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6页).doc
《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16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第 15 页如何注意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 学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场地、天气等各种因素,往往导致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的发生。这不仅给身体带来损伤,更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而且对周围的学生和广大群众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这不但不利于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又加重了学校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如何正确处理学校体育与安全问题,减少学校体育教育中伤害事故
2、的发生,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一.体育课中安全事故的现状 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体育,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从表面上看,各个学校的体育课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真正属于体育课内容的项目不但不多,而是减少了。现在的体育课完全是出于安全方面的因素。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女生做做慢跑,玩玩游戏,打打羽毛
3、球,乒乓球,玩玩软排球,呼拉圈和跳绳等。男生体育课玩玩篮球和足球等,算是比较大型的体育课了。 初中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看好自己班上的学生不能打架,特别是男生。处于逆反心理和性意识的萌芽阶段的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由于身体的异常接触而导致打架现象出现的例子多不胜举。 总之,出于安全原因,体育课渐渐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体育课虽能有效减低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从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社会需要性出发,明显是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格的。这样的体育课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意志,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普遍下降,最终会造成更多的体育安全事故现象的出现。二.
4、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主要的类型1.动性损伤 运动性损伤即为体育教学中,由于场地,器械、动作、身体状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损伤事故的发生。2.春期躁动性损伤 青春期躁动性损伤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在体育
5、教学中,由于科目的特殊原因致使学生出现异常过于激烈的身体接触,引发学生青春期躁动的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导致学生不理性,违规性的斗殴现象的产生,而使学生人身安全受损伤。3.可抗力性损伤 不可抗力性损伤指在体育教学中,因自然灾害(雷击,冰雹,风暴,沙尘,地震)的不可预料性,不可抵抗性而使学生生命安全受损伤。三.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但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虽然现阶段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是以下四方面:1. 学生因素(1)缺乏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
6、据国内外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能更好地进入运动工作状态。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准备活动上“偷工减料”,最后在运动中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等现象,从而导致运动损伤。(2)技术动作的掌握缺乏科学性 体育运动中,学生在学习动作时,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认识不到位或在学习新动作时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上,因而在运动中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违背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征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3)身体素质差
7、由于受现行的升学制度影响,繁重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并占去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仅靠在校每周2至3节体育与健康课和1节保健活动课来锻炼身体,是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身体快速增长的需要的,正是由于身体素质的低下,在运动中遇到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4)自我个性的影响 个性是人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体育运动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兴趣和性格,兴趣和性格既是提高练习质量的保证,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有的学生活泼开朗,而有的学生孤僻懒散。前
8、者是兴趣不同所致,不感兴趣则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后者由于性格上的差异,那些孤僻内向的学生,往往反应较慢,运动能力较弱,且在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时,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不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和出现斗殴现象。2. 教师因素(1)教学观念的陈旧 大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军事体育影响,片面地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强调行动的一体化。这样的教学观念,长期以往只能将师生关系“演变”成了对立、统治、失衡的关系。教学变成了缺乏实效的机械操演,不但使原有的体育教学本色丧失殆尽,而且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2)教学基本功的落后 业务
9、无能,势必误人子弟,这对神圣的教师职业来说,也是不道德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落后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示范不到位、讲解不透彻的现象。最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动作技术、技能错误的概念。最终学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而造成运动损伤。(3)教学艺术和技巧缺乏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来提高学生在整堂课中练习的情绪,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练。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只注重动作技术、技能传播,忽视观察学生的本位思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场地器材的情况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更不能活跃学生情绪,使整堂课处于紧张状态,学生渐渐失去积极的心理状态,最终懒散地应付练习,因而导
10、致出现运动损伤。(4)教学无针对性 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影响,男女生之间存在着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相同年龄或性别之间表现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性别以及运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盲目地无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则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稳定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5)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如果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及时制止,往往会出现事故。再如,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或下雨,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等,有的体育教师依然盲目进行体育
11、课,在那样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课,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的体育教师更是进行放羊式教学,擅自离开教学岗位,根本没有在乎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是很容易导致体育课安全事故意的出现。(6)体育医学监督不健全和保护措施不落实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了解不够,未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缺少适当或必要的保护。3.学校因素(1)课务安排与学生运动时间存在矛盾 少年时期的学生的神经特点是易兴奋但不持久。因此,不论是哪种活动,练习时间都不应过长。然而,有个别学校存在着把一个班的体育课和活动课安排在同一个下午的现象,学生刚上完体育课,就到了体
12、育活动的时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低血糖的现象,从而导致事故的出现。(2)场地、器材因素 由于体育场地、器材造成学生运动损伤是很常见的,比如学校的足球场,如果场地不平整,活动中就很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又如学校的篮球架,如果不稳固,学生进行活动时倒塌下来容易砸伤学生。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以下二方面:学校采购器材和建筑场地时存在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让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和劣质工程流入学校;学校或体育教师没有按器材、场地使用说明、使用率、使用时间等情况对场地、器材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四.体育课突发安全事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注意 体育课 安全问题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