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5届 知识点17 种群和群落.doc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5届 知识点17 种群和群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5届 知识点17 种群和群落.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7 种群和群落1.(2015北京高考T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2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2、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动物数量变化和分布的因素分析。【解析】选A。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增加幅度大;不灌溉,驱走大蚂蚁与不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幅度小,可以得出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数量增长和活动范围,故A项错误,C项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故D项正确;本题
3、中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故B项正确。2.(2015全国卷T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比较。(2)关键知识: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的比较和联系。【解析】选D。A项,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故错误;B项,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故错误;C项,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
4、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的群落小,故错误;D项,灌木阶段是在草本阶段基础上演替的,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较适宜的环境条件,故正确。3.(2015广东高考T4)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10mL封闭培养体系、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2)图示信息:曲线呈“S”型,酵母细胞数量变化:缓慢增长快速增长保持稳定。【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从图中信息可看出,该种群的数量
5、增长呈“S”型,曲线初始阶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酵母菌不适应环境,且繁殖率较低,故A项错误;数学模型Nt=N0t对应的增长曲线应为“J”型,故B项错误;取样器取样法一般用于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酵母菌数量的计算一般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故C项错误;该种群的最大值约为120 000个,即K值约为120 000个,故D项正确。4.(2015江苏高考T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解析】选B。本题主
6、要考查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长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体积为0.1 mm3,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要先盖上盖玻片,再在边缘滴加样液,故C项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细胞,故D项错误。5.(2015浙江高考T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
7、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灌木群落、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2)关键知识:种群分布型的含义和类型、群落演替的结果。【解析】选B。本题考查种群分布型及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本题中灌木群落的三种分布类型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故A项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故B项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所需的空间较大,这种现象是种内竞争的结果,故C项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故D项正确。6.(2015天津高
8、考T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四个不同层级的概念具体到从属关系图中。(2)关键知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解析】选D。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及数量变化、群落、生态系统等知识。依据从属关系图可判断出:甲是个体,乙是种群,丙是群落,丁是生态系统。A项,种群(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错误。B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
9、一般会发生波动,故错误。C项,群落(丙)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故错误。D项,生态系统(丁)多样性的形成受到温度等无机环境的影响,故正确。7.(2015四川高考T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题指南】隐含信息:题干两幅图显示出离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蜥蜴数目不同、两类植物的
10、生物量不同及蝗虫的种群密度不同,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等。【解析】选A。本题考查群落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兼顾考查识图分析能力。A项,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因其捕食作用,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均降低,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故错误。B项,从图1可以看出,离石头越远,蜥蜴个体平均数越少,因失去石头的庇护,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故正确。C项,综合两图分析,距石头的远近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故正确。D项,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使草地上蝗虫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加,为放牧提供条件,故正确。8.(2015江苏高考T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
11、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多选)()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解题指南】图示信息:夏季浮游藻类的种类最多,而秋季浮游藻类的数量最多。【解析】选A、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分析柱形图可知,不同季节藻种类数和藻浓度不同,因不同季节水温不同,所以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故A项正确;一旦发生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不一定增加,有可能是种类减少,而藻的浓度增加,故B项错误;夏季该湖泊中浮游植物
12、种类最多,浮游动物种类可能也最多,故C项正确;10%20%的传递效率是指能量或者生物量(近似有机物含量)的传递而不是氧元素,浮游动物的氧元素还可从空气和水中得来,故D项错误。9.(2015全国卷T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5届 知识点17 种群和群落 高考 生物 复习 题库 15 知识点 17 种群 群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