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课程教材(信息化与经济开发变化).ppt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材(信息化与经济开发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课程教材(信息化与经济开发变化).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1.信息化的起源 2.行业信息化 3.信息化水平的测度,8.1 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对信息化有如下认识: 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 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 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
2、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信息经济学中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8.1 信息化和工业化(P136-138),自 学,8.
3、2 行业信息化(P139-144),自学并思考如下问题: 我国行业信息化已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是什么?,8.3 信息化水平的测度,信息化指数 指标的确立原则 指标的构成 日本信息化水平测算法,一、信息化指数,(一)指数的概念 1、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 广义的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狭义的指数是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2、指数按照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体指数: (1)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即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
4、相对数。 (2)总体指数是反映全部现象总体(即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而总体指数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3、指数按照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1)数量指标指数是指对数量指标编制的反映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程度的指数。 (2)质量指标指数是指对质量指标编制的反映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程度的指数。,(二)指数评价法,指数评价法是指利用指数对所考察的部门进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指数是一个相对值,如果把某年的指标值作为基数,并把该年指数取为100,其他各年指标值与基年指标值相比,再乘以100后的得数,即为相应各年的指数。用公式表示为:,式
5、中, 表示考察对象在时期的指数; 表示考察对象在时期的指标值; 表示考察对象的基年指标值。式中, 基年的指数为100。,(三)信息化指数,1、国际上信息化指数的测算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美国的IDC公司和World Times公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信息化指数”,并对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跟踪测算并定期发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社会信息化指数(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是用来衡量整个社会信息量的增长及信息化的程度,从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功能方面反映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算方法。 (1)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编制的信息化社会指
6、数包括4个大项指标:电脑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因特网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等,以下又进一步细分为23个分指标项。 (2)国际数据公司根据公民获取和利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状况(拥有个人电脑的家庭比例、国际互联网使用人口、市内电话费),每年给各个被调查国家和地区打分,计算出信息化社会指数。,尽管由于上述指数中包含有公民自由度、新闻出版自由等政治因素而对我国的测算情况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对纵向比较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3、我国的信息化指数体系 (1)指数要素划分 根据北京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统计做法,我国也将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划分为六大要素指数,
7、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开发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是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信息网络建设是保证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只有具有先进的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从信息通讯技术应用的普及率和信息技术的装备水平体现信息化建设的规模与质量,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保障。,这个信息化指数体系是根据中国国情确定的,与国外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有所不同。,(3)测算方法和过程 综合评分分析法 根据上述信息化水平测算
8、与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即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具体来说,综合评分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方法:,上式中, 为第个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 为 的权重, 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的具体测算过程为:,对选择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掉相关性极高的指标,以避免相同因素在计算中占有过大的份额,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进行规范,使量纲不同的各类指标值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的数值。,权重的确定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评价打分法。这个方法一般用问卷方式,请研究该问题的有关专家进行打分,将专家打分的分数综合平
9、均后作为权重。,首先,其次,最后,在信息化水平测算中,国家信息化体系六个要素的权重分别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5%,信息网络建设16%,信息技术应用18%,信息产业发展15%,信息化人才20%,信息化发展政策和效果16%。 在这里,权重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为“信息化人才”,体现人才是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 第二级为“信息技术应用”,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第三级为“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化发展政策”,体现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国家支持的力度。 第四级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体现信息化发展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形态及结果。,国家信息化水平测算的计算
10、方法,国家信息化水平测算的计算方法从具体的指标开始,逐项分层加权计算,最后汇总得出结果。具体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其中, 代表全国及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得分, 为信息化水平构成的要素个数, 表示信息化水平第个构成要素的指标个数, 为第i个构成要素的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为第i个构成要素的第j个指标在其中的权重。,二、指标的确立原则,(一)确立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1、数据选择的综合性原则 2、质量匹配性原则 3、数据选择的覆盖性原则 4、数据选择的水平原则 5、数据选择的相对性原则 6、数据选择的重叠性原则 7、数据反映的特征原则 8、数据量及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原则 9、国际性原则,(二)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经济学 课程 教材 信息化 经济开发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