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第 5 页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b(2)能够说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b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内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_肺炎双球菌的类型有无荚膜有无毒性菌落(光滑、粗糙)S型细菌R型细菌2.实验过程: 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鼠体内有_ 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
2、鼠_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_,鼠体内分离出_特别提醒: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但DNA分子在加热变性后待温度下降时又可复性思考: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 有毒性, 无毒性。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有,没有)毒性。在第四组的结果说明,出现了活的 (S型细菌、R型细菌)3.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 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 转化因子。(此实验能证明该遗传物质是DNA吗? )【习题巩固】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2在肺炎双球菌
3、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有毒R型 无毒R型 有毒S型 无毒S型A BC D(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实验过程、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脂质、多糖荚膜) (有/无)S型细菌、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有/无)S型细菌和R型细菌、活的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DNA酶 (有/无)S型细菌2、实验结论: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 是遗传物质。(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 )【习题巩固】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过程和表明,将S型细菌的_和_与R型活细菌
4、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型细菌。(2)过程表明,将S型细菌的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型细菌转化为_型细菌。(3)过程表明,转化成的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具有_性的_型细菌。(4)本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A杂交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蔡斯和赫尔希,同位素示踪法)课本P49,结合图3-1,并阅读文字内容1实验方法_法,用35S、32P分别标记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生活方式: (2)噬菌体的结构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培养培养含35S的细菌培养基 35S标记的 噬菌体 含35S的 培养培养大肠
5、杆菌 32P标记的 含32P的 含32P的细菌培养基上清夜放射性_沉淀物放射性_a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2)侵染细菌b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上清夜放射性_沉淀物放射性_新噬菌体中含32P4实验结果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相互对照)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5.实验结论: 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吗? 【习题巩固】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AR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多糖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 )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 D细菌的核糖体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