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考试试题(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动物营养学考试试题(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考试试题(12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动物营养学考试试题-第 11 页 第一章l 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害无毒的所有物质l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成为营养物质l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事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成分l 饲料中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他们的基本功能?答:1. 水 它是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在饲料中以游离水,吸附水,结合水形式存在2.碳水化合物 它是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它的结构和成分有差异,对于动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作用3.脂类 作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能量的贮备存在于动物体内4.蛋白质 她是生命的
2、物质基础,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和重要的,不能被其他营养物质代替5.矿质元素 作用维持体内内环境,组成骨骼,作为霉的活化剂和成分,组成激素的成分6.维生素 作为活性物质的辅基或辅酶,有的是激素的组成成分或起抗氧化作用l 饲料与营养物质的差别?以及二者的关系?饲料是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害无毒的所有物质.而营养物质是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成为营养物质由此可以看出饲料的范围比营养物质范围大,及饲料包括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饲料的一部分,是饲料的重要成分.第二章1.采食量: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一般以日采食量表示,即动物在24h内采
3、食饲料的重量2.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自由采食量决定动物的采食能力3.实际采食量: 是动物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对采食量的一种计量方式,在不同的饲养制度下,动物实际采食量是不同的4.消化: 是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5.吸收:指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被运送到机体各部位,供机体利用。6.:消化率、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通常用饲料中可消化养分
4、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数表示7.利用率:动物处于维持代谢状态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占采食量的百分比8.表观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营养素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9.真消化率:在表现消化率基础上,扣除粪便中的内原部分,所得到的消化率为真消化率2、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3大消化方式?l 物理消化:是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事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l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以及饲料中所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l 微生物消化: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3、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机制?l 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
5、扩散俩种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脂溶性物质和一些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转运)的过程,其特点是不消耗能量。易化扩散: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膜内载体的参与下的一种顺离子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如水、电解质、简单多肽、Ca+等。 l 主动吸收:是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需要载体的参与,同时消耗能量,它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方式l 胞饮吸收:是吸收细胞以吞噬的方式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吸收的过程.4、猪、家禽、反刍动物、非反刍草食动物的消化特点?l 口腔:猪口腔内牙齿较发达,可以将食物进行充分咀嚼,家禽的喙代替了家畜的唇,没有牙齿,食物直接进入嗉囊,非反刍食草动物牙齿更发达,对饲料拒绝的时间更长,反刍
6、动物没有门牙,具有独特的反刍现象l 胃:猪有相对大的胃,家禽具有俩个胃和一个嗉囊,一个是腺胃分泌消化液,一个是肌胃,是研磨食物作用,嗉囊是储存食物的,马胃比较小,只能消化少量食物,主要是推动事物进入小肠,反刍动物有四个胃,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前三个进行微生物消化,后一个进行化学性消化l 肠道:猪对粗纤维消化能力有限,只能消化少量的纤维,家禽微生物消化主要在盲肠中进行,马对粗纤维i消化介于猪和牛之间,反刍动物经过瘤胃和大肠的二次微生物发酵,利用粗纤维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5、影响采食量的因素?1).动物的生理因素 1.体重 体重越大为持续啊哟的能量就越大,采食量就越大2.动物
7、的个体差别和生理状态 动物个体对饲料的喜好程度不同,以及处于不同生理阶段对采食量也有影响3.疾病因素 疾病对动物的采食量影响最大4.条件反射 训练动物建立条件反射,以便提高采食量2)、饲料的物理化学性质l 味道:不同动物对不同味道的喜好程度不同。反刍动物:甜味;仔猪:甜味;成年猪:酸味;鸡:感受范围比较宽,味道的不同就影响采食量l 气味:由挥发性物质产生,添加香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动物对事物的美味感,但不能弥补质量低劣的食物l 物理性状:饲料的组织结构和颗粒大小影响饲料被接受的程度l 视觉:颜色不仅指示饲料的位置还影响动物的采食量3).饲料营养物质含量因素 含量不同影响采食量4).饲养环境 卫
