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理学(莫雷著)各章节重点(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心理学(莫雷著)各章节重点(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心理学(莫雷著)各章节重点-第 8 页教学心理学重点第一单元(15章)一、 选择题 1、 真正使教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 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的趋势:内容趋于集中、各派的分析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5、 教学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过程。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1968年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的是
2、凯勒。6、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因素7、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的模仿有(1)直接模仿(2)综合模仿(3)象征模仿(4)抽象模仿8、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9、 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10、 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包括: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包括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11、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曾被称为“符号-格式塔学说”或“期待说”,现一般称为“符号学习理论”或“信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属于学习的认知派,托尔曼被称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鼻祖之一。12、 学习的实质是组织或
3、完形的作用。苛勒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13、 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14、 示范教学:“示范”是观察所学习的对象。包括: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15、 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16、 学习情境中的刺激:名义刺激和功能刺激17、 班杜拉认为人后天学习有两类: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观察学习)18、 心里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19、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3)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20、
4、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决定论(创始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代表人华生,可追溯到洛克的白板说、二因素论(德国斯滕)、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1、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心理发展涉及的重要概念:图式(最基本和核心)、同化、顺应、平衡22、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发展观:提出“最近发展区”。23、 加涅按学习内容分学习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我国)学习按照内容来分有: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以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24、 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四类:机械的接受学习;
5、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5、 桑代克的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26、 巴甫洛夫进行的实验为:狗分泌唾液实验,包含的学习规律:消退律、泛化与分化律。华生:恐惧形成实验,研究: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27、 斯金纳把条件发射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发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所有行为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二、 名词解释:1、心里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 最近发展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
6、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能够运用已有的只是经验独立地完成任务,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即可达到的水平,另外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是最近发展区。3、 程序教学:指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4、 自我效能感:即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5、 观察学习: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
7、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在某些情境下,只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就可以在间接中学到某种行为。也称为“替代学习”。6、 元学习:是指个体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涉及的是个体如何获得其赖以进行学习的机能的问题。7、 正强化:是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作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8、 负强化:是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作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负强化。9、 认知结构: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构
8、成认知结构的核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10、 有意义接受学习: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11、 接受学习: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将新的知识结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12、 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对知识教学的独特贡献。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
9、就叫做“先行组织者”13、 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14、 学生的学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15、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三、 简答题 1、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问卷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问卷内容应生动有趣,回答方式简单扼要;问卷题目用语应避免表露研究者期待的答案;问卷不宜长,排列要合理有序;问卷材料的选择要严格和规范
10、,一般要通过预测进行性度和效度的检验。2、发现学习方法优点:(1)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技巧(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3、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的缺点:(1)发现学习可能浪费太多的时间,不适合作为获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方式。(2)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得,在一些情境中,学生必须用语言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3)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得知识,当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得到满足时,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获得新知识。4、 促进学习的条件:(1)知识的呈现方式,指提供知识的技术或方法。布鲁纳认
11、为人类有三种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动作再现表象、图像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2)学习的内在动机。5、 简述有(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的学习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概念。6、 认知结构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7、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8、 简述皮亚杰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
12、1岁)(4)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9、 简述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有哪些?理论意义: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心理发展的研究,因为学习过程就是心理形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应用意义:有助于人们掌握学习的实质及其规律,改进自身的学习,有效地认识世界。10、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目标分析、情景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11、 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知识的获得过程、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的评价过程。12、认知结构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13、自我效能感的功
13、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14、程序教学遵循的原则: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15、试述布鲁纳关于发现法教学模式的观点:1)特点:教学是围绕一个问题情境展开,而不是围绕某一个知识项目展开;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3)没有固定的组织任务。2)教师的任务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激发许嵩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16、程序教学基本原则: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
14、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之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要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的学习。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4)低错误率:将错误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反应。17、程序教学的优势:1)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常会 第六章 1、加涅1969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2、加涅对学习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3、加涅学习的八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4、加涅对学生
