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焦虑调查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焦虑调查研究.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焦虑调查研究 姓名:郝晶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马惠霞 20090301 摘要 随着教育产业化改革的推进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 使得适龄本科阶段就业人数从2 0 0 1 年的1 0 0 多万增至2 0 0 8 年的5 5 9 万。R 益严 峻的就业形势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在找工作期间普 遍出现了严重的焦虑问题。本文旨在调查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同常焦虑的关系,以 及是否会影响个体广告理解能力,为以后如何降低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一些意见 和建议。 本研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就业压力问卷对部分学校
2、大三、大四两个年级不 同专业3 8 5 名学生进行调查对比,研究就业压力是否存在,是否影响到大学生的 同常生活,并利用一个广告测试,来证明就业压力的存在是否会导致对广告的误 读。 研究结果表明: l 、对于大学生而言,整体焦虑低于临界值,证明被调查的学生群体整体基本 不存在焦虑;焦虑量表得分与学生所在年级、性别、是否落实单位、学科类型, 面试次数中未体现显著差异;但是与学生所在家庭状况体现显著差异,家庭情况 越差,学生的焦虑程度越高。 2 、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性别、所在城市规模上有显著差异;在家庭状况、是否 落实单位、学科类别、学生面试次数、拿到录取通知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3 、大学生就业压力
3、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 4 、广告理解测试中,误读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未误读组。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就业压力 A b s tr a c t T h er e f o r m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i n d u s t r ya n d a b o u tt h es u b s t a n t i a li n c r e a s ei nt h en u m b e ro f 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u n i v e r s i t i e sb r o u g h t g r a d u a t e s ,t h en u m b
4、 e ro fe m p l o y m e n t o fs c h 0 0 1 a g e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f r o mm o r et h a n1 0 0m i l l i o ni n2 0 0 1t o5 5 9m i l l i o ni n 2 0 0 8 M o r ea n dm o r es e r i o u se m p l o y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m a k e s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b e a ra h e a v yp s y c h o l o g i c a
5、 lb u r d e n ,t h e yh a v es e v e r ea n x i e t yp r o b l e m sw h i l et h e ya r el o o l 【i n g f o rj o b s T l l i sp a p e ra i m s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j o b - h u n t i n gs t r e s sa n d a n x i e t y , a n dv e i l f yt h ei m p a c tt ot h ei n d
6、 i v i d u a l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W ea l s o m a d es o m ec o m m e n t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h o wt or e d u c e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j o b - h u n t i n g s t r e s si nf u t u r e I nt h i ss t u d y ,w eu s ea n x i e t ya n dj o b - h u n t i n g
7、s t r e s si n v e n t o r ys c a l et oi n v e s t i g a t e 3 8 5s t u d e n t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p r o f e s s i o n sa n dg r a d e si no r d e rt ok n o wi f t h i sj o b - h u n t i n g s t r e s se x i s t sa n dw h e t h e rt h e ya f f e c tt h ed a i l yl i v e so fc o l l e g es t u
8、 d e n t s W ea l s ou s ea l l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t e s t i n gt Op r o v ei f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 j o b h u n t i n gs t r e s sw i l ll e a dt oa m i s r e a d i n go f t h ea d s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 lF o r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t h eo v e r a l la n x i e t ys c o