8、生又安静的饲养环境,是动物的采食量过程正常,保证动物健康成长6、影响动物对饲料消化率的因素?(一)动物因素 1、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类的动物,消化道结构和容积,消化酶种类和数量,微生物消化的位置和能力等均有差别,及消化能力不同2、动物年龄和个体差异 幼小动物消化系统还没发育完全,极易遭到劣饲料刺激和损伤,消化酶减少,消化能力差,成年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影响不大(二)饲料因素 1种类 饲料种类不同,营养物质含量差别大,质量和消化性差异大2.化学成分 粗蛋白含量高,有利于动物的消化,粗纤维含量高,不利于动物的消化3.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饲料本身含有的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4.饲料
9、加工 饲料的加工方式也影响动物的吸收(三)饲养管理技术 1.饲养水平 饲养水平对杂食性动物的影响较小,对草食性动物影响大2.饲养条件 在温度适宜和卫生健康条件较好的条件下,动物对魔种饲料的消化率高于恶劣的饲养条件3.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添加适量的抗生素,酶制剂,益生素,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动物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第三章1简述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燃烧的能量不能完全转化为能被动物利用的有效能,营养物质再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代谢的过程中伴随这一部分流量的损失,这部分在体内转化过程:总能包括消化能和粪能(1.没消化的饲料),消化能包括代谢能和尿能(饲
10、料代谢的部分能量),代谢能又分为净能和热增耗(采食,消化,代谢产物消耗的能量),净能包括生产净能(1.组织能量2.怀孕,哺乳3.毛发4.劳动)和维持净能(1.基础代谢2.随意活动3.体温调节4.废物的产生和排泄) 2试述能量对动物生产的意义?l 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产品 1.维持生命 动物所进行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没有能量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2.维持体温 体温的维持是由体内的产热和散热俩个生理过程进行调节的 3.生产产品 动物生长繁殖生产产品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沉积,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沉寂都需要消耗能量, l 能量过多过少都对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的能量
11、浓度 3热增耗的来源有哪些?热增耗来源于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代谢所消耗的能量产热,是采食后的体热差,因此热增耗来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代谢 4. 试述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l 动物因素 1.生产目的与能量效率 2.动物种类和能量转化效率 3.增重成分和能量效率l 饲料因素 1.饲料种类和能量效率 2.热增耗与能量利用率 3.饲料营养成分与能量利用率 4.饲料添加剂与能量利用率 5试述各类动物的能量体系为何不同? 从消化代谢来看,不同层次的有效能包括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维持净能、生产净能。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对不同的动物采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一般情况下,
12、消化能只考虑粪能损失,未考虑气体能、热增耗损失,不同的动物她的消化能不通,进而造成能量体系不同, 不同的动物其粪能,尿能,热增耗 以及发酵产热不同,以及动物饲养目的不同其生产净能不同,动物本身代谢不同,消耗的能量也不同,最终导致能量体系不同.第四章1.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有何不同? 由于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其胃肠道结构的不同,对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利用不同.在单胃动物胃肠道中只有单糖才能被直接吸收,其他形式的糖必须被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或者微生物来源的酶降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利用,他们在小肠前段被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对单糖的吸收最强,回肠吸收很少,大肠和胃对单糖的
13、吸收最少,而反刍动物由于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发酵,瘤胃是主要的消化部位,被吸收的主要物质是挥发性脂肪酸,以单糖吸收很少,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被代谢成挥发性脂肪酸,而宿主细胞需要的葡萄糖,大部分要经过发酵产品通过糖原异生过程供给,是碳水化合物供给葡萄糖的效率变低.2. 碳水化合物有什么营养功能?营养性多糖的营养生理作用l 动物体内的能量来源 l 动物体内的能量贮备物质 l 动物产品合成的原料 l 营养性多糖的其他营养生理作用 结构性多糖的营养生理作用l 提供能量l 粗纤维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必需营养素l 精粗饲料比例对产乳的影响l 提供消化道发育l 粗纤维可降低有机化合物的消化率动物自身合成糖类生理作
14、用 l 自身合成的糖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作为体内代谢的活性物质,细胞的结构成分,参与各种生命过程.3. 简述非淀粉多糖的分类及抗营养特性。非淀粉性多糖按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和非水溶性淀粉多糖.抗营养性特点: 1.降低物理性消化的有效性,延长食糜的排空时间,抑制动物采食2.与酶和底物结合,导致营养屏障作用,降低化学消化有效性 3.为后肠细菌提供营养底物,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加剧宿主和细菌之间的养分竞争 4.加快胃肠道粘膜更新,导致消化酶代谢偿性分泌,增加内源性物质损失4.寡糖的功能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 促进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2. 结合并排出外源性病原菌 3. 调节机体的免疫系
15、统 4. 寡聚糖的能量效应 第五章1 简述脂类的定义及分类。脂类: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脂类按是否与碱发生皂化反应非为可皂化脂类和非皂化脂类.可皂化脂类包括简单脂类和复合脂类,非皂化脂类包括固醇类,萜烯类.脂溶性维生素2 简述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a) 提供能量含能高。代谢损失少,有较低的热增耗较高的消化率(b) 贮备能量 c) 提供必需脂肪酸d) 协助脂溶性物质的吸收e) 维持体温、防护作用及提供代谢水 f) 调节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g) 其他作用 在饲料加工中,添加脂肪可降低粉尘,提高颗粒料质量。 提高饲粮的适口性和采食量 3 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脂肪消化、吸
