺最精湛,内容最 为丰富,有“当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之美誉。,包罗万象的题材,形象的艺术宝库,鲜明的时代特征,绚丽的色彩语言,不堪回首的往事,辨证的拿来主义,不竭的艺术源泉,佛像画,就是表现各种佛像,如三世佛、七世佛、释迦等;各种菩萨,
2、如文殊、普贤、观音等;以及佛教传说中的天龙八部,即天王、龙王夜叉、飞天等等各类不同等级的佛。,一、佛像画,供养菩萨(北魏),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 形式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内容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 法来表现经典内容的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 手法表现的叫“变文”。,二、经变画,降魔变(北周),包括内含东王公、 西王母、伏羲、女娲、 青龙、白虎、朱雀、玄 武以及风雷电公等源于 道家神仙思想的内容题 材。敦煌壁画中出现的 这些道教神话的题材, 表明了外来的佛教思想 已经融合、吸收了道家 思想。,三、民族传统神话,莫高窟第249窟顶部(西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
3、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 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 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 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 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 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 像。,四、供养人画像,西夏王供养像,敦煌石窟中的图案画主要装饰在石窟建筑上,主要 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这些装饰图案随时 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力。,五、装饰图案,顶光(盛唐),团花藻井(盛唐),六、故事画(佛传故事),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 古印度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 修饰,附会在释迦牟尼身上。,乘象入胎(初唐),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 果
4、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如上图为“鹿王本生”故事。,六、故事画(本生故事),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 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 太子入海取宝”等。,六、故事画(因缘故事),五百强盗成佛(西魏),沙弥守戒自杀图(北魏)沙弥守节自杀因缘故事,出自贤愚经沙弥守节自杀品,绘于敦煌石窟第257窟、第254窟、第285窟,其中第257窟所绘沙弥守节自杀因缘,是敦煌石窟同一题材中最完美的。,佛教史迹故事画 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 成的故事,包括佛教 圣迹、感应故事、高 僧事迹、瑞像戒律画 等。包含着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是形象的 佛教史资料。,六、故
5、事画(佛教史迹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初唐),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 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 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 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 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 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 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 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 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 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七、山水画,十六观(日想观),鲜明的时代特征,统一,繁盛,衰落,北凉,隋朝,唐朝,宋元以后,南北朝,交融,南北地区、中原与西域文化 的融汇,佛教 东传,南北统一 社会安定,社会繁荣昌盛 佛教盛行,文人画风 盛行,壁画 退出主流 绘画,开创,1.内容:主要为佛传、本生故事及说法图等。 2.人物造型:头戴花蔓
