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10页).doc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第 10 页 梳理 训练 拓展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所以老师们普遍感到数学复习课较难处理,复习课不太好上,还有些教师甚至可能觉得复习课没什么东西好上,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设计复习课的教学环节。怎样上好复习课呢?下面我就结合今天老师上的这节体积整理与复习,谈谈我们对系统性复习课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复习课上,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肯
2、定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了,所有我们在课的开头就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如:老师首先用一个土豆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唤起旧知的意识,从而引入课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复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体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1、梳理理清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
3、”,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复习,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师应该以“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忆逐一出示知识点,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这类知识点
4、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用列表、图的方法),要求整理出来的内容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需要复习的知识,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自己的已有认知当中。如老师在体积整理和复习一课中,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体积、容积的两个概念、意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其推导,总结出割拼法、倍拼法等转化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和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能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乘高的来计算等不同形式,凸现了梳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又例如:以数的认
5、识的第一课时为例,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哪些数,你对这些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哪些认识。这两个问题旨在贯穿学生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及百分数的知识,对数的认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哪些数?如果要把这些数分一分类,你会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类?在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各自的分类方法及这样分类的理由,听取其他同学还有哪些不同的分类方法,理由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把整数、小数各自单独作为一类,把分数和百分数作为一类,因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也有可能把整数单独作为一类,小数、分数、百分数作为一类,因为小数、分数、
6、百分数可以互相转化;还可能把整数、小数作为一类,因为整数和小数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因而可以加单位名称,分数单独作为一类,因为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加单位名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或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不加单位名称,百分数单独作为一类,因为百分数只能表示一种关系,而不能加单位名称。也就是说,还可以根据整数、小数、分数及百分数各自表示什么来对它们进行分类。 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就是学生对这些已学知识的一种优化整合,形成体系的探究过程。通过经历这种探究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复习旧知的同时,挖掘新知,掌握方法,体悟思想,一举多得。这样,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
7、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可以统筹整合小学学段的内容分领域梳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甚至还细一点,分专题梳理知识点,梳理出各专题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专题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
8、知识体系。特点之三是是“补”,查缺补漏,补全知识缺漏薄弱处。复习课在操作上要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重点内容,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查缺补漏,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针对性强,重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同时,抓住学生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着重引导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及时弥补自己在这部分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如:老师在课堂上问“看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就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让学
9、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达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特点之四是“纠”,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比如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长度、面积与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等等。2、训练找准生长点,提炼解题方法复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检测去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所以,上课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下功夫:一是练习设计要注意基础性,习题要体现“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题目的设计要从简单处着手,学
10、生通过完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而且考试时基础性题目占70%。二是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既有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才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老师设计的先求体积,接着求小麦的质量,以及几道检测题都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三是练习设计要有典型性、趣味性,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识反复练等等。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像老师今天的课堂上就针对圆锥体及计算时易掉和不进行单位换算的题目进行了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典型性;求土豆的体积体现了练习的代表性和
11、趣味性,再求水的高度又要求高了一些,增加了难度,也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又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量的计量的巩固提高练习时,首先,教师编写了一篇数学日记,里面包含了各种计量单位,让学生在阅读中纠错,程度不同的学生发现的错误的个数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接着,教师续写数学日记,并有意设计一些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填写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加上一些量的计算,难度自然又增加了,但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所能够得着的,少数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提高。这样的练习,除了它的趣味性、情境性外,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3、拓展培养创新点,提升思维能力 (1)一题多解,多题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上好 小学 数学 复习 10
限制150内