9、 r e sa r eb e l o wt h et h r e s h o l d ,i t s h o w st h a ta n x i e t yd o e sn o te x i s ti nt h es u r v e y e dg r o u po fs t u d e n t s A n x i e t ys c o r e sd i d n o tr e f l e c t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g r a d e , s e x ,w h e t h e ri m p l e m e n tt h ew o
10、r ko rn o t , s u b j e c tt y p e ,t h en u m b e ro fi n t e r v i e w s ;a n x i e t ys c a l e s c o r e sr e f l e c t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d i s t r i c tw h e r et h es t u d e n t sl i v e ,t h ep o o r e rf a m i l y , t h eh i g h e ra n x i e t y l e v do
11、fs t u d e n t s 2j o b h u n t i n gs t r e s ss c o r e sr e f l e c t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g e n d e ra n dt h e c i t ys c a l e ;w h i l e ,t h e yd i dn o tr e f l e c t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i ns t u d e n t s l i v i n gs i t u a t i o n , w h e t
12、h e rt oi m p l e m e n tt h ew o r ko rn o t ,t h es u b j e c tc a t e g o r y ,t h en u m b e ro fi n t e r v i e w a n dt h en u m b e ro fg e t t i n go f f e r s 3T h e j o b h u n t i n gs t r e s sa n da n x i e t y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w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13、v ec o r r e l a t i o n 4I nt h e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t e s t i n g , w ef o u n dt h ej o b h u n t i n gs t r e s so fm i s r e a d i n g g r o u p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i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t h eg r o u pt h a td i dn o t m i s r e a d K e y w
14、 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a n x i e t yj o b - h u n t i n gs t r e s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 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苤盗! 至整盘堂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盘晶日期:超出 1 7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有关
15、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 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1 引言 随着教育产业化改革的推进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 使得适龄本科阶段就业人数从2 0 0 1 年的1 0 0 多万增至2 0 0 8 年的5 5 9 万。在以前, 毕业生相对较少,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工作岗位充足。进人高等教育普及型阶段 后,高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工作岗位比例失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开益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即将
16、毕业的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找工作期间普遍 感到了严重的压力存在。这种特定时期的压力指的是由内在的或外部刺激引起 的、对个体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心理感受。本文旨在调查就业压力与大学 生同常焦虑的关系,以及是否会影响个体广告理解能力,为以后如何降低大学生就 业压力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文献综述 2 1 有关就业压力的研究 2 1 1 就业压力的界定 就业压力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名词,在本研究中,就业压力中的 压力采用的是l a z a r u s 的交互作用理论中的压力定义,指的是由内在的或外部刺 激引起的、对个体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心理感受。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
17、,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人体内部的一种心理状态。第二,它的起因既来自 于外部环境刺激,也来自于个体自身身体或心理成长过程的内在刺激。第三,这 些生活事件或外部刺激被个体所感知到,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对个体产生了一 定的心理影响。我们从环境要求和个人反应交互作用的观点来看,就业压力是个 体在就业情境中许多内在、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 2 1 2 就业压力源研究 林梅等人( 2 0 0 4 ) 对大学生压力感问卷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与就业有关的压 力源主要是:学校名气不够,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毕业生多,就业岗位 少;成绩不好,怕吃闭门羹;找个工作不难,找个好单位难;家
