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案(4页).doc





《竹石教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石教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竹石教案-第 4 页竹石教学目的:1、认识“咬、破、研、磨、击、劲”6个生字,掌握“还、磨”的两种读音。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释义,翻译句子。2、 领悟这首诗的意义,学习竹子顽强不屈的品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上课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呢?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呢? 胸有成竹的来历: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
2、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晁(cho)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
3、,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可以发现什么?古代“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那么到底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 整体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那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作家简介: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燮读音,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著有板桥全集。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后辞官归田,曾一度卖画度日,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