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第 26 页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 年 11 月目录一、城市地质调查面临的形势3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4三、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概况5(一)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趋势5(二)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现状8四、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12(一)指导思想12(二)总体目标12(三)工作思路13(四)主要任务14五、工作部署16(一)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16(二)城市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17(三)城市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利用技术标准制定18(四)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科技创新19六、预期成果及社会经济效益21(一)预期成果21(二)社
2、会经济效益22七、保障措施24(一)组织保障24(二)技术保障24(三)经费保障25(四)政策保障25一、城市地质调查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中央要求城市工作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 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城市地质工作,对推进
3、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明确指示要求。2016年7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湖南岳阳召开的部分省份防汛工作会议上,要求国土资源部牵头,抓紧进行详查,加快摸清城市地下情况。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这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首次出现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土资源部党组高度重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姜大明部长在今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加强城市地质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明确要求开展地下空间三维调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示范,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和利用前景,加快查清
4、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推进城市立体发展和地下空间安全利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以及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在今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钟自然局长提出要精准了解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地质工作的需求,加大力度推进调查工作。 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优化城市群结构和空间布局,需要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土地和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地质环境是影响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总体上看,华北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主要受水资源制约,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主要受土地资源制约,西南地区城市发展主要受地质环境制约。我国19个重点城市群中,8个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因
5、此,合理优化城市群国土空间布局,迫切需要开展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提升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拓展城市地下发展空间,需要系统查明城市地质条件。地表土地供应紧张是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地下空间是城市再开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土地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程度总体较低,开发深度较浅,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禀赋特征,注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共生资源的协同开发,监控可能诱发的地质环境负效应。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资源条件。我国地级
6、以上城市每年可开采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可实现建筑物供暖制冷面积320亿平方米,相当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两倍以上,在城市新区、重大工程、新农村建设及旧城改造过程中,可以加大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利用力度,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城市及周边地区有地质遗迹798处,具有较高的旅游、科普、生态价值。充分利用这些地质资源,可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公众生活质量。 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需要加强重大地质问题调查与监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威胁人口61万人,威胁财产185亿元,18个城市受威胁人口大多超过1万人。我国102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9个城市2015
7、年最大沉降量超过50毫米。我国41个城市受岩溶塌陷影响大,42个城市受活动断裂影响较大,7个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在中度以上,54个城市地下水中发现“三致”有机物超标。解决以上重大城市地质问题,需要加强调查评价和风险管控。 三、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概况(一)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趋势 1862年,奥地利地质学家Eduard Suess编写的维也纳市地质,是城市地质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是在二战以后随着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地质在工作区域、工作思路、工作内容、调查评价方法、调查成果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作区域从单个城市扩展到城市群地区乃至国土规划
8、经济开发区。工作思路从调查分析单一的地质问题转变为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发展的需求,超前服务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内容从单纯查清地质条件到涵盖废弃物处置、水土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多目标地球化学、生态地质调查等多种内容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方法从利用地球化学和物探技术为勘探开发服务拓展为多学科、多种先进的勘察、检测、分析技术相互结合,评价与编图从定性描述深入到定量评价。地质信息从编制纸介质的图件、报告提升到建立空间数据库和GIS平台上的地学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及时更新、动态评价和社会共享。 21世纪开始,以整体观点研究城市地质问题的工作得以深化,以适当的指标
9、体系定量表征城市地质质量,进而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监测系统,并将其纳入城市环境总体管理的轨道。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地质工作的基础好,城市地质调查和填图任务已基本完成,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动态化、超前化”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城市地质工作的特点。现代城市地质工作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城市地质工作重心将倾向于已有地质数据的管理、更新与重构,构建城市三维或四维地质模型。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国内大部分主要城市的城市地质工作,如英国已在40个城市的开展了城市地质填图工作,目前倾向于针对各个城市已有数据的整理与三维模型化,构建城市地质数据库并进行更新、管理与维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
10、了全国尺度的区域性三维地质模型。 二是城市地质数据与信息将倾向于地质模型结合已有的网络软件(如Google Earth)进行发布,并构建数据交流平台。采用已有的网络软件可让非专业人员在无需培训的情况下查询、缩放和选择地质数据与地学信息。通过构建数据交流平台,了解不同部门开展的相关工程活动,集成其它成果数据,吸收用户反馈意见,完善城市地质成果,提升各类地下数据及地质成果的可用性等。 三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在不断扩展,面临着解决成果应用服务机制的问题。城市地质所涵盖的内容是逐渐发展、动态的,其工作重点由最初的城市规划所需地质信息逐渐发展为囊括城市决策层在城市规划、发展、建设和管理过程中