18、在农村没有良好 的社会关系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父母对自己就业期望过高:所学专业不能对口; 怀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李萍( 2 0 0 5 ) 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对一所高职院校的一、 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就业环境,包括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环境、职业环境;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 包括学习与发展的关系、人际交往与沟通、情感问题、贫困问题等。周东斌等人 ( 2 0 0 5 ) 采用自编的就业压力量表,对4 2 5 名四年级学生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 素分析,发现就业压力的6 个因素:竞争体验、生理情绪、变化体验、完美倾 向、担忧体验、挫折体验。考察周东斌等
19、人编制的就业压力量表的具体项F 1 ,发 现该量表更多地反映了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就业压力的来源。 2 2 1 3 就业压力的群体分布状况 周东斌等人( 2 0 0 5 ) 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处于一般水平,大学生总 体上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就业压力,作者分析是由于施测时间的影响。此外,家庭 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就业压力,女生感受到了比男生更大的就业 压力。李明等人( 2 0 0 4 ) 发现男女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有着显著的差异,女生的就 业心理压力更大。唐瑛、尚云发现- 文科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了就业压力,对未来角 色存在较多迷惘和疑问,文科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焦虑感比
20、理科学生强。 2 1 4 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2 1 4 1 内在因素 ( 1 ) 人格和特质焦虑 艾森克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提取了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 因素:内外倾性、情绪性和精神质。有研究表明,人格中的情绪性与焦虑存在着 显著的相关。特质焦虑是指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中焦虑倾向上稳定的个人差异。 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更象一种动机或习得的行为倾向,它是体验焦虑的高倾 向性和一种对危险情境的预先反应倾向。因此,在就业问题上,情绪稳定性的人 和特质焦虑低的人会对就业这个刺激作出不同的认知评价和反应,情绪稳定性高 的人和特质焦虑低的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能够比较冷静的面对,可以将焦虑 控
21、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并将其作为动力。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和高焦虑特质的人则会 惶惶然如大祸临头,总是处于紧张状态,情绪沮丧,经受不了就业的挫折,容易 有自暴自弃的念头。 ( 2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 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又具体分为自我评 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以及问题解决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评价。有研 究表明大学生在自我规划、问题解决的能力评价上得分不高。 功效理论( E f f i c a c ye x p e c t a t i o n ) 认为( 班杜拉,1 9 7 6 ) :那些认为自己有能
22、力 应对困难的人没有理由恐惧或回避困难,而那些怀疑自己能力的人将很快放弃应 对,并感到脆弱和恐惧。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自我功效、行为与焦虑的关系。从这 3 个角度上看,大学生就业固然与其自身的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与就业相关 能力的评价存在着更加不可分割的关系。 ( 3 ) 职业预期 所谓职业心理预期实质就是对工作条件的期望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大部 分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比较高,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单位经济效益的好坏、工资 收入的高低、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好坏、是否符合个人兴趣爱好、行业发展前 景好坏等等。在就业上普遍存在着“大城市和“外企事业单位 心态。由于就 业上的高标准高期望值,导致大学生在自
23、身专业、能力等方面因素达不到用人单 位的期望时,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就业的结果,形成恶性 循环。 2 1 4 2 外在因素 ( 1 ) 社会因素 有关就业形势严峻的信息也势必冲击着大学生,使他们对就业产生一定程 度的担心和忧虑等。另外,由于某些专业设置存在着与市场脱节的一面,导致一 部分专业在市场上不受欢迎或供大于求,增加了一定的就业难度,因此,那些所 谓生僻冷门的专业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对就业的焦虑。从学校就业辅导、指导 工作来看,大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的课程往往是以公选课的形式来开展的,因 此,仍有许多学生在职业规划、决择等诸多问题上存在着迷茫困惑之处。在用人 单位上,有些