16、收和代谢的特点。反刍动物 脂类在瘤胃的消化特点是:不饱和脂肪酸氢化变成饱和脂肪酸。微生物合成支链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多。甘油被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少量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l 从瘤胃中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脂类是由微生物合成的脂类、少量瘤胃中未消化的饲料脂类和吸附在饲料颗粒表面的脂肪酸组成。l 甘油在瘤胃中被降解成了挥发性脂肪酸,在反刍动物十二指肠中几乎不存在甘油一酯。l 乳化形成的混合微粒由溶血磷脂、脂肪酸和胆酸构成。l 短链脂肪酸(小于14个碳原子)不结合到混合微粒中,可以直接被肠壁吸收。吸收特点 瘤胃壁吸收短链脂肪酸 空肠前段吸收混合微粒中的长链脂肪酸 空肠中、后段主要吸收混合微粒中的其
17、他脂肪酸。 代谢特点: 贮存在动物体内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动员而分解供能,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 mol甘油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2022molATP。 饲料来源的脂肪酸和内源代谢提供的脂肪酸,在细胞内分解的主要途径为-氧化。 偶数碳原子脂肪酸经过连续-氧化降解生成多个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和FADH2,产生大量的ATP,例如1mol棕榈酸(16碳饱和脂肪酸)彻底分解净生成129mol ATP。 按每mol ATP储存能量33.47kJ计算,棕榈酸在体内-氧化供能的效率约为44%。单胃动物: 吸收特点:脂类到达十二指肠后,在肠蠕动的作用下与胆汁混合并乳化形成水包油滴消化特点:胰脂肪酶在辅脂酶(
18、将前者吸附到水界面上)协助下将甘油三酯水解为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分类及营养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是指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分类:主要有三种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必需脂肪酸的营养和生理作用 1作为生物膜的构成物质,维持其正常流动性 2. 合成前列腺素:包括凝血恶烷、环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 3. 调节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必须与必需脂肪酸结合后正常转运第六章l 必需氨基酸: 是指动物不能由体内代谢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l 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是指动物在某一生长阶段
19、或生理状态下,内源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l 半必需氨基酸;是指机体内以必需氨基酸作为前体合成的氨基酸,反应是不可逆的l 限制性氨基酸;指饲粮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氨基酸。 l 理想蛋白模式;理想蛋白模式的本质是氨基酸间的最佳平衡模式,以这种模式组成的饲粮蛋白质最符合动物的需要,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l 非蛋白氮;粗蛋白中除了真蛋白质外,还包括游离氨基酸、肽、酰胺、生物碱、有机碱、氨、尿素、尿酸和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a) 简述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非反刍动物: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在胃和小肠上部进行,已通过酶解的化学性消化
20、为主,并伴随部分物理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蛋白质进入胃后,胃酸一方面是蛋白质变性,破坏其结构,暴露其对蛋白酶敏感的肽键,胃壁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激发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蛋白质转化为游离氨基酸,二肽,三胎后吸收,这些物质通过细胞内途径进入肠粘膜细胞,反刍动物: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主要以瘤胃中微生物消化为主,真胃和小肠中的化学性消化为辅,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中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一次讲解成肽和氨基酸,其中一部分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直接合成微生物蛋白,一部分在细菌托氨酸基酶降解为氨,挥发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在被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 过瘤胃蛋白与微生物蛋白进入真胃
21、和小肠继续进行化学消化,有胃肠道分泌的各种蛋白酶和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在被吸收.b) 非蛋白氮对反刍动物的意义?尿素饲用应注意哪些问题?非蛋白氮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氨基酸,肽.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可以直接用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经过多次循环后大部分非蛋白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少量由尿排出,尿素饲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适应期23周,缓慢增加到所需用量 (2)合理搭配饲粮, 与谷物精料混合饲喂,促进能氮同步释放 。(3)控制用量,尿素在饲粮中的含量不超过其干物质的1% 。(4)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含量。饲粮含有大量非蛋白氮饲料时,减少尿素。 (5)避免与水同时饲喂,应在饲喂尿素34 h后饮水。
22、(6)避免与含脲酶高的饲料如生大豆、偏生的豆饼等混喂(7)3月龄以下的反刍动物禁止用尿素。(8)尿素中毒,及时解毒。可用2%的醋酸溶液灌服或用0.5%食醋灌服。c) 反刍动物瘤胃蛋白质消化的优缺点有哪些?1)可以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和必需氨基酸,满足反刍动物的维持需要,并保证一定的生产水平2)可以利用劣质蛋白质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利用非必需氨基酸合成必需氨基酸,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3)瘤胃蛋白质消化的缺点在于大量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被 微生物降解,存在能量和蛋白质的双重损失4)瘤胃蛋白质降解率不仅决定了过瘤胃蛋白的数量,也影响着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 适宜的瘤胃蛋白质降解率有利于充分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营养学 考试 试题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