6、或宝冠,曲发垂肩,面相椭圆直 鼻大眼,耳轮长垂,体态粗壮,上身半裸, 胸饰琪洛肩 披大巾, 腰裹长裙。典型的西域特征。 3.面部晕染:采用表现明暗的凹凸法(西域式晕法)。 4.画面构图:采取散点、平列的装饰性构图形式。,一、开创时期(北凉),尸毗王本生(北凉),275窟是北凉时候建造的,建筑形制为长方形殿堂窟,窟正壁(西壁)塑高3.40米的弥勒菩萨像,扬掌交脚坐狮子座上。而壁画中有很多本生故事,体现着舍身求法的境界。壁画的绘画手法为晕染法,也叫凹凸法,线条的外侧颜色深,里面颜色淡,以此体现出立体效果。,左壁(南壁)、右壁(北壁)上部对称地分别开凿两个阙形龛和一个双树龛。阙形龛内塑手印各异的交脚
7、坐菩萨。双树龛内塑思惟菩萨。弥勒是佛教的“未来佛”,是“兜率天宫”的主宰,交脚坐菩萨与阙形龛,象征弥勒菩萨高居“兜率天宫”。思惟菩萨与双树龛,象征树下思惟。塑像造型雄健,面相丰圆,神情庄静,高髻宝冠,发披两肩,上身半裸,肩挂披巾,腰束羊肠裙,造型与衣饰可以看出中原传统雕塑艺术与西域佛教艺术的融合。,在左右壁阙形龛下面绘有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右壁左起为毗楞竭梨王本生、虔闍尼婆梨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和月光王本生,表现的内容都是释迦牟尼前生的事迹,宣扬佛教所倡导的忍辱牺牲的精神。毗楞竭梨王本生和虔闍尼婆梨王本生的某些内容相似,均描写二王心好妙法,有婆罗门名劳度叉者,自称能说法,但以在求法者身上钉千钉(
8、毗楞竭梨王)、燃千灯(虔闍尼婆梨王)为条件。二王求法心切,不顾臣民眷属劝阻,毅然同意让劳度叉钉千钉,燃千灯。画面上前者婆罗门执钉挥锤向毗楞竭梨王胸部钉钉,地上跪在眷属,作嚎哭状;后者婆罗门向虔闍尼婆梨王身上燃灯,眷属于一侧跪地作悲伤状。,二、交融时期(北魏),1.内容:以故事画为主,故事画中除了佛传、本生外,还 出现了因缘故事。 2.人物造型:造型上人体比例逐渐加长,人物动态也逐渐 灵活而有情致,脸型已由椭圆而略显条长。佛教人物造型已 与本土传统艺术造型进一步结合。 3.面部晕染:逐步改进的西域晕染法。 4.画面构图:采取的“异时同图” 的结构法,将发生在不同 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情节,巧妙地组
9、合在一个统一的画面 上,并在背景上穿插着山林动物, 以表现人物活动的环境。,九色鹿本生,尸毗王本生 (北魏 254窟),二、交融时期(西魏),1.内容:出现了反映神仙思想的传统神话题材 2.人物造型:“秀骨清像”式造型风靡身材修长,相貌清瘦,眉目疏朗,面带笑容。 3.面部晕染:中原晕染法初步运用(在人物面部晕染两团红色来表现两颊红润泽)。,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莫高窟第285窟 毗瑟纽天-西魏 护法诸天,伏羲女娲和诸神(西魏),莫高窟第249窟 狩猎图-西魏 天宫伎乐,莫高窟249窟西魏壁画。在窟北顶下部,画面描绘两名猎者骑马奔驰,前一人拉满弓回身射一猛虎,后一人正追猎三只黄羊。虎的凶猛,羊
10、的惊慌,猎人的勇敢机敏,表现得淋漓尽致。背景画山峦树木,并画有青龙、白虎,以及神话中的东王公、西王母。 线条活泼流畅,动势夸张,画面有强烈的动感。从内容到形式都保持了传统特色。这是一幅古代西北地区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二、交融时期(北周),1.内容:故事画的发展达到顶峰,故事情节更为丰富曲 折, 生活气息浓厚,供养人画像大增。 2.人物造型:中原式与原来的西域式风格互相融合, 形 成了“ 面短而艳” 的新形象。出现了新的西域式佛祖画像 (面相丰圆, 体态短壮,上身半裸或着僧抵支, 腰裹重 裙, 肩披大巾)。 3.面部晕染:中原晕染法与西域晕染法并存。西域式佛 祖画像面部晕染尤为特殊, 出现了白
11、鼻、白眼、白连眉、 白齿、白下巴的五白形象。,北周第285窟 五百强盗成佛因缘,药叉(北周),莫高窟第296窟福田经变局部(北周),1.内容:本生故事画让位于经变画;出现了单独成像的观 音菩萨;装饰图案丰富多彩,藻井尤为富丽。 2.人物造型:逐渐趋向人间化、世俗化。人物造型多种多 样。菩萨的脸型有方形, 有条长形, 有广额秀颐形。罗汉 头形有扁有圆,并有汉像梵像之分。菩萨的姿态亦从呆板的 双腿并立逐渐过渡到一腿微曲, 把重心放在另一腿上的自然 倾斜的姿态,形成隋代菩萨像特有的风格。 3.面部晕染:将西域明暗法与中原式染色法熔于一炉, 使人物形象的颜面既表现红润的色泽,也有阴阳明暗的立体 效果。
12、,三、统一时期(隋朝),隋朝的敦煌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经变画增多,这是一大特点。隋代统一南北后,中国封建社会又走上了大一统的局面,莫高窟所建石窟有70多个。隋代艺术家们集东西南北之大成,具有细密精致和概括豪放两派风格,在短暂的时间里,包前孕后,承上启下,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隋济难观音:选自第420窟东坡南侧法华经变中观音济难的场景。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教称 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便前往拯救解脱。,隋帝释天:出自莫高窟419窟。帝释天,名因陀罗,是三十三天主宰,即佛教的天帝。壁画中帝释天驾四 龙车巡天,四周飞天环绕,风驰电掣,华贵显赫的气派如同人间王者出行,但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 优良 ppt 敦煌 壁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