24、用人单位存在着对应届大学生的一些限制,明确表明不要大学应届 毕业生和不要女性等规定,从而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大学生 产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2 ) 家庭因素 家庭是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的影响源,在回答就业时影响你的 心理状态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写了诸如“家庭”、“父母意见”、 “亲人期望等。确实,有很多父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来 培养教育子女,他们认为一旦上了大学就可以“跳出农门”或“跳出寒门”,自 然希望子女能够找到居留在大城市、拿高薪水的体面的工作,而这在无形上给子 女的择业带来了压力。父母在子女择业期间,如果能够给予子女一定的精
25、神和物 质的支持,则子女可适当的减轻焦虑。然而,事实上,有部分父母在子女就业 4 稍受挫折时,就表现出很大的失望,甚至是辱骂责打,这更是让子女背上了沉重 的心理负担。 2 1 4 3 其它因素 来自贫苦地区农村的和城市的相比,其择业时的压力更明显些,女性与男 性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专业是否受欢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有长期的实 践经历并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择业时能有效的减轻就业压力。 2 2 焦虑 2 2 1 焦虑的概念 焦虑( a n x i e t y )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A n x i u s ,意谓“窒息,指心中觉得忧 虑、担心或不安之意。G a i l 指出焦虑是一个不确定的感觉
26、,让人感觉到无希望的 情绪,认为人若长期感受到某一个无形压力,会导致莫名其妙的不快乐、不舒 服,无法安心休息或工作的情形。焦虑是随人而存在的;是一种学习而来的情绪 反应;是对未知事件产生预感和恐惧的生、心理状态,更是不安、焦急等复杂感 受交织而成的,会令人出现坐立不安或手足无措的行为表现。北美护理诊断协会 定义焦虑为:个案常伴随自主反应如经常非特异性或未知而来的模糊感觉;产生 不自在的感受;一种因预期会有的危险产生的忧虑感;是一种即将面临危险的警 讯,能促使个人采取措施来处理威胁的心理反应,即可称为焦虑的经历。 本文采用的定义是梁宝勇先生的定义:焦虑指对象不明确的恐惧,病人在心 理上的体验是恐
27、惧和担心,但又缺乏明确的对象。焦虑除了表现为紧张不安等主 观体验外,还具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躯体症状,焦虑是人的一种情绪反应,因 个人主观感受不同而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及相应的行为产生。 人类对焦虑的研究历史悠久,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等都有对焦虑的 研究。本身来讲,焦虑是一个多成分、多维度的复杂心理过程。不但是个体内在 的情绪体验,同时会影响个体的认知以及行为。焦虑的情绪体验会引起个体焦 虑、悲伤、恐惧等情绪体验,即使焦虑消失,这种情绪体验消散,也有可能在将 来被类似的焦虑影响而引发更高水平的焦虑,以及更大程度影响到个体的认知和 行为。 S 2 2 2 焦虑的表现和后果 2 2 2 1 焦虑
28、的表现 焦虑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即生理变化、情绪 表现、行为反应。 ( 1 ) 生理变化 焦虑时,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占优势,有机体会产生一些相应的生理变 化。血液循环系统表现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起呼吸急促;消化系统表 现出胃肠蠕动减慢、唾液与胃液分泌减少,个体变得唇焦口干,甚至吞咽困难; 内分泌系统方面,甲状腺分泌增加大量的肾上腺素注入到血管,从而使交感神经 系统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个体也随之获得了更大的力量以对付危险的情境。 ( 2 ) 情绪表现 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首先感到的是挥不走的恐惧、忧虑。这类人常常 是烦乱不安、心事重重,无法放松自己,并情不自禁
29、地感到须保卫自己,同时又 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能、无助。这种焦虑有时还会增加,甚至会变为恐怖感或惊 慌感。被焦虑控制的人感到自己无法忍受它,并且相信自己将会因此而崩溃。这 种令人不快的情绪体验达到顶峰后又会慢慢地减弱,所以有时又会让人感到实在 没有什么必要去害怕担心,甚至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有过焦虑体验的人,可 能会多一层焦虑,害怕自己再次焦虑。 ( 3 ) 行为反应 焦虑时,个体的肌肉系统处于一种紧张的反应状态,以便随时可以采取行动 去对付危险。但由于不知威胁来自何处,何时会来,所以焦虑时他只能做些无目 的、无效的动作,如坐立不安、辗转反侧、举止僵硬、说话变调、发颤、甚至会 全身发抖,等等。
30、以此来释放焦虑产生的能量。焦虑感强的人对外面的刺激特别 敏感,甚至连一点点声音刺激,也会引起惊跳反应。每一个新的刺激都会引起他 的注意,但他又将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刺激上,因为焦虑感强的人都有注意力不 集中的症状。 从焦虑的表现来看,过度或长时间的焦虑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6 2 2 2 2 焦虑的后果 其消极后果主要有两个方面: ( 1 ) 焦虑可促使症状的形成。 精神病学家、生理卫生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之所以如此重视焦虑的研究, 一方面因焦虑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焦虑又是许多心理症状和 一些生理症状的直接原因。一般而言,许多不适应行为的最初形态就是强烈的焦 虑反应或恐惧
