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大行书之美学赏析(6页).doc
《天下三大行书之美学赏析(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三大行书之美学赏析(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下三大行书之美学赏析-第 6 页 天下三大行书之美学赏析 分析天下三大行书的气韵神采 摘要: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发展着,各种书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进行由繁趋简的演变、产生了篆、隶、楷、行、草等诸形式。其中行书,无论从实用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说,它都是最受广大群众和书家所喜爱的一种书体。作为特殊的书体,行书包涵了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笔势、力度、气蕴、神采、筋骨血肉的审美范畴,融进了刚柔、方圆、虚实、黑白、疏密等形式,对比统一的基本规律。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
2、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贴,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关键词:尚韵 尚法 尚意 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发展着,各种书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进行由繁趋简的演变、产生了篆、隶、楷、行、草等诸形式。其中行书,无论从实用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说,它都是最受广大群众和书家所喜爱的一种书体。作为特殊的书体,行书包涵了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笔势、力度、气蕴、神采、筋骨血肉的审美范畴,融进了刚柔、方圆、虚实、黑白、疏密等形式,对比
3、统一的基本规律。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贴,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一、二、三是如何而来的,这些都是书法历史上约定俗成的,并不是我在这里凭空捏造的。一方面是按时间的划分,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东晋的作品;颜真卿的祭侄稿是盛唐的作品;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是北宋时代的作品。另一方面,在书法地位上,王羲之是“书圣”,“晋尚韵”的代表人物。颜真卿是学习书圣并加以创新以另外的书法形象与羲之并驾齐驱的书法中坚人物,“唐尚法”的代表;苏轼则是一位全能冠军,是宋代尚意书法的中流砥柱,“宋尚
4、意”的代表人物。在此我们还是不分作品的含量,因为这三篇作品无论从文学性,还是书法的艺术性上都是我们顶礼膜拜的,我们还是抱着虔诚之心,学习再学习。吸收营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层面,我相信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 一、 第一行书:兰亭序作者:王羲之 晋此帖是王羲之于兰亭集会时亲笔所书,行书,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余里,永和九年(公元年),王羲之岁,还在会稽当官。兰亭序笔法上中锋提按,线条如行云流水,通篇以“意”流转。墨法上浓、淡、干、湿层次分明。结体上极其变化,有的象楷书,有的象草书,有的行楷结合,有的行草结合,通篇婀娜多姿,平衡中藏着险峻,灵秀中透出精神。章法上参
5、差错落,笔画映带左右,不离其中,是一首跳荡着的诗的旋律。更可称奇的是,通篇上下,重复20多次的“之”,字字不同,并且姿势各异,真是鬼斧神工。三百多字当中凡有相同的字,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因字异,因文异。可以说,后来的行书的所有规则,美学原理,均能从中找到痕迹,从中去感悟真谛,不愧为金字塔的塔尖。天下第一行书的成功,使我们不禁想到,艺术作品的创作状态。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产生一篇伟大的艺术作品需要有以下状态,其一、神怡务闲。其二、感惠徇知。其三、时和气润。其四、纸墨相发。其五:偶然欲书。其中的“神怡务闲”与蔡邕所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 中
6、山兔毫在这里指的是上好的书写工具)只有如上的“五合交臻”才会出现佳如此神品。这五合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充分说明了书法家行笔用墨只有在达情的达臻后才会达到大美。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王羲之写兰亭序“岂惟驻想流波,驰神,方思藻绘之文”。其实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表达“岂知情动之言,取会风骚之意;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这表明王羲之的艺术创作,不管是这篇散文,或者是这一书法作品,艺术家在创作时,只有心悟手从“风骚之意”,才能得乎“天地之心”,并最终表现出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等具有心理转换性质的美的书法形态。所以说,天下第一行书所构建的美学
7、思想,和技法内涵,我们要从人文的角度去感悟,去品读,它的存在与人的情感、意志、精神需求共存,无非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书圣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为天下人所知,永远地被写于中华文化的大辞典。犹如金子,熠熠发光。 二、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作者:颜真卿 唐唐代,是书法艺术大发展的时代,不仅产生了许多知名的书家,还有数目更多的民间书法家,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手写经卷,很有法度和特点。自魏晋南北朝经隋入唐,书法艺术经历了由隶到楷的发展,经历了南北书法的融合,又经过书法家们的共同努力,逐步产生了继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书法大家颜真卿。其实颜鲁公,最为书道中人认可的,乃是他的行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
8、篇悼文,用来祭奠死魂灵的作品。因为是祭奠的对象是他的侄子,并且是直接书写,就是一篇草稿,所以人称祭侄稿。在此我们可能会心生怀疑,怎么这样一篇草稿却获得了如此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呢?无非是一篇草稿啊!公元755年,唐代安史之乱发生,北方多数郡县在叛军面前纷纷瓦解,惟独颜真卿的平原郡得守。当时,颜真卿的兄弟杲卿任常山太守,与颜真卿一样忠心卫国,固守城池。杲卿的儿子季明则在杲卿和颜真卿之间联络,充当联络员的角色。安禄山围攻常山,经过三天激战,常山失守,杲卿被俘虏。当叛军的兵器加在季明的头上,威胁杲卿投降,杲卿不屈服,叛军就砍下了季明的头颅,季明当时正值英年,大义凛然,临危不惧。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派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下 行书 美学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