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教案2(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教案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教案2(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教案2李玉贞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授课题目第二节 体温教学地点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训课 其他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写明日期)教学分析生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以解剖学为基础,为病理学打下基础,也是临床中运用的学科。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识)1、掌握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2、了解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通过PPT展示是学生掌握体温素质目标: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教学重点: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教学难点体温调节教学设计利用讲授、讨论、多媒体课件、提问、测试、演示与回示等教学手段给学
2、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重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体温的意义,掌握的内容。学法设计本意主要是概念和记忆性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结合素材、直观的展示体温的主要内容,帮助记忆。教学准备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二版教材教案、PPT、讨论话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及动画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二节 体 温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T
3、 22心跳停止;T 43酶变性而死亡;T = 27低温麻醉。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一)正常体温通常体温的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1.肛温:正常为36.9。 2.口温:约比直肠低,为36.7。 3.腋温:约比口腔低,为36.7。 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另外,科研中还常用食管温度(=体核温度)、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的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一般是清晨26
4、h时最低,下午28h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颠倒。 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岁,体温约降低。1416岁的青年人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
5、升高12。所以测体温时,要先让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防止其哭闹。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在体温调节机构的协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此外,环境温度、进食、精神紧张等能够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也都可影响机体的产热量。(二)散热1.散热部位:皮肤、肺、尿、粪 2.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教案28页 第七 能量 代谢 体温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