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天线(35页).doc
《第三章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天线(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天线(35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三章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天线-第 34 页第六章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天线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天线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边界条件和媒质的特性方程。在不同的激励条件和传播环境下,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与天线的辐射特性不同。激励条件由天线的形状、安装地点和位置等确定,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由电磁场边界条件和传播媒质的特性确定。本章主要讨论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和天线原理。无线电波的基本概念1.无线电波的理论基础无线电波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边界条件和媒质的特性方程。下面简要复习这些方程,并着重说明其物理意义。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如下:上述方程的物理意义分别是:变化的磁
2、场产生电场;电流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场的源是电荷;磁场是无源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包含的物理意义可简要表述为: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这是1873年Maxwell总结的规律,并为1887年Hertz的试验所证实,最后导致Marconi和Popov于1895年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送实验,从而开创了人类应用无线电波的新纪元。两种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如下: 为边界上由媒质至的法矢量图3.1 电磁场边界条件上述方程的物理意义分别是:切向电场连续;切向磁场与分界面上的面电流密度有关;法向电位移矢量与分界面上的面电荷密度有
3、关;法向磁感应强度连续。若两种媒质均为理想介质,则,即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切向场分量和法向场分量均连续。若媒质为理想导体,媒质为理想介质,则,即电力线垂直于理想导体表面,磁场力平行于理想导体表面。电磁场的媒质特性方程相当复杂,对场匀、线性介质,介质的特性方程如下:上式中,和分别称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和分别称为真空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且,。2.无线电波在无限均匀线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若无线电波在无限均匀线性介质中传播,且无线电波的电场沿x轴方向,则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可导出如下波动方程:此方程的正向行波解为 (1)上式中,是处的电场强度;称为时间相位;称为空间相位。将公式(1)代入麦克斯
4、韦方程组可得:进一步分析计算表明,无线电波在无限均匀线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为:(1)、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且均与传播方向(z轴)垂直,场无纵向分量,称此无线电波为横电磁波。(2) 、处处同相,(波阻抗),电磁场与x、y无关,又称为均匀平面电磁波。真空中,。(3) 、电磁波沿z轴传播,传播的平均功率密度为,群速等于相速。(4) 、激励均匀平面电磁波的条件为沿xoy平面安装一块无限大的导体平板,此导体平板上任意点的电流分布为。(5) 、均匀平面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在某一时刻的分布见图所示。传播方向图3.2 均匀平面波的场分布若在无限均匀线性介质中。激励条件改为图3.3所示的正弦变化点电流源,点电流源(