15、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5、学习条件学习是加涅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6、学习的过程与条件:(1)动机阶段的学习(2)领会阶段条件(3)习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7、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特点):(1)学习基本观点的折中性(2)学习条件学说的开拓性(3)学习理论研究的独特性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潜能的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生中心地位的学习理论。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
16、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3)让学生身处在一个和谐、融合、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10、典型教学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科恩,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罗杰斯,开放课堂教学模式韦伯。第七章1、 学校智育的核心任务:掌握知识。2、 知识:狭义的知识仅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广义的知识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3、 知识的分类:(1)潘菽:感性知识的学习和理性知识的学习。(2)奥苏贝尔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3)加涅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17、动作技能、态度(4)安德森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5)梅耶 言语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4、 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5、 知识的巩固需要识记和保持。6、 学习内容的直观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实物直观: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观察、搜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为对象的直观活动。如:模型、图片、幻灯、电影等。言语直观: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7、 概念的功能:称谓功能简化认识功能系统化功能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没有概念就无法判断,进行
18、逻辑推理。8、 概念的同化: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法。9、 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10、 概念的运用水平:知觉水平的运用、思维水平的运用。概念的教学方法:例证法、规例法。11、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3)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2、 原理: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说明。13、 原理学习
19、的过程:(1)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2)理解原理所描述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3)将原理内化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内在依据,在原理表述的基础上形成运用原理的智慧技能,甚至是相关的认知策略。14、 影响原理学习的方式的因素: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语组织。15、 问题解决: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过去所学原理的简单运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当当前的情境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在问题解决中,需要把简单原理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情境。16、 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1)促使学生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2)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上
20、的知识的实践价值;(3)通过问题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则记忆得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4)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5)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的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6)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习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17、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1)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2)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18、 陈述性知识:
21、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 知识,或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时间、态度等。它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19、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1)动机性策略(2)复述策略(3)组织者策略(4)多通道策略(5)多表征策略(6)复习策略(7)系统化策略20、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纤维化操作步骤的知识,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1、 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策略:(1)展开性策略(2)变式策略(3)比较策略(4)辅助辨别策略(5)练习和反馈策略(6)条件化策略(7)分解性策略第八章1、 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1956布鲁纳等人的工作。2、 学习策略:(1)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2)是学习的调
22、节和控制技能;(3)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3、 学习策略的分类:(1)尼斯比特和舒克史密:质疑、计划、调控、审核;(2)麦卡夫(1990):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3)丹瑟斯(1985):主策略、辅策略。4、 元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就包含元认知的思想。5、 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识:它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知。6、 元认知策略: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
23、制。有四种:计划监控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7、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和方法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认知策略分为: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和思维、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8、 (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包括:表征问题、解答问题、思路总结三个阶段。表征问题的思维策略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思路总结阶段的思维策略9、 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2)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要能识别重要的谢谢策略并能够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教学注重元认知策略的训
24、练,使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灵活。10、 布朗的三种训练方法:盲目训练法、感受训练法、感受自控训练法。第九章1、 动作技能第十章1、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2、 迁移的种类:(1)从迁移的结果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2)从迁移产生的情景看,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水平迁移。指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3)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4)从内容上看,可
25、分为一般性迁移和特殊迁移。特殊迁移:是特定事实与技能的迁移。3、 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从实践上看,学习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理论方面,学习迁移有助于深入揭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是学习理论建立的主要支柱。4、 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提出者是沃尔夫;共同要素说:是桑代克提出。概括说:贾德进行过一个“水下击靶”实验。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同意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进行概括而引起的。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5、 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1)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
26、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2)促进认知迁移的方法: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6、 认知结构:简单而言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上,它是学生某一学科的特殊领域内观念的全部内容及组织。7、 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分为四种: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迁移;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迁移。8、 迁移的结构匹配说(1)詹特纳:结构映射说(2)莫兰、格里恩:问题空间匹配说9、 迁移的图式理论(代表人物:里德)10、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客体因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
27、指导。(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学习者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心向即定势认知策略与元认知。11、 迁移心向:指学生将已学知识经验迁移到新场合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实验卢钦斯的量杯实验。12、 促进迁移的方法:(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步骤(2)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3)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4)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13、 变式是通
