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1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第 14 页 2010届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存档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基于基层运行视角 专 业: 财政学 院 系: 财管学院 年 级: 财政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授 目录前言3摘要4ABSTRACT 5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出台的背景6二、湖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实施情况6(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获得的政策支持6(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8三、省管县财政体制在黄冈市的总体运行情况9(一)县级发展机遇大大增加,县域经济长足发展9(二)县级收入增长加快,全市财政收入稳步攀升10(三)支出结构优化,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
2、展11(四)“三农”投入增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1四、黄冈市在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12五、进一步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13六、结语14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前言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这是对前些年“市管县”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是上层建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大改革,对于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效能、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学术界
3、和实务部门再一次掀起了关于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的小浪潮,各地也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实行多项改革措施。同时,本人在大学期间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等相关问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也密切关注省管县的推行进程。而且本人来自黄冈基层,故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基于基层运行视角”作为本次毕业论文选题。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然后系统阐述了湖北省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的实施具体情况。最后特以家乡黄冈市为例,探讨湖北省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和今后对财政体制改革有何借鉴意义和推动力。实践证明,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新体制,是湖北省
4、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必将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省管县体制改革既涉及到财政方面,又涉及到行政层级、行政区划和各方关系,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统筹规划,依法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按照中央的精神,遵循逐步推进的原则,理顺各种关系,在加强诸多配套改革的情况下,稳扎稳打,积极有序推进。摘要2004年5月11日,湖北省财政厅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实施意见,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财政体制得到了重新调整。本文介绍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并以家乡黄冈市为例,分析湖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改
5、革在黄冈市取得的成效以及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省管县财政体制 改革 县域经济ABSTRACTOn May 11,2004,the Department of Finance in Hubei Province officially publicized a policy on the implementation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between province and county. It was under this policy that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su
6、bsequent governments which in the charge of the Hubei provincial government has been rearranged. This thesis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n takes Huanggang City as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op
7、erat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between province and county. And finally bring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fatherly improve the financial system between province and county.Key words: Financial system between province and county; Reformation; County economy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
8、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再一次掀起了关于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的小浪潮。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对湖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行相关研究。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出台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市管县体制改革。1958年,由江苏省率先开始,然后在全国展开。当年除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以外,全国就有28个省辖市实行了市管县体制。20世纪80年代的市管县体制改革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其对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起到了加强管理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的深化和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过多的行政层级造
9、成管理效率低下,出现“市卡县”现象。二是城市偏向导致市与县争利,出现“市刮县”现象,县域发展机能弱化。三是县乡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县乡财力弱化。四是“小马拉大车”的城乡格局使市难以带县。正是考虑上述问题,各省地方政府在中央权威的引导下,开始以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对省以下财政关系进行了如前所述的重新调整。全国兴起了一股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小浪潮。 目前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最成功的是浙江省。继浙江之后,辽宁、安徽、山东、湖南、福建、江苏等地也逐步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大有全方位推翻市管县旧体制之势。可以看出,省管县体制改革己经成为各省级政府试图以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分享改革权益的制度性尝试。湖北
10、省也结合自身情况并借鉴浙江省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走上了一条有湖北特色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道路。 二、湖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实施情况(一)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获得的政策支持2004年初,湖北省确定首批20个县(市)实行扩权,扩权事项达239项,其中包括发展计划、经济贸易、旅游交通、劳动人事、市场监督、国土资源、水利环保、税务财政等方面,涉及23个政府部门。扩大上述事项的权限可以分为两类,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以外,以前经市州审批或管理的,改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管理;须经市州审核,报省审批的,改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审批或审核,报市州备案。2006年确定新增10个县(市)(阳新、谷
