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6页).doc
《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第 6 页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思考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新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有了很多的新变动,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设置了专门的“解决问题”教学版块,它也成为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正如人教社教材的编者所说的:“每一例题都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问题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数学问题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诚然,新教材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回顾和反思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注意到这一相关内容的教学是不尽不意的。主要
2、表现在:第一,忽视对“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的教学,要么是仍然按照以往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教学,带领学生急于“找方法”、求答案;要么又显得比较僵化,在三个步骤的教学上过于纠结,很多时候失去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契机。第二,由于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过早地出现了相当多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觉得很多困惑,是不是每种都需要教学呢?这样做的结果使得解决问题的教学显得过于琐碎。第三,作为“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其特有的课开型要求或教学范式,其基本的模式又是怎样的?等等。产生这些教学困难和困惑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及时总结、研究问题、改进教学、做好衔接应该是用好新教材的
3、重要举措。为此通过回顾教学实际、研讨新教材、结合专题调研案例,我人们就人教版新修订教材中“解决问题”教学版块的一些问题提出我们的一些思考。一、关于“解决问题”的步骤,要帮助学生从知道“形模”到形成“意模”针对一些教师对“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教学不够重视和僵化处理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提出两点建议:1立足起步和基础,重视三个基本步骤的教学。其实教材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的起步阶段就设置和安排了“解决问题”三个基本步骤的学习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的起步和基础这一特点,帮助低段学生从“形式上”知道“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我们称之为知道“形式上的模式”,即知道
4、“形模”。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低,教学的素材和要求比较浅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沉住气,暂时不需过多在方法、答案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是针对三个基本步骤的明晓、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戳穿和要求是什么等方面下足工夫,切实帮助学生经历从知道步骤、熟悉步骤、再到熟悉步骤的过程,从而使得学生在意识中记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我们称之为形成“意识中的模型”,即形成“意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知道“形模”的起始阶段,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耐心。例如,一年级上册第46页“小兔有多少”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讲解和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知道“首
5、先要通过看图知道图中有些什么”“然后再想怎样解答”“还要学会检查解答是否正确”这样三个重要步骤,这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所必须要经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明晓每一个步骤是什么、该做什么,为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步骤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还知道“以后解决问题也可以按照这三个步骤”,显然这样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知道“形式上的模型”。而当“三个步骤”的教学进行了一个阶段后,要及时注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意识上的模型”。例如,二年级下册第104页例3,仍然是“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再安排学生根据步骤去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例3
6、: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经历哪三个步骤?生: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师:(在黑板上贴出上述三个步骤)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当教师提问“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经历哪三个步骤”时,学生都能回答,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帮助学生的“心中”(意识)有了解决问题三个步骤的基本模型也可以说就是形成了初步的“意识模型”,这就是教材编写的意图得到了体现和落实的具体表现。当然到了更往后的学习中,同样要注意这样三个步骤的提示和指引,只是教学的力度和侧重点等有所不同而已。2选择电动机和题材,突出某个(或几
7、个)步骤的教学。伴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在学生的意识中有了常态模型,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及时引导学生在三个步骤中的某一步(或几步)中进行有侧重的探究和展开,以达到实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和进行反思的多元目标。例如,在教材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中都出现了运用加减估算来解决问题的内容。两个例题都是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购物和座位的问题。一眼看上去,两个例题极为相似。但是,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明确提出了“你的估算合理吗”的要求。而这是二年级教学中没有的要求。因此,三年级的教学应该把这个环
8、节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着力展开和进行,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从而去体会和感受估算的优越性。类似还有许多的例子:比如在“知道了什么”的环节中训练怎样分析条件和问题,在“怎样解答”的环节中着力学会怎样寻找算法,在“回顾反思”的环节中总结和提炼数学模型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重点。总的说来“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受和学习三个步骤,然后再选择某一个具体的步骤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积经验、训思维。二、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注重“通法”的学习和训练曹培英老师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三)一文中明确指出:基于小学数学实际,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可分为基
9、本方法(分析法、综合法)、辅助方法(图示法、列表法)、特殊方法(枚举法、倒推法、假设法-)等。我们对此观点十分认同。特别是作为基本方法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在原子核先的课标教材中“失位”多时了,回过头来看,它在陪伴学生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确且是不可缺失的,应该是学生要知晓和掌握的“通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存在过于“重视辅助方法、特殊方法,而忽视基本方法”的现象,对于基本的方法分析渚综合法的教学就不够重视了。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有些教师认为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传统应用题教学中倡导的方法,现在是新课程的“问题解决”,所以误认为不能用。(2)一部分刚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教材 解决问题 教学 一些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