31、反应。如果此时个体能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法,那么这种反 应就会得到减轻甚至消失,如果找不到一种合理的对付方法,那么这种反应就会 随时间的流失变换其表达方式,逐渐变为看来似乎与焦虑毫无关系的心理症状。 焦虑状态变为症状是个体为消除或减轻焦虑而习得了一定的行为,这些行为因不 断受到强化被固定下来,最终成为症状。因此,帮助个体消除焦虑症状是克服焦 虑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 2 ) 过度的焦虑对人的行为、智力、人格等造成不良的影响。 由于焦虑,人们变得退缩、过度顺从、暴怒、恐惧。过度的焦虑,也会影 响学业成就以至其智力测验的结果较低;由于焦虑,学龄儿章不能完成学习任 务,尤其对阅读和算术的影响
32、为大;高度焦虑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如高 度敏感、自卑、自我评价过低、依赖心重、做事犹豫不决、恐惧、害怕等等,对 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焦虑虽然被大部分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共同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状态,但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消极的。 据研究,适度的焦虑能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焦虑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 系呈倒U 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焦虑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耶克斯和多德森对 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做了更为详尽的研究。他们认为,学习效率与焦虑水平的 曲线关系随学习任务的复杂性而变化。具体说,学习困难的代数问题,较低的焦 虑水平,学习效率最佳;学习初等算
33、术运算,中等强度的焦虑,学习效率可达最 高峰。莫厄尔在研究了焦虑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后提出了如下观点:适度的焦虑有 助于维持人格的完整,促进人格的高度统一。 7 2 2 3 对焦虑的预防、矫正方法 焦虑具有模糊、不具体的特征,焦虑者往往只知道威胁的存在,但并不知道 威胁的真正来源和内容,因而焦虑者产生焦虑时不知如何把焦虑消除。根据焦虑 的本质和焦虑产生的原因,许多心理学家在研究焦虑本质的同时,从理论上提出 了克服焦虑的原则和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 ) 改变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受到威胁或危险刺激是产生焦虑的基本原因,而受威胁或危险的感觉与个 体的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一个
34、自私自利的人,当其个人利益要受到损失时,一 定会感到焦虑力分;而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能把生命置之度外,又怎会患得患 失、斤斤计较昵? 所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克服焦虑的基本策略。一个人的基本价值 观改变了,各项事物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以前使他焦虑万分的“大 事”,在新的尘活目标中可能变成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焦虑当然随之烟消云散 了。霍妮认为,焦虑的根本在于真实的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分离,解除焦虑需要在 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自J 建立一种切合实际的联系,使患者接受真实的自 我,以便形成一种切合实际的未来目的。霍妮还认为币常入所应具有的各种需 要,如受人尊重、被人爱戴等的满足可以降低基
35、本焦虑。沙利文认为避免焦虑就 要提高自我( 即:好我) ,其目的都是要改变自我价值观念,避免焦虑产生。 ( 2 ) 培养健康的非焦虑心态 要克服焦虑就应该用非焦虑的心态来驱赶。非焦虑心态包括勇气、放松、宽 容、爱等等,其中,培养勇气和使用放松技术来克服焦虑非常有效。但这种非焦 虑心态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焦虑有状态 性和特质性之分,状态性焦虑是由暂时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对于状态性焦虑可以 通过认知转变和行为训练等短期方法就可以克服,而对于特质性焦虑则与个人的 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个人的神经特质等有关,需要长期的多方 面努力和综合作用来加以克服和转变。
36、 ( 3 ) 认清威胁来源的真正内容,对当前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 既然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危险情境的反应,那么防范和消除焦虑就 要找到焦虑的真正内容和来源。许多心理治疗理论都很重视这种方法。精神分析 8 学家以他们惯用的自由联想与分析解释,想把隐藏于潜意识的威胁清清楚楚地暴 露到意识层里来,让个案看到焦虑的真面目以解除焦虑。埃利斯( E l l i s ,A l b e r t ) 的 合理情绪方法中使用的追根究底的回答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焦虑者去直视模 糊的刺激。混乱和捉摸不定是引发焦虑的原因,对目前的工作情境越清楚明确, 个体体验到的焦虑就越少。因此,焦虑者可经常给自己丌个清单,把每个
37、可能引 起焦虑的潜在因素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对它逐个进行审查、分析,这样不但可以 预防焦虑的产生,而且也可以阻止焦虑的扩散,如贝克认知疗法中的“三栏目技 术即属于这种方法。 ( 4 ) 积极获取逃离危险的方法 如果一个人对危险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法,那他在面临危险时只要从容地按 已准备好的方法去处理就行了,哪还会有时间去体验焦虑呢? 因此制定对付可能 发生危险的详细计划是预防和克服焦虑的一个策略,虽然做计划不一定能消除危 险,但它能缓解因心中无数而带来的不安。事实上,个体所获得的化解的办法不 一定能真的化解危险,只要个体相信这种方法有效,就已经具备克服焦虑的功能 了。 当然,制作的计划如果是成套的或