5、波源)的辐射功率为P,则此点电流源将激发球面波。在球面上任一点r处,球面波的平均功率密度、电场和磁场分别为 (2)上式中, ,与均匀平面波比较,球面波的主要特点为:电场、磁场和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波沿半径r方向向外传播;传播的平均功率密度与离开波源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能量扩散);激励条件为点电流源。xzy点电流源位于坐标原点,变化规律为i(t)=I0cos0txzyx、y为无限大导体板,电流分布为i(t)= I0cos0t图 无限大导体板激励的波图3.3b 点电流激励的波综上所述,在相同的传播环境下,激励条件不同,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不同。实际工作中,很难满足产生均匀平面波或球面波的条件。因此,
6、在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工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比上述理论模型复杂得多。(1)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空间相位相同的场点所构成的曲面称为等相面(或波前或波阵面),等相面传播的速度称为相速,真空中。无线电波能量传播的速度称为群速。对均匀平面波或球面波,。(2)无线电波的波长和频率无线电波的空间相位kz变化2所经过的距离称为波长,称为波数。时间相位t变化2所经过的时间称为周期T,周期的倒数为频率。(3)无线电波的极化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电场方向变化的轨迹称为极化。若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称此无线电波为水平极化;若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称此无线电波为垂直极化;若电场方向变化的轨迹为圆或椭圆,称为圆极化或椭圆极化。沿
7、波的传播方向看,电场顺时针旋转的称右旋极化,反之称左旋极化。在研究无线电波传播时,极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例如,利用正交极化可实现频率复用。(4)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无线电波的波长不同,传播特征亦不完全相列出了无线电波(3kHz3000GHz)的波段划分。在微波波段300MHz3000GHz,又可细分为L(12 GHz)、S(24 GHz)、C(48 GHz)、X(812 GHz)、Ku(1218 GHz)、K(1826 GHz)、Ka(2640 GHz)和v(4075GHz)。丝米波波段以后依次是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射线。它们不属于无线电波。表3.1 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带号频带名称频
8、率范围波段名称波长范围-1至低频(ELF)至长波或千兆米波100001000Mm(兆米)0至低频(ELF)0.33Hz至长波或百兆米波1000100Mm(兆米)1极低频(ELF)330Hz极长波10010Mm(兆米)2超低频(ELF)30300Hz超长波101Mm(兆米)3特低频(ULF)3003000Hz特长波1000100km(千米)4甚低频(VLF)330kHz甚长波10010km(千米)5低频(LF)30300kHz长波101km(千米)6中频(MF)3003000kHz中波1000100m(米)7高频(HF)330MHz短波10010m(米)8甚高频(VHF)30300MHz米波10
9、1m(米)9特高频(UHF)3003000MHz分米波微波101dm(分米)10超高频(SHF)330GHz厘米波101cm(厘米)11极高频(EHF)30300GHz毫米波101mm(毫米)12至高频(THF)3003000GHz丝米波100.1dmm(丝米)注:频率范围和波长范围均含上限,不含下限。相应名词非正式标准,仅作简化称呼参考用。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规律1. 无线电波的直线传播无线电波在无限均匀线性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卫星通信、地面微波中继通信、无线电测距和测向原理,就是以这一规律为基础的。2. 无线电波的反射无线电波经过不同媒质分界面时,将会发生反射现象。若媒质分界面是平面,且其
10、尺寸远大于无线电波的波长,则无线电波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雷达就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反射现象来探测目标的。3. 无线电波的折射无线电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除了在分界面上发生的反射现象外,还会产生折射现象。产生折射的原因是由于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经过分界面后波阵面发生偏转,从而改变了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向。短波就是利用电离层的连续折射和反射现象,实现远距离通信的。4. 无线电波的绕射无线电波遇到某些障碍物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无线电波的绕射能力与波长有关,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移动通信中,有时我们看不见基站,但确能收到基站信号,这就是利用了无线电波的绕射现
