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10页).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第 10 页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重要表现。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掌握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政策,初步了解中国近代时期晚清王朝所做的一些政治改革,初步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各种图
2、文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演进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落日辉煌”的折射。深刻体会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恶劣影响及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落后,产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强烈欲望。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材
3、料,并思考以下问题:1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职位?内阁制与丞相制有何不同?(提示:可结合以往历朝丞相的权力来比较思考)2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3清朝的边疆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有何启示?4君主专制的强化对我国社会有何影响?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关于丞相地位变化的材料,联系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学习。阅读材料: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
4、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请思考:(1)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此问题比较简单,可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以简疑诱趣,引入新学内容)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课堂探究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试分析宰相制度“立”与“废”各有何利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共同得出结论)来源:学科网ZXXK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
5、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独操权柄,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过渡古代篡夺皇位的人,基本是当朝的权臣、重臣,如王莽、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朱温、赵匡胤等人。鉴于这些历史教训,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对功臣和权臣狠下毒手。在废相问题上有两次重要的行动,一次是诛杀胡惟庸案,另一次是诛杀李善长案。资源共享胡惟庸案: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其中胡惟庸在中书省主政时间最长、权最重。再加上他和当时被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
6、亨、平凉侯费聚密相往来,朝廷政治首脑和军事贵族结合在一起,使朱元璋有所警觉。而胡惟庸由于权势日盛,骄横跋扈,不知节制,这正好给朱元璋以把柄。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了胡惟庸,趁机取消了中书省,并立下法度,以后不许再设丞相一职。朱元璋还利用胡案,将凡是心怀积怨,行为跋扈,对皇家统治有危险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陆续列为胡党,处死抄家。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处死已经退休多年,77岁高龄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及其家七十余人。因胡案被诛死或已死被追夺封爵的功臣共计有21侯,株连而死者共达3万余人。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
7、强。2设立内阁教师过渡明朝终于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矛盾,但之后皇帝的政务实在繁忙,那么,明朝皇帝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国家政务呢?历史再现学生可以表演小品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天,再现废丞相后朱元璋一天当中处理政务的繁忙场景。教师问:明朝皇帝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国务呢?挥洒一刻朱元璋另外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所委派的秘书称为“大学士”。大学士的官阶很低,只有正五品,比各部首长(尚书正二品)要低三级。朱元璋对自己的决策沾沾自喜,认为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明政权于不坠。所以他下令“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请求,凌迟处死。”朱元璋来自民间,政权又由他创立,对于繁琐的政务,还可以勉强应付,但开
8、国几代后的帝王中却不乏是生于深宫之中花花太少,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各种政务,必然手足无措,最后只有依靠内阁,甚至是委权于宦官。这样,就使大权渐渐落入大学士之手,像张居正成为没有宰相名份的宰相,内阁成为没有中书省名份的中书省,明后期甚至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宦官专权局面。史料链接提供有关明朝内阁的相关史料:(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检讨、侍讲、侍
9、读等翰林院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宫(太子宫府)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其后士奇、荣等迁尚书职,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诰敕房、制敕房(内阁的两个辅助机构,负责机密文件的誊录、保管工作)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明史卷72职官志高皇帝(明太祖)罢中书省,以天下事委之六部,文皇(明成祖)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而票拟,渐而称辅臣
10、,浸失初意。至嘉靖以后严嵩、张居正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叶向高纶扉奏稿卷10乞休第十一疏师生互动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师)在我国,提起“宰相”,可谓无人不知。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其实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名称,同学们可以回忆:在以往的朝代中,“宰相”的正式官名是什么?(生:回忆,回答)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等。(师:总结)尽管“宰相”不是某种官职正式的名称,但这个称谓却是十分贴切的。请大家查阅字典,“宰”和“相”的本来含义是什么?
11、(生:查阅字典后回答)“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这两个字将宰相的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辅佐皇帝,统领百官。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特点和以前所学知识,讨论在封建社会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生:讨论,回答)积极作用: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师)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但废相之后,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这会造成什么后果?(生)皇帝个人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往往失之偏颇、草率。(师)因此,明太祖不得不设立内阁。对内阁设立的过程做简单处理后,师引导学生对“史海探微”之思考题进行讨论,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人民 高中历史 必修 专制 时代 晚期 政治 形态 教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