11、对地质资源利用、地质安全保障和地质条件优选等方面所需的系统的、全面的地质信息。而伴随着城市地质数据与成果的丰富,如何让数据与成果在非专业的政府管理者及社会公众得到有效利用将会是城市地质工作需要解决的难点。 四是城市地质学术研讨、成果交流与项目合作等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组织在这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国际社会组织通过实施研究计划、组织学术研讨、编撰城市地质专著等活动,促进了各国城市地质工作方法、成果等方面的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影响,对城市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
12、着世界各国城市地质工作的大力发展,国际社会组织将为学术研讨、成果交流与项目合作提供更多的契机。 (二)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现状 1现有工作基础 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在城市地质调查方面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完成了306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环境资源摸底调查。2004-2012年,开展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活动断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各类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摸清了地下水、地热、矿泉水、地质景观等地质资源状况。 完成了6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2004-2009年,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杭州等市政府合作,开展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13、,系统建立了城市地下三维结构,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决策平台和面向公众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系统。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在总结试点城市地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采用部、省、市的多方合作模式,完成了福州、厦门、泉州、苏州、镇江、嘉兴、合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济南等28个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以城市群为单元,推进综合地质调查。2010年以来,为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划的需求,组织开展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北部湾、长江中游、关中、中原、成渝等重点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强化精准服务。打破专业界限,创新成果表达内容和方式,编制了一系
14、列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对策建议报告,在服务城市和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地质问题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质成果服务成效尤为明显。 2取得的工作经验 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经验,开创了城市地质成果服务规划国土资源、重大工程安全运营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路径,构建了地质工作服务城市规划管理的常态机制,实现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融入政府管理主流程。 以福州、厦门、嘉兴、丹阳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经验,探索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等三方合作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了三
15、方积极性,建立了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大型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经验,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为代表,瞄准重大需求,聚焦重大问题,打破专业界限,统筹部署工作,创新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增强了城市地质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决策建议话语权。 城市地质调查技术要求逐渐得到规范,形成了以一模(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一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路)、一平台(综合地质信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技术方法体系,发布了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但是城市地质工作理念
16、还停留在服务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缺乏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的工作意识,不能满足城市地上地下统筹规划、资源环境协调开发与保护等后工业化时代的新要求,难以支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安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地质信息精度低更新慢,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需求。我国仅34个城市开展了三维城市地质工作,尚有300多个城市未推进系统的城市地质工作,已开展的城市地质调查中小比例尺多,大比例尺少。不同部门存储的地质资料分散管理,没有及时汇交和更新城市地质信息,难以起到提高城市地质信息精度的作用,城市空间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需要的地质信息不足。、未形成标准化成果产品体系,成果服务难于融入城
17、市行政管理主流程。针对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缺乏相应地质调查评价报告和图件。针对工程建设市场,缺乏系统的地质信息资料服务产品。针对城市日常运行管理,缺乏重大地质安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地质灾害风险等监测预警产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融合难,存在“两张皮”现象。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机制不完善,难以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上海等不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各异,探索形成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国推广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央和地方联动、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融合发展、政府多部门协调等方面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推进城
18、市地质调查工作。 四、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精准了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大力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开展重大科技问题攻关,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 (二)总体目标 2020年之前,完成1
19、00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完成25-30个城市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启动2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初步构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到2025年,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全覆盖,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利用理论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系统完备的城市地质工作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保障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思路 1分类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 140个中等(城市人口超过50万)及以上城市,按照城市地质调查规范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其余198个小城市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地质 调查 总体方案 2017 2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