11、象。5. 无线电波的散射若大气中存在着雨点、雾、电小尺寸物体或大气本身密度不均匀,在无线电波的辐射作用下,会激励起时变电流,成为新波源。散射就是新波源向各个方向辐射的结果。对流层或电离层散射通信就是利用无线电波的散射现象实现远距离传播的。6. 无线电波的衰落在无线通信中,当移动台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移动时,可能引起瞬时接收场强发生3或4个数量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度衰减(或快衰落)。快衰落是由无线电波传播的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或接收天线空间选择性引起。与快衰落相反,慢衰落是由于无线电波传播路径上受到障碍物阻塞或气候条件变化而引起的接收场强发生1或2个数量级的慢变化。无线通信中,采用不同技术手段
12、克服不同衰落类型。7. 无线电波的衰减无线电波在理想介质中传播时,场强的减弱只是由于传播距离增大,使能量扩散而引起。但在有耗媒质中,除了能量扩散以外,由于媒质对无线电波的吸收也会使场强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无线电波的衰减。无线电波的场强衰减公式为: (3)上式中,称为衰减常数,称为相位常数。8. 无线电波的导行无线电波除了能在空间传播外,亦能在同轴线或波导等传输线中传输。通过天线可实现无线与有线传输的转换。由于利用有线传输很容易改变无线电波的方向,引导无线电波向特定地点传播,故可称无线电波在有线中的传输为导行。现代移动通信工程中,常常综合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的优点,通过室内覆盖(有线)系统将无线电波
13、引入地铁、地下室或电梯内,实现无线电波的无缝覆盖。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1. 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其传播特性受边界条件和媒质特性的影响。若无线电波在室外传播,地表面特性、地面物体和地球以外空间区域的特性将决定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所以,必须了解地球以外空间区域的介质特性。介质特性随离地高所示。 介质性质随离地面高度的变化2.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受传播环境的影响。无线电波(电磁波)的几种传播方式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表面波;电离层反射引起的天波;对流层或电离层中的不均匀体散射引起的散射波;电磁波以直线传播方式传播到接收点的空间波传播;地球和低电离层之间构成的球形波导
14、模传播或对流层出现温度梯度的逆变现象引起超折射形成的对流层波导模传播;雷电击发的甚低频信号沿地球磁力线从一个半球传到另一个半球的哨声传播。下面主要讨论前四类传播方式的规律。图3.5示意了表面波、天波、散射波和空间波的传播。图中A点为发射点,B点为接收点。图 表面波、天波、散射波和空间波的传播短波主要利用天波传播,其传播特性主要受电离层影响。中波主要利用表面波传播,其传播特性主要受地表面特性的影响。超短波通常利用空间波传播,其传播特性主要受地面上建筑、树木、小山等影响。本节主要分析地面、电离层和对流层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首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讨论工程计算,最后总结他们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地面
15、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1. 地面上表面波的场表面波主要是由绕射形成的绕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的高度可以比较时,电磁波才有绕射作用。所以实际上只有长波、中波和短波中波长较长的部分才能够绕过地面传到较远的地方去。地面电特性对表面波传播的影响很大,决定地面电参数的量是复相对介电常数。若r60,地面近似为理想介质。若r60 几种典型地面的电参数(平均值) 电参数地面种类相对介电系数电导系数(欧姆/米)海水804淡水80510-3潮湿地1010-2干燥地410-3高原、沙土10210-3工业城市310-4若,。则由麦克斯韦方程变换后可得上式中,。在图3.6所示的模型下,假设地面在z=0
16、的平面上,地表面内的电场为E2,地表面上空气内z=0平面附近的电场为E1,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后得:上式中,。这表明在地面上E1x和E2z大小不等,且电场的垂直分量远大于水平分量。因此,在地面上空的接收宜采用垂直天线。同时,地面内电场的水平分量远大于垂直分量。因此,在地面下通信中宜采用水平天线接收。xyzx、y平面为地面z0为空气z0为地图3.6 平地面模型2. 地面上表面波场强的计算若地面是理想导体平面,天线辐射功率为Pt,则由镜像原理可得离发射天线r处的场强为上式中,D为天线的方向性系数。若电波的电场强度、辐射功率和距离的单位分别为mv/m、kw和km,则辐射场强的有效值为若地面是半导电的,
