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第 6 页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600m3/h,其中含氨为7%(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要求:氨气的回收率达到98%。(20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二、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平均压力 常压(2)操作温度 : t=20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4)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2、;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8)设计参数一览表;(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4号图纸); (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4号图纸); (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目 录1. 设计方案简介 11.1设计方案的确定11.2填料的选择12. 工艺计算 12.1 基础物性数据11气相物性的数据 111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22367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 3.1 填料支承设备 83.2填料压紧装置 83.3液体再分布装置84. 设计一览表 95. 后记96. 参考文献97. 主要符号说明108. 附图(工艺流程
3、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1. 设计方案简介1.1设计方案的确定该填料塔中,氨气和空气混合后,经由填料塔的下侧进入填料塔中,与从填料塔顶流下的清水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用下进行吸收。经吸收后的混合气体由塔顶排除,吸收了氨气的水 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1.2填料的选择金属环矩鞍选用50401.0的金属环矩鞍填料,其主要参数如下:比表面积at:74.9 空隙率:0.96湿填料因子: 填料常数 A:0.06225 K:1.752. 工艺计算2.1 基础物性数据气相物性的数据混合气体平均密度:=427680()空气黏度:20,101.3Kpa下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 进塔气相摩尔比: 出塔气相摩尔比: 对
4、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混合气体流量 : kmol/h进塔惰性气体流量: kmol/h吸收过程属于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可得吸收剂用量为:根据全塔物料衡算式:V(Y1-Y2)=L(X1-X2)液气比 : 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采用贝恩-霍夫泛点关联式:即取泛点率为0.6,即圆整后取 泛点率校核:(在允许的范围内)填料规格校核: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率为:所以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合理。查表知, 0,101.3 下,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由,则293,101.3下,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液相扩散系数液
5、体质量通量为气体质量通量为脱吸因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查表知,所以,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查表得:则由 得,则 由 由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查表:对于环矩鞍填料,计算得填料高度为6000mm,故不需分段。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横坐标为:查表得:纵坐标为:查图,得填料层压降为:该吸收塔液相负荷较大,而气相负荷相对较低,故选用槽式液体分布器。槽式液体分布器为了使液体初始分布均匀,原则上应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喷淋点数。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不可能将喷淋点设计得很多。根据Eckert建议,当时。则总布液孔数为: 取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吸收 氨气 过程 填料 吸收塔 设计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