11、城、远安、竹溪、大悟、孝昌、沙洋、浠水、罗田、嘉鱼)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04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改革现行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在全省推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即对原实行省管的武汉市、襄樊市等17个单位继续实行省直接管理(含所辖区),对原实行省管市、市管县财政体制的52个县(市)(不含恩施自治州所辖的8个县市)实行省管县(市)财政管理体制。这一重大体制性改革举措决定后,湖北省财政部门指导、协调市、县(市)认真做好财政体制基数测算、补助资金清理和各项债务核对等基础性对账测算工作,确保了体制顺利转轨。从2004年6月1日起,在财政收入报解、转移支付、
12、专项资金补助、资金调度、资金留用、债务管理和预算执行分析等方面,都已经正式按照新型省管县财政体制运行。2005年6月湖北省财政厅制定并下发了省管县财政体制下进一步理顺省市县关系的意见,文件要求理顺省市县的关系,赋予市级财政必要的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市级财政管理的积极性,配合省管县体制共同发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湖北省财政部门在提高自身管理效率的过程中,还建立了财政工作联络组制度,县(市)级预算合规性审核制度和财政激励约束制度,联络组对联系县(市)实行点对点指导,工作联系紧密,上下沟通加强,有效促进了县(市)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省财政厅通过建立全省联网的财政信息平台,使县(市)更能及
13、时了解全省各地的财政收支状况,以及在全省县(市)中所处的位置,及时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形成明争暗赛的良好氛围。2006年,湖北省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新增17.2320亿元的要求,达到30.6776亿元的资金安排,并出台政策措施:1、实施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对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以2001年为基数,仍执行省集中增量全额返还的政策;其出口退税超基数负担部分,省财政给予20%的优惠照顾;对其他47个县(市),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省集中增量,以2003年为基数,到2007年继续实施新增增量财力全额返还县(市)的政策。2、整合财政资源,支持发展现代农
14、业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支持46个粮食主产县(市)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一批高产农田。对列入中央和省粮油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范围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补助。用好300亿元农业产业化政策性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认真落实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国家生态效益补偿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上述改革创新都是在省管县新型财政体制上实行的,直接贯通省县,直接落实到农户。(二)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湖北省在
15、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政策关怀下,经过六年的运行,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显著。主要有以下几点:1、减少了管理层次,资金缴拨渠道更加便捷通畅。新体制实行前,省对县的调度资金,先由省拨到市,再由市拨到县,每月的调度资金一般在中旬才能收到。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后,县(市)资金留解比例由省直接确定,调度资金由省直接拨付到县,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每月的调度资金一般1到2天就能收到,缩短资金在途时间15天左右,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大大缓解了县(市)资金调度压力,也为县及时向乡调度资金创造了条件。以扶贫资金为例,以往的项目是今年的项目明年建,资金拨付经常因体制原因延期半年甚至更久。而在现行体制下,当年的资金
16、可当年调拨。这样既能大大节约时间,且能提高办事效率。2、县级财政补助总量大幅增加,“留利于县”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省财政严格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将中央对省、省对县(市)的按税种划分的共享比例全部分享到县(市),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并且实行收入增量全额返还,实行固定留用比例,使地方日常资金调度更加游刃有余,县级财政困难形势明显缓解。比如,2004年湖北省对南漳县财政决算补助总额为18813万元,比2003年14586万元净增加了4227万元,增长28.9%,比2002年12675万元净增加了6138万元,增长48.4%。再如孝昌县,2004年省对县各项补助共1.94亿元,与上年可比增长1
17、8.3。2005年,预计省对该县补助2.3亿元,与2003年可比增长40左右。3、信息资源得到及时充分共享。一方面,省财政厅实行驻各县(市)联络组制度,架起了省厅与县(市)沟通的桥梁,县直接向省反映情况,省掌握情况直接到县,从而增强了省解决县(市)问题的针对性。另一个方面,省财政厅通过建立全省联网的财政信息平台,使县(市)更能及时了解全省各地的财政收支状况,以及在全省县(市)中所处的位置,及时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形成明争暗赛的良好氛围。4、调动了市县两级政府的理财积极性。县财省管后,省直接管到县,支持、督办县级的职责主要由省直接承担,市相应减轻了带县的压力,能够更加集中精力用于市本级发展
18、。另一方面,省支持县的各项政策直接落实到县,使县级从财政体制上直接受益,使县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提高了县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增强了组织收入的信心。省直接监督到县,也使县的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透明。三、省管县财政体制在黄冈市的总体运行情况自2004年湖北省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至今已逾六年。黄冈市财政体制改革运行情况如何?本人利用闲暇时间对黄冈所属县(市)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总体评价是,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改革目标。但由于这是一件新生事物,在体制的设计之初和在体制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故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任重道远。(一)县级发展机遇大
19、大增加,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在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大背景下,黄冈市各级政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综合运用财政杠杆的导向作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市共成功申报二、三、四批扩大内需项目241个,争取到中央国债专项资金11.1亿元,占全省的10%,其中:市本级项目123个,资金10273万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5亿元,其中:市本级1000万元。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融资功能,积极支持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增强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全市争取专项资金借款2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县
20、市两级担保机构为2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8.1亿元。三是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和服务招商引资。全市新引进项目1108个,投资规模751亿元。市本级招商引资投入财政资金8776万元,兑现财税奖励2144万元,安排企业上市资金200万元。四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经济平稳增长。全市投入技改资金43.8亿元,为企业落实各项政策性减税4.2亿元,重点扶持有潜力、有市场、有效益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全市有5个县市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48家,净增34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04家,亿元企业完成产值222亿元。(二) 县级收入增长加快,全市财政收入稳步攀升实行省管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管县 财政 体制改革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