17、则电波在半导电地表面传播时,部分电磁能量要从大气进入地里,表面波在传播过程中将有损耗。此时,半导电地面上的场强为 (4)上式中,w称为衰减因子,它表明无线电波沿实际地表面传播时,半导电地面上的场强比它沿理想导电地面上传播是衰减了多少倍。计算公式为:当距离超过公式(4)的应用范围时,就必须考虑地球曲率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实际上,由于电波的绕射作用,表明波的实际传播距离更远,但计算较复杂。图3.7、3.8分别给出了表面波沿陆地和海洋传播时,场强与距离的关系。图3.7 表面波沿陆地传播时,场强同距离的关系图3.8 表面波沿海洋传播时,场强同距离的关系若电波传播区段内地表面介质特性不均匀,可分段近似计算
18、。对图3.9所示的模型,位置3的场强为r1r2图3.9 分段均匀地面上表面波的场强的计算r1 1r2 2PtD上式中,W1r1、W2r1和W2(r1+r2)分别为第一类地面上距离为r1、第二类地面上距离为r1和第二类地面上距离为r1+r2时的衰减因子。进一步研究分段均匀的地表面介质特性对表面波的影响知道:邻近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地区,对表面波的吸收起决定作用,而中央部分的影响甚微。3. 地面对表面波传播的影响综上所述,地面对表面波传播的影响为:(1)表面波沿地表面传播时,应采用垂直天线接收地表面上的垂直电场分量,或采用水平天线接收地表面下的水平电场分量。(2)表面波在同样性质的地面上传播时,波
19、长越短,场强衰减越快。(3)同样波长的表面波,沿导电性好的介质(如海水)传播时,场强衰减得慢。沿导电性差的介质(如陆地)传播时,场强衰减得快。(4)电波在分段均匀(假设为3段)地面上传播时,若靠近收发天线地表面导电性好,则电波的衰减小,中间段的影响不大。反之,电波的衰减大。电离层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1. 电离层中的平面波电离层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宏观上呈现电中性的气体(称为等离子体)。电离层的变化规律分为正常变化和非正常变化两类。电离层的正常变化是指电离层的电子密度随地理纬度、昼夜、季节和年份变化。简述如下:(1) 、纬度高的地方电子密度小。(2) 、白天的电子密度比晚上大。D层和F1层入夜后
20、很快消失;E层的电子密度中午最大,晚上较弱,但几乎保持不变;F2层的电子密度在下午最大,入夜后逐渐减少,至黎明前最小。(3) 、E层的电子密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F2层的电子密度在冬季日夜变化大,而在夏季日夜变化较缓慢;F2层夏季白天电子密度的最大值比冬季小。(4) 、电离层的电子密度随年份变化规律与太阳黑子数目变化周期有关,周期约为11年。电离层的非正常变化是指分散E层、电离层骚扰和D层的突然吸收现象。简述如下:(1) 、分散E层是E层上下,有时会出现一大片不正常的电离层,其电子密度大大超过E层。分散E层出现的机会夏季多于冬季;赤道和中纬度地区,白天多于晚上;高纬度地区则相反;太阳黑子最少的
21、年份里,分散E层出现机会增多。分散E层出现的时间不超过几小时,范围几百米至几十公里。分散E层成因不明,有人认为是流行引起的。(2) 、电离层骚扰是F2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并出现一些变化很快的分层现象。电离层骚扰时,F2层渐渐扩张,电子密度减少,高度增加;太阳黑子数最多的年份里,骚扰次数和强度都增加;骚扰时间持续几十分钟至几小时;电离层骚扰时,地球磁场会发生急剧变化,这种现象称磁暴。电离层骚扰成因是由于太阳表面发出强闪光,高速喷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引起。(3) 、D层的突然吸收现象是D层的电子密度突然增加,对短波的吸收增大,导致短波通信停顿。D层的突然吸收现象只发生在白天;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其影
22、响在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大。D层的突然吸收现象是由于太阳表面除发生强闪光,喷射出大量的带电粒子外,还辐射出大量紫外线。D层的突然吸收现象的成因正是紫外线。由于紫外线比带电粒子先到达地球上空,所以D层的突然吸收现象比电离层的骚扰现象早发生30小时左右。若电波通过电离层,假设电离层内正离子不动,仅电子运动,则电子运动产生的运流电流为设,忽略高频磁场作用力(),且不计电子运动时的碰撞,则电离层中的全电流为上式中,称为等离子体频率,N为电子密度,分析计算主要结果如下:(1)ffp时,k为实数,电波将无衰减传播(已忽略损耗)。(2)f=fp时,k=0,电波不能在电离层中传播。(3)ffp时,k=-j,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天线35页 第三 无线电波 传播 天线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