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说课稿(11页).doc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说课稿(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说课稿(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说课稿-第 - 11 - 页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三中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第一课时角。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第一课时角的表示与度量,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射线的定义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对角的进一步认识。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2、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的意义,了解角的表示方法及掌握角的不同单位的转换。在
2、教学安排上通过生活中角的图形例子引入,进而让学生由直观实物抽象出角的数学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出角的定义,对比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学会表示各种不同的角。在角的单位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时钟的时、分、秒的转换3、教学目标与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经验,按照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并了解角的度量单位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
3、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角的定义、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单位。难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教学重点的呈现:由直观到抽象,简单到复杂,逐步突出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运用对比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依据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
4、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演绎推理的学习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三、教法分析1、教学思想本节课贯彻有效教学的思想,采用对比启发式教学。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注重提供直观素材,各环节循序渐进展现。通过对比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经验。2、教学策略与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启发相结合,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四、教学过程1、角的定义举出生活中角的例子师生共同举出一些有关角的实例:钟表的指针、剪子等,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练一练:下列图形是角吗?【设计意图】:
5、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巩固. (1)静态角让学生动手画角,并提问角由哪些部分?引导学生尝试概括,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两条边。【设计意图】:教育学中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去做我才会懂” 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2)动态角利用图形的动态效果或圆规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动态角的定义。角也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设计意图】(1)让学生认识角的本质特征:角不仅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更重要的是两条射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数学 年级 上册 说课稿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