28、过变更对象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十一章1、 智力结构的观点:(1)二因素论:斯皮尔曼(2)群因素论:瑟斯顿(3)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阜南(4)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2、 智力理论新进展:(1)多重智力论:霍华德加德纳。(2)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3、 我国学者认为: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种基本因素组成。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4、 比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推孟采用了智力商数,即智商(IQ)。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5、 智力培养原则:1
29、)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智力;3)创造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6、 针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广度、组织、相互关系、创造力、信息和感觉、行动。7、 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斯腾伯格(应用智力)。元认知研究代表人物是弗拉维尔。8、 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9、 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评价创造性思维的指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异性。10、 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有较好的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以创造
30、性个性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以创造性成果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是大家公认的、较为客观和公正。11、 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1)创造力的发展特点(2)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12、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第十二章1、 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品性、情操等。它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2、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
31、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 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4、 品德的心理结构观点:(1)三位一体的心理品德结构(2)四要素理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品德心理结构的系统学说5、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连续性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阶段性5)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6、 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1)杜威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主要贡献是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他的道德发展研究是建立在思维发展
32、基础上的;提出”对偶故事法”3)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两难故事”。7、 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1)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品德理论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8、 凯尔曼1961提出的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和 内化。9、 道德认知: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规范和人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10、 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时所体验的情感。11、 道德意志:指一个人自觉地战胜利己的道德动机,坚持排除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的、任务,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活动12、 道德行为的形成:1)道德行为:个人
33、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的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道德的行动。它是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2)美国心理学家J.莱斯特指出人的道德行为由四个过程组成:解释情境、做出判断、道德抉择、实施行为。13、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外部因素 社会文化条件(社会风气、民族文化、学校与集体); 家庭环境。内部因素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14、 品德培养策略:1)晓之以理,提高认识;2)动之以情,引起共鸣;3)导之以行,落实行动。15、 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2)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
34、强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16、 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发展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作用,促进转化。第十三章1、 心理健康:(1)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个体在这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2、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3、 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
35、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4、 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意义:1)现代生命观、现代健康观、现代教育观都对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时代赋予的任务。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4)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5)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5、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指在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
36、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整体性原则(3)平等尊重原则(4)艺术性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由罗杰斯提出)(6)保密性原则(7)坚持性原则(8)适应个别差异原则6、 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2)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3)发展优先,放重于治的策略。7、 途径:(1)按性质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2)按形式分: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补救性教育、个别发展性教育、个别补救性教育8、 矫正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方法与技术:(1)方法:心理分析法、患者中心疗法、行为主义方法。认知疗法、宣泄疏导法、自我防御启动法、自信疗法、(2)技术
37、: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削弱法、隔离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第十四章1、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 学习动机分类:按社会意义:正确高尚的动机、错误低级的动机;按起作用的时间长短:直接的近景动机、间接的远景动机;按动机其作用的大小:主导性的学习动机、辅助性的学习动机。3、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4、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好。2)对某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
38、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简单。5、 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奥苏贝尔: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6、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活动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利用原有的内部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第十五章1
39、、 自我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自我概念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2、 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是詹姆斯,分为身体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自我概念和纯粹的自我概念。3、 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1)注意辅导学生从学习中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人进过自我评价之后。能自我接纳而且感到自尊。(2)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来影响其学业。(后团体奖励效应、动机训练、归因训练)4、 归因:将行为和时间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5、 归因对学习的影响:1)归因与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认为失败无法避免。2)归因与成就动机6、 控制点:由罗特提出。指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对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的定向,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定向。7、 学校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1)正确进行口头要求(2)指导完成学习任务(3)合理进行教育强化(4)注意运用言语反馈(5)直接给予学生正确的归因暗示。8、 分类:(1)按焦虑的性质: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2)按造成焦虑的根源: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9、 如何调节和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的问题:1)改变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调适压力;2)帮助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建立自信;3)创造适宜的学习气氛,劳逸结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