38、是不同层次的,那么克服焦虑就越有效 果。因为,一旦发现已获取的化解危险的方法因故无法执行时,就可以采用另一 层次的方法,否则个体会因此更加感到焦虑。 ( 5 ) 对产生威胁的对象采取直接行动 分割处理焦虑法有助于增强焦虑者对付焦虑的自信心。把焦虑的事物细分 为几个小单位,每次只专心处理细分后的一个小单位,这样,整体的一件事物对 我们的焦虑会随之减少,并且,细分后已变成具体且简单的小单位,极易处理,这 样能增强焦虑者的自信心,焦虑感也会随之减弱甚至消失。系统脱敏法在心理治 疗中针对焦虑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此法又称满灌法,让患者带着焦虑症状 不逃避,这是把培养勇气与放松训练有机结合的方法。勇气
39、是一种心态,它可支 持一个人在必须接近他所害怕但他的理性认为是不可怕的对象时,仍能按理性判 断接近该对象。有意放松也是预防和克服焦虑的种有效方法,从短期的入静练 习到F 式系统的自我放松训练,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9 2 3 大学生焦虑研究 2 3 1 大学生焦虑研究的意义 人的心理与否健康,情绪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情绪如果长期 处于焦虑状态,就会扰乱心理平衡,造成心理负担,降低学习、工作的效率,严 重的可酿成精神疾病。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肩负的责任重大,对其焦虑 情绪的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及时召开,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深远而广泛的影 响,一向宁
40、静的大学校园,也不甘寂寞,围绕着素质教育展丌了空前的大讨论,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其角色地位与作用、权利与义务等都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 特别是受教育的对象,大学生要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环境与人才培养模 式,其优越感正在逐渐丧失,心理上不得不承受原来未曾面临的压力,他们面对 新的挑战,心理准备还不充分,缺乏应对的能力,对一系列的问题感到焦急、无 所适从,产生了各种焦虑。 在笔者的研究工过程作中,搜集到以下案例: 案例一:笔者在接受学生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大四学生中因就业压力而引 发的焦虑的个案逐年增多。来访者神情恍惚,为了期待录用通知,经常上网查看 录用信息,连洗澡和上厕所都把手机带着,并经常
41、感觉手机在响,而真有来电时 又总是紧张激动,无所适从。个别同学因此而严重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 力明显减退。 案例二:济南某高校一位女生,经济困难,学习优秀,曾担任学生会副主 席和校广播站播音员,大四时半年内参加应聘5 2 次仍未如愿,在过度的焦虑下患 上了精神分裂症,三次试图自杀。该同学在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初期 经常自言自语,梦想能尽快就业,及早还清向他人借用的2 万多元学费。 案例三:湖北某著名高校B B S 的j o b 版上曾经有一个“我现在终于被逼得 变态了 的帖子写道:“最近听说哪儿摔下了一架飞机,死了5 0 多人。我知道 消息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又多了5 0 个职位。真
42、的,没有惊讶,没有痛惜,就 是长吸一口气,心头一爽,又多了5 0 个职位。真想查一下,那些倒霉的人都是哪 个公司的,我好去投份求职简历。”发帖人用“变态”来形容自己的心理,表明他 已察觉到了其中的扭曲,但这种心理的真实存在又难以让人回避。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由此而引发的焦虑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十分严峻的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压力及焦虑现 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帮助他们走出焦虑的困扰,顺利进入职业、 进入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2 3 2 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分类研究 已有的研究有很多根据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的外界因素不同,把大学生的 焦虑分为考试焦虑、人
43、际交往焦虑( 社交焦虑) 、就业压力、信息焦虑、性焦虑、 学习焦虑和健康焦虑等,其中又以对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的研究最多。 任敏把大学生的焦虑作为一个校园心理问题来研究,他认为大学生的焦虑 可以分为目标性焦虑、手段性焦虑和环境性焦虑。其中目标性焦虑又分为关于人 生规划的焦虑和关于价值的焦虑;手段性焦虑又分为关于方式的手段性焦虑和关 于方法的手段性焦虑;环境性焦虑又分为竞争发展的焦虑和人际交往的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特质与情境焦虑的理论,认为特质焦虑反映个性特 征,而状态焦虑则为特殊情境下的暂时性焦虑。据此,很多人就从这一角度进行 研究。唐宏等人对6 0 0 名大学生进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问卷
44、和大学生焦虑影响 因素问卷调查,发现在特质焦虑水平上有性别差异,状态焦虑水平上有年级和专 业差异,社会因素对状态焦虑有影响,个人因素对特质焦虑有影响。 2 3 3 大学生焦虑差异的研究 在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较少将他们作为一个特殊团体 去实施检查、评价和分析。斯皮尔伯格等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虽从特质、状态、 考试等方面进行,但主要是从量表常模的制定等方面进行的。而L e a y r 对大学生 焦虑心理的研究则主要是对学习不同科目的大学生进行互动焦虑与观众焦虑的对 比性研究;C h e e k 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则主要是了解焦虑对行为的影响。国 内近年来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以
45、小型的、混合性的调查研究较为多见,一方 面集中在焦虑状况的考察,另一方面则集中在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研究。 对大学生焦虑的差异性研究集中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和城乡 差异上。巩英春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表现为焦虑状态,男生的 焦虑均值高于女生的均值;丁锦红等人( 1 9 9 5 ) 在探讨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时也发 现,男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冯建新等人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证 实。 但是,如果将上述研究发现作为学生焦虑在性别方面的定论,无疑是不恰 当的。事实上,也有许多研究并不支持焦虑存在性别差异的观点,尤其是从年龄 发展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如刘贤臣等人( 1 9
46、9 7 ) 发现,焦虑水平在不同性别间无 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关于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差异仍有争议,造成这种不同结果 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所用工具不同所致,也可能是研究手段不同,或是与 被试的年龄和来源有关。 在年级差异上,研究也显示一、四年级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二、三年 级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医学生状态焦虑水平高于其他学科大学生, 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吕峰等人从城乡差别的角度调查大学生焦虑和社交焦虑的 状况,大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3 8 5 2 ,S A S 平均分显著高于常模,城镇大学生 较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焦虑状态更为突出,但在社交焦虑方面没有太大区别。 2 3 4 大学生焦
47、虑的影响因素研究 己有研究对于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因 素、学校因素和与焦虑有关的心理素质方面。 ( 1 ) 家庭因素 在影响大学生焦虑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因子。研究者们主要 探讨了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焦虑的关系。己有研究表 明,家庭环境与学生焦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J 下相关。生活在亲密程度低、组织秩 序差而冲突高的家庭中的学生易于出现焦虑:家庭环境气氛愈专制,学生愈易产 生焦虑,而越民主的家庭气氛越不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 影响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凶素。研究认为,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压力要比其他学 生大,于是产生焦虑的
48、频率要比其他学生高。此外,父母对学生的期望与教养方 式也是影响学生焦虑情绪的因素,父母对学生的期望是通过教养方式来实现的。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如谢金 凤、王承明按现状研究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了两个专业3 5 0 名学生,使用“状态 一特质焦虑问卷 、“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 和一般资料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显示,父母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干涉、父母的惩罚、严厉等都容易导致大学 生的焦虑情绪。 ( 2 ) 学校、社会因素 已有的研究涉及到因社会的转型、环境的变迁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气候的变 化,诸如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 传播媒
49、体的负面影响等。对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则认为主要包括学业的压力、人 际交往的能力、竞争的加剧、社会支持等。 ( 3 ) 个体因素 对导致大学生焦虑的个体因素的影响主要涉及个体身体的健康状况、个体的 应对方式、个体的个性特征等。研究者认为个体身体的健康状况之所以容易导致 焦虑,可能是因为个体身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别人对他的评价进而影响其自 我概念的发展,且身体状况越差时个体就越容易自我关注,从而忽略生活的其他 方面,进一步恶化其心态,导致较高的焦虑。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曾以稳定性、 怀疑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六项个性因素来推断个体的焦虑性 水平。但张文兰的研究结果显示,高焦虑和低焦虑被试除了在以上六项个性因素 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外,还在恃强性、兴奋性两项个性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个 体的焦虑水平的高低与八项个性因素关系密切。 3 问题提出 以往的研究,采取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列的实验和论证,得出 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结论,至今仍影响着以后研究者的思路。但是,仔细审视这 些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改进这些不足之处,具有重 要意义。 ( 1 ) 研究对象针对性不够强。如先前研究没有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实际 生活环境的变化等方面。大学生可以适用,中小学生也可以适用。而实际上他们 是具有不同特点的研究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